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雏鸟保温可是个挺关键的事儿,尤其是在东北地区。大雁这种动物,羽毛还没长全的时候,特别容易受冻,这时候如果保暖没做好,那雏鸟的成活率可就低了。
咱先说说大雁这动物。大雁是一夫一妻制的候鸟,每年都会进行长途迁徙。在养殖大雁的时候,它的雏鸟比较脆弱,尤其是在东北这样干冷的环境下。和南方湿热的环境就完全不同,在南方的散养场,大雁雏鸟可能还比较好养,可在东北的养殖场,温度低是最大的挑战。
我有个网友在哈尔滨经营一个小型的养殖场,他说以前养大雁雏鸟的时候,没太在意保温的问题。那时候就用一些普通的干草给雏鸟铺垫,结果在30天左右的育雏期里,雏鸟的死亡率可高了。他发现很多雏鸟都是因为受冻或者因为环境不稳定生病死亡的。而且不同品种的绿植对育雏环境的湿度保持也有影响。像矾根这种绿植,它比较耐寒,在东北地区可以适当种植在育雏室附近,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空气湿度。还有矾根和小翠云草对比,小翠云草比较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在东北就需要更多的呵护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绿毛球这种绿植也很适合放在周围,它的叶片厚实,能减少水分蒸发,对湿度稳定有好处。还有银叶菊这种冷门绿植,虽然它主要是观赏为主,但在育雏室旁边种一点,能增加空气的清新度,间接对雏鸟生长有好处。
后来他就尝试使用远红外加热板来给雏鸟保温。这个远红外加热板可真是个好东西。它的原理就是通过红外线辐射来产生热量,这种热量比较温和,而且可以均匀地分布在雏鸟所在的区域。和传统的加热方式比起来,它的优势可明显了。比如说以前用暖风机,暖风机只是局部加热,在育雏室里温度很不均匀,角落的地方温度低,雏鸟就容易聚集在温度高的地方,互相挤压,容易受伤或者感染疾病。可是自从用了远红外加热板,他发现育雏室里的温度很稳定,不管是靠近加热板的地方还是角落,温度都能保持在合适的范围。
对于大雁雏鸟来说,前3天是最关键的时候。这时候的雏鸟几乎没有什么保暖能力,全靠外在的温度来维持体温。远红外加热板能准确地控制温度在37 - 39摄氏度之间,这个温度是大雁雏鸟最适宜的温度。随着雏鸟的成长,温度可以逐渐降低。大概到1个月的时候,温度可以降到30 - 32摄氏度左右。像养殖大雁雏鸟在东北的养殖户比较多,他们都知道这个育雏期的温度控制有多重要。
我还认识一个在佳木斯的养殖者,他养殖大雁已经有3年的时间了。刚开始的时候,他也是用传统的加热设备。但是在东北这样寒冷的地区,冬天的时候育雏室的温度很难控制。有一次下了一场大雪之后,他的加热设备就出故障了,那时候雏鸟的温度就降下来了。他发现雏鸟们都缩成一团,很没有精神。后来他才换了远红外加热板。换了这个之后,他感觉轻松多了。而且在2个月的育雏期里,雏鸟的成活率大幅度提高。以前他养的大雁雏鸟成活率只有60%左右,换了加热方式之后,成活率能到80%甚至更高。
远红外加热板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节能。在东北,冬季取暖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他对比了自己以前用的加热设备和远红外加热板的耗电量,发现远红外加热板的耗电量明显低很多。这对于养殖场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节省。而且远红外加热板的寿命也比较长,不用经常更换。
对于大雁雏鸟的保温,除了加热设备,育雏室的环境也很重要。在东北的养殖场,育雏室的地理位置选址也有讲究。不能选在风口的地方,不然很容易有冷风吹进来。而且育雏室要有一定的保温措施,比如说墙体要厚一点,最好有双层结构,中间填充保温材料。像一些养殖户会在墙体中间填充岩棉,这种材料保温效果好。
