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瓷的成就,从官窑和民窑两个系统开始

丽旭聊文化 2023-03-16 01:09:00

在长达三千年的中国古代陶瓷史中,两宋时期和清康熙、雍正、乾隆的三代是清代瓷器制造的顶峰。两宋(包括辽、金)制瓷的高峰是从整个国家的百花争艳及该时期瓷器的风格而言,而清三代则是就瓷器胎、釉质地的精细及品种繁多、装饰多样而言。

康熙朝制瓷业的繁盛、瓷器品种的多样以及其制作工艺的精细都达到了历史高峰。

过去认为这个历史高峰是继明代末年景德镇制瓷业的衰竭而重现光芒。这种看法,只是说对了一半。那是就官窑而言确是如此,事实上,景德镇的制瓷业,在明代末年,官窑虽然趋于没落,而民营瓷业在外销的刺激下,却是十分兴旺的。明末清初,所谓转变期的民营窑业正是在这一时期成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康熙瓷成就的概况

要深入探讨康熙瓷的成就,应从官窑和民窑两个系统来进行,其中,当然有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

就官窑系统来说,整个康熙朝似乎十分注重颜色釉的制作,青花、五彩器虽然也很讲究,但很少有大件器物,宫廷所用大件的五彩花盆之类,大多是康熙末年的制品。

二、颜色釉

最被看重的颜色釉必然是黄釉。康熙黄釉是以铁为着色剂的低温釉,根据清代皇家的制度,器物里外都施黄釉者,除帝、后外只有皇太后才能用,皇贵妃则仅用白里、黄外器物,贵妃用黄地绿龙器;嫔妃用蓝地黄龙器,贵人用绿地紫龙器,常在用绿地红龙器。

根据清乾隆《浮梁县志》中记载,康熙十年就派烧祭器,那么,康熙黄釉器必然在当时就奉命烧造了。“康熙壬子(十一年)中和堂制”酱色釉碗,说明早在康熙初已有多种颜色釉出现。

康熙颜色釉中最被人称道的是铜红釉的烧造。高温铜红釉在明代中期的成化前后已趋衰落,明末清初偶见釉里红的品种,“中和堂青花釉里红器”说明了康熙官窑一开始就烧造了高温铜红的釉下彩。至于红釉器,过去我们都以郎窑红作为清代恢复高温铜红釉的起始,其实,郎窑属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在郎窑以前,应该早已烧造霁红器了。霁红是一种失透深沉的红釉,呈色均匀,釉如橘皮,它是十分重要的祭器。

以郎廷极命名的郎窑红,应是仿明宣德宝石红而来,色泽鲜艳,俗称牛血红,器物往往里外开片,釉面透亮,口沿处因红釉流淌下垂,呈轮状白线,洁白整齐,有“灯草边”之称。各种器物底足旋削十分讲究,严格做到流釉不过足,因此郎窑红的施釉技术有“脱口、垂足,郎不流”之美誉。

郎窑红器的底部多数呈炒米黄色或苹果绿色,俗称“米汤底”或“苹果绿底”,偶然也见红釉本色底。

清末、民国初,为迎合欧美市场,出现了大批所谓“郎窑绿”的器物,胎体厚重。

豇豆红是康熙高温铜红中的又一种突出品种,又称吹红,亦属仿宣德红釉器。豇豆红因其淡红色,犹如红豇豆一般而得名,其浅红娇艳之色,有人喻之为“娃娃脸”、“桃花片”、“美人醉”等等。豇豆红因烧成难度大,很少有大件器,所见印盒、水盂(太白尊、马蹄尊)、小洗、柳叶瓶、菊瓣瓶、莱菔尊等有限数种。其器底都有“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官窑款,应属御用的文房用器。

以少量钴为着色剂的天蓝釉(又称天青釉)往往有与豇豆红同样的器物和一致的官窑款。

康熙颜色釉有凡霁蓝、豆青、白釉、乌金釉、紫金釉、古铜彩釉、绿釉、茄皮紫以及抹金釉等等,品种十分齐全。其中洒蓝釉,又称吹青,事实上也是仿明宣德的雪花蓝而成。康熙洒蓝器民窑所见极多,而且对欧洲外销也较多。

三、釉下彩

康熙青花是继明永乐、宣德、成化、嘉靖青花之后的又一青花制作高潮。康熙青花不论官窑和民窑都十分精致,只是官窑器胎、釉特别细润,但少见大件器,民窑青花则为大宗外销,目前在欧、美各国能常见大量大型康熙青花器。

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在康熙初年已经烧制,虽然民窑也烧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器,但官窑器最为精美。

釉里三彩是康熙朝新创烧的品种,它除了釉下青花和釉里红外,增加了一种以铁为呈色剂的豆青色。釉里三彩可能在康熙前期就已经烧造,官、民两窑都有制作。当然官窑器最为精细。

康熙时除上述各种外,还有各种色地釉下彩,如豆青地青花、豆青地釉里红、洒蓝地青花、蓝地青花和绿地青花等等。

四、釉上彩、斗彩

康熙五彩是在明万历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由于它较多地利用了釉上蓝彩和紫彩、金彩,因此显得更为艳丽。康熙五彩的彩烧温度比后来的粉彩高,因此有硬彩之称。雍正粉彩盛行以后,康熙五彩只是作为仿古之作,因此又有古彩之名。康熙官窑虽也烧制五彩,但官窑彩瓷中更多的是斗彩器。从传世实物来看,康熙五彩以民窑器为主,在当时也是作为外销的主要品种。

斗彩是以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的斗彩器,康熙时虽然官、民各窑均在烧造,但官窑器远比民窑精细,然而康熙早、中期的官窑斗彩器不见大件。

康熙素三彩除黄、绿、紫外,也有白、蓝诸色。从工艺上分有三种:一是在素胎上先刻划花纹,施透明釉高温烧成,然后施彩,再低温彩烧;二是在素胎上刻划后即高温烧成素瓷,再施以彩釉;三是胎体不进行刻划,通体施褐、黄釉彩而烧成所谓的虎皮斑。官窑器以第一种为主。

康熙晚年的珐琅彩瓷,反映了中国制瓷业不仅引进了国外以微量黄金为呈色剂的金红料,而且还配合这种金红的施彩,改变了历来用水和胶水施彩的传统技法,而改用进口油料施彩,这犹如中国的水墨画和西方油画的区别。康熙珐琅彩只是有限的宫廷御器。

康熙末年,在引进珐琅彩用料的基础上,开始将金红用在一般釉上彩工艺上,出现了胭脂红、玫瑰红色的粉彩器。目前仅发现两个品种,一是白地粉彩;一是绿、黄、紫三彩瓷上加有胭脂红彩。

0 阅读:9

丽旭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