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与锂电池企业签约!

石油Link 2024-12-13 10:19:36

中国石化正在锻造炼化长项,让长项更长,并向锂电池方向延伸。

中国石化要进军锂电池领域了。

或许你会说:这并不奇怪,年初中国石化还在四川盆地发现了意外大锂,地层水中锂离子的含量还远超工业品位。

难道是开始生产了?还真不是。

这一次中国石化是靠石化业务进入锂电池领域的。而且,这在中国石化来说,已经不是新鲜事。中国石化早就已经开始生产锂电池材料了。

近日,中国石化又与锂电池材料企业——广东凯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成立了一个创新联合体,主要就是针对锂电池负极材料。

签约之后,中国石化就可以依托自身业务优势,联合电池材料强企,进一步加深自己新能源领域的护城河。

01

新的联合体

先说说这个创新联合体。

近日,中国石化旗下的三家单位金陵石化、大连院、炼销公司与广东凯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召开了负极材料创新技术战略合作专题会。

大家可能对广东凯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有些陌生。广东凯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新能源科技公司,主要是生产电池材料,自2012年成立开始就专注于人造石墨和复合石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至今,该公司已经进入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企业榜单的前十名。

该公司主要产品为人造石墨、复合石墨和石墨化制品。其中,人造石墨是以石油焦、针状焦为主材,经破碎、整形、造粒及石墨化处理后形成的石墨负极产品。

据了解,目前,有超过50%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原材料是针状焦,一种可以从石油沥青加工得到的优质碳材料。

本次签约,凯金新能源与其他三方还签署了四方协议,就是针对负极材料的研发。根据协议,他们将合作建立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创新联盟,共同促进负极材料原料开发和应用。

在负极材料开发方面,四方将加快碳材料产业链“专精特新”高端化步伐,围绕锂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新能源电池领域中高硫石油焦应用、锂电池和钠电池负极材料迭代开发等方面强化创新合作。

协议中还提到,四方将深化市场、供应链及人才交流。

02

转向新出路

生产石油焦并不是中国石化的新业务,但生产负极材料却可以说是新事业。

近年来,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能源结构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相比之下,石油石化企业的市场空间却不断被压缩。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国内成品油消费量同比下降2.1%。

专家预计今年全年,我国原油加工量将同比下降1.9%,成品油消费量将达3.9亿吨,同比下降2.0%。

炼油本来是石化企业的重要业务,如今却不断被压缩。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这种冲击后期还会加大。

同时,石油石化行业还在进行着“减油增化”转型行动。企业都在探索新途径以减少石油产品产量,增加化学品产量和种类。

比如,天津石化生产出熔融指数最高的聚乙烯新产品PE-L H2799D,填补了国内空白。像这样的例子这几年越来越多。

并且,随着国内新能源产业对新能源材料的需求变得旺盛,国内石化企业也开始将生产研发新能源材料作为炼化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

中国石化就是其中之一。研发方面,大连院研发的“THTD生产优质针状焦技术”的金陵针状焦通过技改升级,与进口菲利普GLCP针状焦相当;化工院开发的三元材料前驱体合成新技术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能;扬子石化是国内首家成功开发锂电池隔膜用聚乙烯专用料的生产企业…

产业方面中国石化也有不少的例子。例如,早在2021年,中国石化炼油销售公司首批2000吨针状焦产品就获得了头部企业认可,并销往方大碳素集团。

中国石化还不断地在拓展自己的新能源材料产业规模。比如,中国石化上海石化1.2万吨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正在推进;茂名石化5万吨/年POE工业试验装置项目也在推进。

可以说,中国石化已经将自己的炼化产业链伸向了新能源材料领域,并且还在加强布局。

03

加深护城河

这几年,新能源材料确实火起来了。并且,看到这个现象的也不止中国石化一家企业。

还是以锂电池负极材料为例,国内的锂电池负极材料企业还有贝特瑞、上海杉杉、江西紫宸、中科星城等一众企业。

在负极材料领域,贝特瑞在多个统计中均居榜首,已投产负极材料产能达数十万吨,市场份额曾经达到26%,在市场竞争中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贝特瑞还在推进印尼年产8万吨锂电池负极一体化项目建设。

石油石化企业方面,中国石化之外还有中国石油、万华化学等在布局负极材料生产线。比如,锦州石化就有10万吨/年负极材料项目在推进建设。

跟大多数新能源产业一样,负极材料产能近几年实现了大幅的扩张。据上海钢联数据,2023年负极材料产能在256万吨,生产量在121万吨,开工率在50%左右,出货量在143万吨左右,全球下游需求在136万吨左右。

产能越来越多,行业竞争也变得激烈起来。连行业大佬贝特瑞都表示,行业竞争非常激烈。

再比如,光伏行业的重要材料EVA,预计年底国内产能会达到335万吨,而光伏行业需求量在177-180万吨。

新能源材料行业的各家企业已经到了比拼一体化工序、技术更新、资源整合,以降低成本的阶段。

对于转型过来的中国石化来说,现在的行业前景并不算乐观。好在是,中国石化在新材料的上游——石油石化产品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而像凯金新能源这样的企业则是新能源资深玩家,在下游方面的竞争力也更强。

与这样的资深玩家联合也将进一步加强中国石化的新能源材料优势,增强炼化产业链的竞争实力。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