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选了胡亥?一份出土竹简证明,司马迁让赵高和李斯背锅两千年

世界今若在 2024-12-23 21:17:00

文|史迁今若在

编辑|史迁今若在

在我们的印象之中,胡亥能够成功当上皇帝,成为秦二世,完全就是因为赵高和李斯改变了秦始皇的诏书才能够让他越过扶苏,从而顺利坐上了皇位。

取材网络

但随着最近发掘出的出土竹简上面的内容被翻译出来,这个刻板印象可以说是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到底是谁选择了胡亥,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竟然是为了让赵高李斯背锅?

胡亥竟然是正统继承人?

根据这份竹简中所写的内容来看,从一开始胡亥就是被当作储君来培养的,而且从部分史料中也能够看出,秦始皇其实是对胡亥有好感的。

而且皇帝在选择储君的时候最看重的一点就是储君能否在上位之后顺利接管自己的权柄,从而更好地统领天下,维持千秋万世的统治。

从史书中不难看出,当时的秦始皇是有两个选择的,也就是胡亥跟长子扶苏。但在对于继承人的选择之中,扶苏所表现出来的软弱在这种情况之下是不适合统治国家的。

取材网络

毕竟统管一整个国家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反而要面临着相当程度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性格太过软弱的话,在处理政事的时候就有可能会被情绪所干扰,从而做出不理性的处理。

如果是日常生活过程中容易被情绪影响到还能够接受,至少不会产生什么太大的影响。但是在管理国家的时候,一次轻微的失误都有可能带来相当一部分民众的死亡。

这对于国家的运行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而且秦始皇是通过战争成功统一六国的,也就是扶苏跟秦始皇的性格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相悖,这也让扶苏在争夺继承人资格的时候或许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顺利。

取材网络

反观胡亥,虽然说他的年龄比较小,但是扶苏的年龄其实比他也大不了多少。而且年幼的君王上位,往往都是由其下的大臣来辅佐其进行政治的处理的。

尽管秦始皇对于朝臣们可能会对年幼的胡亥有所图谋,但是选择胡亥的话,对于未来大秦帝国未来的发展却有一定的好处。经过综合的考虑之下,其实秦始皇还是更支持让胡亥在自己去世之后掌权上位的。

《赵正书》中另一幅形象的秦始皇

而且在《赵正书》中,秦始皇的形象跟我们曾经认为的暴君形象也有一定程度的区别。从我们在部分史书中和大概印象中,秦始皇应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形象。

毕竟他在位的时候做出了类似焚书坑儒还有大肆征召民众修筑长城的行为,会让大部分人这么认为倒也可以理解。但是他的形象真的就像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是一位暴君吗?

那么这就不一定了,纵观整个历史,真正的暴君统治都会受到民众的反抗抵触。但是再看秦始皇,如果他真的是我们印象之中的暴君,那么在统治初期就会因为民众积怨而产生反抗行为了。

取材网络

但在根据《赵正书》中的记载,在秦始皇病重的时候,他还在关心如果自己驾崩之后,自己管理的那些百姓会不会受到影响。从这一点来看,秦始皇跟我们印象中的暴君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反而有点像是一个仁君。

而且他在《赵正书》中甚至还表现出了对自己儿子们的关心,如果秦始皇真的跟《赵正书》中的形象一样,那么甚至可以说是能将我们曾经的印象给全部推翻,这副样子的秦始皇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关心孩子,关心天下的仁君形象,跟暴君可以说是没有一点儿关系。

被冤枉的赵高和李斯

而在秦始皇到底选择了谁来担任储君这件事上,李斯跟赵高可以说是难以避免的一环。根据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是赵高联合李斯一同劝导胡亥篡改诏书,并下诏处死扶苏,从而顺利上位,成为秦二世。

但是这一点也是受到了部分人的质疑的,在司马迁对蒙毅将军的列传之中曾经写到,秦始皇对于胡亥其实也是有所喜爱的。在受到了秦始皇宠爱的情况之下,按道理来说胡亥完全能够通过正规手段来获取皇位,根本就没有这个必要通过篡改诏书来强行获取皇位。

不仅如此,在《赵正书》中也有对这部分的记载。根据《赵正书》的记载,秦始皇在驾崩之前离都城咸阳是比较远的,如果贸然召集大臣让他们都从咸阳赶过来的时候,一旦发生什么意外就有可能对国内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

取材网络

在这种情况之下,比较好的选择就是先立一个储君。有了大概的储君人选之后,就算是秦始皇在回到咸阳的过程中出了什么意外,有储君的存在也不会让国内出现大面积的动荡。

根据李斯的建议,最终秦始皇便选择了胡亥成为了这个储君。这也就是说其实胡亥是受到了秦始皇的认同的,不然的话也不会在身体抱恙的情况之下选择他作为储君。

不过储君毕竟是储君,正式的皇位继承人还没有得到确认,一切都还是要等到秦始皇回到咸阳之后再对真正的皇位继承人来进行进一步的选择。但随着秦始皇病情的逐渐恶化,最终他还是没能够回到咸阳。

取材网络

也就是在秦始皇驾崩之后,被立为储君的胡亥便直接顺势上位。在上位之后,胡亥便当即下令将跟自己有可能产生皇位争端的扶苏等人全部杀死,从而进一步稳定了自己的皇位。

但这一切跟赵高还有李斯并没有多大关系,甚至在《赵正书》的记载之中,赵高甚至都没跟秦始皇一起外出巡游,更不用说是篡改诏书了。

不过无论是《史书》还是《赵正书》的真实性都需要进一步确认,只能说这两种说法都有可能,但历史就是历史,没有任何能够回溯的可能。一切都按照着既定的轨迹运行着,或许如果当时是公子扶苏上位的话,历史的走向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变吧。

取材网络

参考资料

快资讯——辛德勇读《赵正书》︱赵正之“正”的别样意味2021.6.22

百度百科——史记,赵正书

0 阅读:913

评论列表

我兜兜里有糖

我兜兜里有糖

11
2025-01-13 14:44

谁能证明当时始皇帝交代后事的时候他在场?写这些东西就证明千古悬案就能盖棺定论?始皇帝如果不看重他能让他领兵几十万镇守非常重要的关口吗?如果他反了怎么办?所以大概率还是认可他的继承人的身份

GGG

GGG

3
2025-01-11 14:58

杀尽始皇子女这点有多大难度,始皇看不出来?

风雪夜归人

风雪夜归人

2
2025-01-06 15:08

昌平君背秦后,扶苏便失去了成为储君的机会,后被发蒙恬处戍边。胡亥聪颖,深得始皇认可,不然东巡不会专带胡亥。扶苏为李斯女婿,如非始皇真意,断不会矫诏杀扶苏蒙恬的。以上三点可认为赵正传为实,司马迁谬矣…

3ndv4wj5qk 回复 风雪夜归人 01-19 18:18
那是老大主动退让,废长立幼 得当着百官士族面废除长子继承权才能立幼,赵武灵王一国二君死的多惨,除非无后改立,历朝历代敢废除嫡长制的都在兄弟相残

风雪夜归人 回复 01-19 07:47
孝公也不是长子啊!

世界今若在

世界今若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