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孙女袁家倜:早年出门带保镖,年过八旬还在开西餐厅

古凌 2025-01-17 09:54:48

谁能想到,袁世凯的孙女,竟经历了如此大起大落?

从小生活在洋楼里,锦衣玉食,出行有四轮马车相随,家中仆人环绕,她的人生本该一路顺遂。可1956年开始的公私合营,将她家族的特权一扫而空。

她第一次数钱时,嫌纸币脏得不想碰;从马车到三轮车,再到挤满人的公共汽车,这样的转变她经历了几年。

70年代,她带着三个孩子被下放到天津郊区农村,靠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维持生活,整整熬了八年。

谁能料到,十几年后,她却在深圳成为创业者,通过投资股票赚下70多万元。

继承与挥霍

袁世凯去世后,家族按照遗嘱的指示,将袁世凯积累的巨额现金分为17股,确保每位儿子都能得到一股,金额高达12万银元。

对于袁世凯的15位女儿,每人分得的嫁妆则为8000银元。这笔钱虽然在数额上与兄弟们的份额相差甚远,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依然是一笔可观的数目,足以保障她们在婚后的生活起步。

至于袁世凯的几位姨太太,她们虽未分得现金,却随各自的子女共享生活,享有儿女的照顾。

在家族的集体生活中,她们虽然地位略显尴尬,但在传统家庭结构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

在家族遗产中,还包括了袁世凯生前收集的珍贵物品——金银细软、玛瑙玉器以及各种绸缎裘皮,这些都被平均分配给了各房太太们。

当分配到这些细软珍宝时,家中的气氛稍显缓和,每位太太都小心翼翼地挑选着自己份内的物品,互不侵犯,维持着表面的和谐。

袁家倜的父亲袁克端,是袁世凯的大儿子,从小就养成了奢侈的生活习惯。他的母亲出身自天津有名的盐商家庭,原本也是一位见多识广的女性。

袁克端和他的妻子都有极强的烟瘾,超过了常人。由于无度的消费和奢侈的生活方式,袁克端一家的经济状况逐渐恶化,生活变得日益窘迫。

袁克端晚年的生活几乎完全依赖,典当家传的珍贵物品和股票的收益,这种依赖让整个家庭陷入了财务危机。到了1951年,袁克端因病去世,留下了更多的债务和经济困境给他的家人。

1956年公私合营开始后,袁家失去了长久以来享受的特权生活。

袁家倜曾谈到,当她第一次需要亲手数钱时,那种陌生和不适让她感到很困难。数钱这件对普通人而言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对她来说却成了一种挑战。

她开始接触到,许多以往未曾亲自处理过的琐事。

过去坐四轮汽车的出行方式消失了,她转而乘坐三轮人力车,再后来又挤上了拥挤的公共汽车。

到了70年代,袁家倜收到通知,要求全家搬到农村接受劳动改造。这是一个无法拒绝的决定,她必须与家人一起离开已经生活了几十年的小洋楼,迁往天津西郊的大寺王庄子。

那时,她的大女儿已经远赴甘肃祁连山插队,家中只剩下她与丈夫以及三个年幼的儿子。全家带着简单的行李,一床铺盖,前往大寺王庄子。

深圳创业

1973年,堂哥袁家骝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邀请回国。

随着周总理的批示,袁世凯第三代后人逐渐恢复了自由,这也让袁家倜看到了离开农村的希望。几年后,政策的放宽终于让她和家人能够返回天津,回到熟悉的城市生活中。

1978年,袁家倜一家搬回了天津,重新住进了成都道40号的小洋楼。

虽然这座小洋楼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但能够重新回到城市,对袁家倜而言是生活的巨大改善。回到城市后,虽然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她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1987年初,袁家倜离开天津,来到了深圳。当时的深圳正处在改革开放的风口浪尖,城市充满了发展潜力。袁家倜此事已经63岁了,她抓住机会,参与了当地一个大型度假村建设项目。