再说说大雁雏鸟的食物。在东北,不同的季节食物也有不同。春天的时候,有一些野生的植物种子和幼嫩的草芽可以作为大雁雏鸟的补充食物。但是主要还是要靠人工饲料。到了夏天,粮食作物丰富,可以提供更多的饲料选择。在育雏期的3年里,他发现饲料的营养均衡对雏鸟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饲料中要有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比如说,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雏鸟的视力下降,容易生病。
对于散养大雁来说,在东北冬季的环境下就更要注重保温了。网友小李在东北有一片山坡地,他就在那里散养大雁。他会在山坡上搭建一些简易的暖棚,晚上把雏鸟赶到暖棚里。暖棚里也会放上远红外加热板。在白天的时候,他会让雏鸟适当出去活动活动,但是如果天气太冷,还是要把它们叫回来。他说这样散养大雁雏鸟,虽然管理起来麻烦一些,但是大雁的品质会更好。
从地区差异来看,南方养殖大雁雏鸟在湿度管理上和北方不同。像在广东地区,本身湿度就比较大,在育雏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防止因为湿度过高引起雏鸟的疾病。而北方则是要注意湿度的提升。这时候,那些绿植就可以发挥大作用了。除了前面说的矾根、小翠云草、绿毛球、银叶菊,还有一些像角堇这种比较耐低温的绿植,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环境湿度。
在养殖大雁雏鸟的过程中,养殖者的心态也很重要。我就遇到过这样一个养殖户,他在内蒙古的一个农场养大雁。他刚开始养的时候,因为大雁雏鸟的保温没做好,死了不少,他当时特别沮丧。但是他没有放弃,不断地学习和改进,后来终于找到了远红外加热板这个好办法。他现在养殖的大雁雏鸟成活率很高,他也很有成就感。他还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分享给了周围的养殖户。
大雁雏鸟的羽毛发育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在东北养殖场,养殖户们会密切关注雏鸟羽毛的生长情况。一般来说,在2个月左右,雏鸟的羽毛就开始慢慢长齐了。在羽毛生长过程中,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很重要的。如果温度过高或者过低,羽毛的生长可能就会受到影响。就像有一位养殖户在东北的一个小型家庭农场里,他发现有一次因为温度突然降低了一点,雏鸟的羽毛生长就出现了滞后现象,后来他赶紧调整了远红外加热板的温度,才让羽毛生长恢复正常。
大雁雏鸟的疾病预防也是养殖过程中的大事。在东北的一些养殖场,由于环境比较寒冷干燥,雏鸟的呼吸道疾病比较容易发生。这时候,除了做好保温工作,还要注意育雏室的通风。但是通风也不能过度,不然雏鸟容易着凉。有养殖户就会根据雏鸟的数量和育雏室的大小,合理安排通风的时间和频率。而且在不同的年份,由于气候的差异,疾病的预防措施也需要做一些调整。
对于大雁雏鸟来说,空间大小也很重要。如果空间太小,雏鸟活动不开,会影响它们的生长发育。在东北的大型养殖场,会按照雏鸟的数量合理安排育雏室的大小。而在南方的一些散养场,虽然空间相对大很多,但是也要注意不同年龄阶段大雁雏鸟的空间需求。比如1个月大的雏鸟和3个月大的雏鸟需要的空间是不一样的。
大雁雏鸟的免疫接种也不能忽视。在东北,养殖户们会根据当地的疾病流行情况,在合适的时间给雏鸟接种疫苗。一般来说,在雏鸟出生后的10天左右就会开始接种第一种疫苗。而且在接种疫苗的前后,也要注意雏鸟的保暖和营养供给,这样才能保证疫苗的效果。
我们都知道大雁是一种很有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动物。在养殖大雁雏鸟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像保温、食物、环境、疾病预防、免疫接种等因素都对雏鸟的成活率和后续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那在大家看来,在大雁雏鸟养殖过程中,哪个环节是最难以掌握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