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靠“不务正业”逆袭成文坛段子手。
1929年4月1日,捷克斯洛伐克一个叫米兰的小男孩出生了。
他爸是音乐学院院长,家里的书房堪比“文艺青年速成班”——小昆德拉在这儿偷听钢琴课、狂翻老爸藏书,13岁就敢写诗纪念被纳粹抓走的作曲老师。
别人家孩子玩泥巴,他已经在思考“人类到底能不能承受生命的重量”了。
18岁,叛逆期虽迟但到:加入捷克党,立志当雕塑家,转头又沉迷画画,成了家乡小有名气的“插画大师”。
但没过多久,他又觉得“艺术不够刺激”,跑去学哲学、拍电影,顺便写诗批判社会。
当时的捷克文坛全是“正能量口号诗”,昆德拉偏要写超现实主义的“叛逆小作文”,结果成功吸引了官方注意——从此在“被批判”和“被禁”之间反复横跳。
1958年,这位“斜杠青年”突然开窍,花两天写了个短篇小说,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十年出10篇故事集《可笑的爱》。
但真正让他火出圈的是小说《玩笑》,讲了个因写笑话被整惨的倒霉蛋。
这书卖爆几十万册,还被拍成电影。昆德拉正美滋滋呢,苏联坦克开进布拉格,他的书一夜之间全变厕所纸,本人也被开除党籍、丢了工作,成了官方认证的“危险分子”。
法国看不下去了:“这人才不能浪费啊!”把他捞到雷恩大学当助教。昆德拉瞬间化身“流亡界网红”,上电视、接采访,疯狂吐槽祖国遭遇。
后来干脆定居巴黎,顺手入个法国籍,还写了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让全世界读者边哭边笑:“原来小说还能这么玩?”
这本书被改编为电影《布拉格之恋》,但昆德拉翻白眼:“这拍得也太俗了吧!”
晚年的他,成了文坛“傲娇老顽童”:捷克想给他发奖,他扭捏半天才接受;祖国要出版他的禁书,他叉腰要求“只准出我审过的成熟作品!”直到90岁,才勉强和捷克和解,领回公民证。
2020年,91岁的他拿下卡夫卡奖,电话里淡定致谢:“哎呀,这奖名字不错,毕竟卡夫卡跟我一样爱写荒诞。”
他躲过了纳粹、熬过了苏联、骂过了媚俗,最后靠长寿熬死了所有对手,成为文坛终极赢家!
2023年,94岁的昆德拉挥一挥衣袖,去天堂继续和上帝开玩笑了!
昆德拉的一生,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打不过就换赛道”——从党员变流亡作家,从捷克人变法国人,从写诗到写小说再到骂改编电影。
他总在严肃和戏谑之间蹦迪,把政治迫害写成黑色幽默,把哲学思考藏在情爱故事里。
建议他的墓志铭就写:“此处躺着一个拒绝被定义的人——顺便问一句,生命的轻重您算明白了吗?”
反正他没算明白,但算不明白的都成了经典。
#每日读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