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向中国发起猛烈攻势,关键人物替中方说话,一句话点醒韩国人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2023年2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进口汽车、半导体和医药产品征收25%关税。预计这一政策将于4月2日正式生效。这项政策引发了全球范围的关注,尤其是在日韩,两国对于美国市场的依赖更加突出。
韩国的汽车工业,将在这场贸易战中首当其冲。随着韩国面临巨大的压力,怒火中烧的韩国人将矛头指向了中国。根据韩联社在2月28日报道,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贸易委员会决定对此事展开调查。
他们将目标瞄准了原产于中国和日本的热轧碳素钢板和热轧合金钢板。并且,此次行动已经是进入二月以来,韩国贸易委员会对中国发起的第二轮反倾销调查。贸易委员会的频繁指责回顾过去,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的这一连串动作并非偶然。
去年12月,韩国大型钢铁制造商现代制铁就曾对中国发出严厉指责。他们声称,中国生产的低价热轧钢板对其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对此,现代制铁立即向贸易委员会提出了反倾销申诉。
显然,韩国方面对中国的“倾销”行为深信不疑。那么,现代制铁的理由是否站得住脚呢?根据韩国钢铁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前11月,韩国热轧钢板的进口量异常庞大。其中,中国产的热轧钢板为153万吨,日本产的为177万吨,两者共占韩国钢板进口量的96.2%。从这些数字中,可以看出,韩国汽车工业对于中国和日本钢铁的依赖程度有多高。而在韩国消费者普遍认为之中,来自中国和日本的热轧钢板价格普遍低于韩国本土产品的10%至30%。此时,韩国人对中国产品的不满愈演愈烈。然而,价格的波动本质上是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市场力量之下的真相中国的强大钢铁制造能力正在改变市场的格局。然而,韩国是否因此就可以将中国视作出气筒?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对此发表评论,指出中国钢铁的消费量同样接近全球一半。他强调,尽管中国钢铁产能巨大,但其主要目的是服务于国内市场。而对于出口方面,中国的政策相对保守,长期以来出口比例保持在5%左右,远低于日本、韩国等主要钢铁生产国家。那么,韩国所做的反制措施真的合理吗?当然,不愿意相信真正事实的韩国人,逐渐成为一些别有用心者操控的信息奴隶。这些人在韩国掀起对中国的不满情绪,把经济问题上升为民族情绪。在这种愈演愈烈的氛围中,前总统文在寅在社交媒体上发声,表达了不同的看法。文在寅的警钟身为前总统,文在寅的声音绝对不容忽视。他在社交平台上指出,中国在多个领域对韩国至关重要。他强调,无论我们多么重视韩美同盟,也无法改变中国对韩国的重要性。而自尹锡悦担任总统以来,韩国政坛一直在盲目追随美国。这让文在寅的警告变得愈加具有意义,他对当前的政治局势表达了关注。“对中国来说,韩国也非常重要。就像我们需要中国一样,中国也需要我们。”正是这样一番话,点醒了沉浸在对中国发泄情绪中的韩国人。可惜的是,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不能仅依靠文在寅的一己之力。韩国的政治生态中,一些推波助澜的势力不断制造关于中国的谣言。这些势力的存在,给中韩两国关系重新回到正轨增添了诸多不稳定因素。中方的呼吁面对这一严峻局面,中国向韩方发出了真诚的呼吁。呼吁韩国停止捏造与中国相关的虚假叙事,停止对华的抹黑和攻击行为。同时,避免把政治利益与经济合作捆绑在一起。在两国关系中,误解与敌意只会加深鸿沟,而非促进理解与合作。在这个时机,可以让我们思考的是,如何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维护自身国家的利益,同时不能忽视合作的必要性。有时候,理智的声音显得尤为珍贵,而这种声音恰恰能够穿透浓厚的政治雾霾。我们是否能意识到,冷静的头脑和积极的合作是解决当前僵局的最佳途径?中韩关系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在全球经济日益紧密的背景下,两国之间的互动愈发重要。我们需要认识到,单方面的对抗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相反,真正推动两国经济合作的,是理解与信任的建立。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两国都能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找到新的合作方式,携手面对未来的挑战。而文在寅的声音,也许正是改变这一切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