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迁今若在
编辑|史迁今若在
我国基建队在国际上的评价一直都是好评,无论 条件多么的艰苦,地形多么的复杂,或者是工期时间多么短,我国基建队总是能够交出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
不仅仅是国际上,我国游刃有余,我国国内许多桥梁公路的建筑都在彰显着我国基建队的能力,像是港珠澳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等等,它们不仅仅是大桥,更是当地有名的旅游景点。
但是有一个大桥不仅不能够参观,就连通过这座桥的时候都不能停车、拍照,它就是著名的怒江大桥。
怒江大桥是在西藏解放之后才开始建造的,它背后的感人故事让许多人为之动容,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何怒江大桥不能拍照?

“此生必驾318”是许多自驾爱好者的目标,作为“318的咽喉要道”怒江大桥同样也是许多人向往的路线,可是在怒江大桥修建成功之前,要想去西藏是要翻山越岭的。
怒江大桥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当时的修建怒江大桥决定敲定的时候,许多国家都表示不相信我国能够做出来,除去地形条件恶劣不说,当时的修建技术根本就不支持大桥的修建。
但是只要是我国认定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当时西藏刚刚解放,为了连接西藏与内地之间的联系,川藏线是非修不可的。

怒江作为川藏线上无法越过的屏障,解放军只好决定修建怒江大桥,由于地处特殊的喀斯特地貌,修建难度非常大,怒江沿江周围石林耸立。
而且当时修建工具十分简陋,大部分的修建工作都是靠人力完成的,可以说怒江大桥是当时负责修建的解放军军人一扁担一扁担挑出来的。
甚至有的军人因为地势以及工作难度原因,牺牲在了建造过程当中,在整座大桥的修建过程中一共牺牲了三十多名战士,要知道整座桥长度才七十四米,相当于每修建两米就有一位战士牺牲。

即使是这样,解放军战士没有一点退缩的意思,历时四年完成了国际上多数国家都不相信能完成的任务。
在大桥修建结束之后,曾经带着战士们修建的排长纵身一跃跳进了怒江之中,因为他带来的兄弟全部都牺牲在这座大桥之上。
特别是有一位战士在检查混凝土浇筑的时候,失足滑落在了刚刚浇筑的混凝土桥体当中,根本就没有办法进行救助,就这样他成为怒江大桥的一部分。

在知道战士们的英勇事迹之后,每位经过怒江大桥的司机都会鸣笛示意,不仅仅是为了遵守交通规则,更是用这种方式祭奠曾经牺牲的战士们。
而怒江大桥也不允许经过的人拍照,一是怒江大桥不仅仅是正常的国道,也是我国军事要道之一,不让拍照是怕泄露军事机密。
二是若形成拍照打卡的情况,不仅仅会造成交通拥堵,而且怒江大桥投入使用的时间非常久了,虽然会进行加固,但是抵挡不住过量的人为破坏。

像怒江大桥这样十分紧急的工程建筑,我国有非常多,离我们最近的就是在2020年年初,那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一时间整个武汉陷入了瘫痪,越来越多的病患一窝蜂地涌入了医院。
原本冬天就是呼吸系统问题高发的时间,医院的床位供不应求,而且若是所有病人,不管有没有感染的病人全部都安置到一个医院当中,很有可能会引发交叉感染。
为了进一步制止这种情况的出现,我国基建队中建集团,临危受命修建起来一所不一样的医院——火神山方舱医院。

这不仅仅是对背后主持修建人员的考验,更是对现场参与修建人员的考验,原本就是年末了,许多建筑工人都回到了家只等着和家人团圆,突如其来的工程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但是没有人有一点的怨言。
在所有人的努力之下,3.39万平方米的火神山医院,历时10天完成了交付,大量患者终于有地方居住了。

当时这个消息出来的时候,一时间国际沸腾了,这完全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正常这么大的医院完成建造需要两年的时间,就算是临时搭建还要一个月的时间,我国基建队用10天的时间完成了修建打破了世界纪录。
成功的背后是离不开奋战在前线的建筑工人,根据当时参与修建的工人说,每天工作时间长达20多个小时,而且都是工人自发的,没有一个人偷懒,困了就打会盹,甚至工地上有两代人,不仅仅是自己在,就连五十多岁的父亲都在。
我国在灾难面前从来都没有退缩过,无论是在抗日战争时抗击日寇,或者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攻克各种难关,又或者是在新时代面对困难依旧披荆斩棘。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一句话,怒江大桥在修建成功投入使用之后这几十年里,我国为了稳定桥面多次进行加固。
矗立在怒江的大桥在这几十年间一点一点地看着曾经那个贫穷、落后的中国,西藏一点点站了起来,不就是曾经参与大桥建筑牺牲的前辈们看着西藏一点点地发展起来吗?

您还知道哪些新中国成立之后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信息来源:
1.《怒江大桥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感人故事?》——人民画报
2.《C视频|怒江大桥:天堑变通途的壮丽篇章丨向云端——寻路川藏线上的中国》——川观新闻
3.《很多人开车经过这里,都会鸣笛献花,只为……》央视新闻
4.《他们创造了火神山雷神山建设的奇迹!》——人民日报
5.《雷神山医院今日交付使用,武汉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床位超万张》——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