在深圳的这些年,她积极参与投资活动。

1993年,她购买了一批原始股票。当时,这种投资方式对很多人来说都显得陌生而又风险不小,但袁家倜敏锐地看到了其中的机会。

几年后,这些股票给她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她凭借投资赚取了70多万元。在袁家骝和吴健雄的建议下,袁家倜开始筹划开设一家西餐厅。

袁家骝亲自为餐厅题写了名字——“苏易士”,袁家骝从小跟随父亲袁克文练习书法,这让他的字极富个性和韵味,这份题字成为了餐厅门头上醒目的标志,吸引了不少老天津人。

餐厅开业后,袁家倜用心经营。

从选址到装修,她事事亲力亲为,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自己的想法。餐厅坐落在熟悉的成都道40号,她选择了经典的西餐菜品,将传统与口味相结合。

开业不久,餐厅就吸引了许多天津本地人前来尝试。对于那个年代来说,西餐并不普遍,能有机会在这样的环境中享受一顿牛排或一道奶油蘑菇汤,对食客们来说是一种享受。

袁家倜十分注重细节,无论是菜品的制作还是餐厅的服务,都力求做到最好。

她亲自挑选原材料,确保每一份菜品都符合标准。餐厅的红茶成为了一大特色,甜甜的红茶中放上一整颗柠檬,味道刚好,成为许多老顾客的记忆。有人评价说,喝上一杯这样的红茶,心都会被暖化。

在餐厅经营的过程中,袁家倜坚持不欠外债,她的餐厅是家族集资创办的,这也让她的经营模式更加稳健。

她不接受任何企业合作,也从不考虑开设分店,因为她清楚地知道,扩张可能会带来风险。餐厅的经营之所以能够持续到现在,靠的正是这种稳扎稳打的方式。

她常说,餐厅一旦变味,原本的特色就会消失,任何一个分店的问题都可能毁掉整个品牌。

餐厅的独特魅力也吸引了一些特定的消费群体,基本都是天津本地的老客户。有的顾客从小在这里吃西餐,长大后带着自己的孩子继续光顾,形成了一种传承。

慈善事业

袁家倜在生活逐渐稳定后,把目光投向了教育慈善。

她认为帮助孩子上学是一件实实在在改变人生的事,于是将心思放在资助贫困地区的儿童身上。她选择的地方是天津蓟县,这里地处偏远,许多家庭因为经济拮据,无法让孩子接受完整的教育。

袁家倜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主动联系了当地的学校和村干部,表达了自己想要资助孩子的意愿。

第一批被资助的孩子有十多个,都是家庭经济条件最困难的学生。

袁家倜亲自跟进这些孩子的情况,资助的标准是每人每年5000元,这笔钱足够支付学杂费、生活费,还可以补贴一些家庭开支。她要求这些钱必须专款专用,用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上。

每到学期末,她都会收到学校寄来的孩子成绩单和学习情况的汇报。

她十分关心这些孩子的成长,有时会抽时间到蓟县实地走访,了解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她的到来让这些孩子和家长既感激又尊敬,有些孩子会特地展示自己写得工整的作文或绘画,希望能让“袁奶奶”知道他们的努力。

第一批孩子逐渐长大,袁家倜开始资助第二批孩子。这些孩子中有一些是因为听说了她的资助而慕名申请的,经过学校的甄选,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得到了资助。

第二批学生的数量略少于第一批,但她的资助标准没有降低,依旧是每人每年5000元。

袁家倜的善举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教育的重要性,也让村里的孩子们知道,学习是可以改变生活的机会。这些孩子在完成学业后,许多人回到家乡成了老师或基层干部,也有的走出了农村,在城市里找到了自己的发展道路。

他们中不少人都记得当初的那份帮助,有的甚至以自己的方式开始回馈社会。

0 阅读:1
古凌

古凌

欢迎关注!欢迎点赞古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