辛弃疾最“恨”的一首长词,开篇第一句就恨到极点,令人心惊!

桓玠看好的文化 2024-11-09 18:12:41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古今多少文人墨客,都曾因不平而鸣,或是抱负难抒、壮志难酬,或是备受打压、冤案羁身,只得以以诗词文章写出胸中块垒,宣泄积郁于心的不平之气和怨愤之情。

这样以不平之气为主题的诗词往往都充斥着一种“恨”意。比如,唐代诗人徐夤的《恨》:“事与时违不自由,如烧如刺寸心头”;清代诗人郑板桥更是写下了一阕癫狂至极的《沁园春·恨》,反问上天:“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

而一生致力恢复却备受打压的南宋词人辛弃疾同样也有满腔的不平和怨恨,今天咱们就来欣赏辛弃疾不平则鸣而作的一首至“恨”之词——《兰陵王》:

兰陵王

南宋·辛弃疾

序:己未八月二十日夜,梦有人以石研屏见饷者。其色如玉,光润可爱。中有一牛,磨角作斗状。云:“湘潭里中有张其姓者,多力善斗,号张难敌。一日,与人搏,偶败,忿赴河而死。居三日,其家人来视之,浮水上,则牛耳。自后并水之山往往有此石,或得之,里中辄不利。”梦中异之,为作诗数百言,大抵皆取古之怨愤变化异物等事,觉而忘其言。后三日,赋词以识其异。

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郑人缓也泣。吾父攻儒助墨。十年梦,沈痛化余,秋柏之间既为实。

相思重相忆。被怨结中肠,潜动精魄。望夫江上岩岩立。嗟一念中变,后期长绝。君看启母愤所激。又俄倾为石。

难敌,最多力。甚一忿沈渊,精气为物。依然困斗牛磨角。便影入山骨,至今雕琢。寻思人间,只合化,梦中蝶。

辛弃疾一生最大的执念便是出兵北伐,收复故土,然而自他南归后,朝廷便将他限制,担任一些无关紧要的地方官职。在南宋几十年,辛弃疾始终没能等到朝廷北伐的消息,空自蹉跎岁月,一身纵横沙场的本事也无用武之地,只能寄托壮志抱负于诗词中。其词所表达的情感几乎都是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对朝廷偏暗苟和的不满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恨。这首《兰陵王》就是其“恨”的集中体现,开篇之句就恨到极点,读来令人心惊。

词人还为此词特意写了一段很长的词序,以交待写作此词的背景:辛弃疾在某夜睡梦中,梦见有人拿石磨屏送他,此屏色润如玉,中间有一头牛,磨角将斗的样子。那人说:湘潭有个姓张的人,力气很大擅长搏斗,号称张难敌。有一天张难敌与人搏斗失手输了,气得投河自尽。三天后,他的家人发现河面浮着一头牛。从此那条河所在的山里常有这种如玉的石头,谁得到它,家里就会不顺。辛弃疾在梦中为此事写下了几百字的诗,醒来却忘记了诗句。直到三天后,才写下这首《兰陵王》记录这次怪异的梦境。

此词分三阕,开篇即曰“恨之极”,令人心惊,正是这三字统领题旨。上阕吟咏古时两件愤恨之事:苌弘化碧和郑缓化实的故事。苌弘含恨屈死于蜀,其血三年后化为碧玉;郑缓因自幼学儒,但父亲却助墨攻儒,郑缓愤而自杀,托梦父亲自己满腔沉痛已化为坟上果树的果实。紧接着中阕同样列举了两个古时恨事的典故:望夫化石和启母化石,均是怨愤化石的典型。上阕二男是父子君臣之间的怨恨,中阕二女是夫妻之怨。

直到下阕,词人才提到梦中张难敌的故事,张难敌同样怨恨而死,死后恨意难散,化为山石之牛,即使困在石中,依然斗志昂扬,随时磨角准备相斗,赞扬张难敌抵死不屈的斗争精神。结尾一句化用庄周梦蝶的典故,点醒一个“梦”字以自我开解

辛弃疾此词通篇列举古今因恨事而化石的故事,但所列之恨不是单纯的怨恨,而是虽恨志犹存:苌弘化碧、郑缓化实、望夫化石、启母化石、张难敌化石,他们的精神化为石,但意志透石而出,让人看到他们的愤恨和不屈。这也正是辛弃疾所想要表达的:恨朝廷偏暗苟和,恨党争不断,恨壮志难酬,恨无用武之地,恨山河分裂、故土难回。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0 阅读:0

桓玠看好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