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布谷妈~
你有没有经常听到类似下面这样的话?
“你怎么总是一个人呆着?”
“多出去走走,别老闷在家。”
很多人会说,我就是这样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不喜欢和别人打交道。
心理学家荣格首次提出,内向者的能量,更多来自于自省和独处,而不是外界的喧嚣。
他们敏感、细腻、深思熟虑,对外界信息有着与众不同的感知力。因此,有些场景,只有内向的人才能真正体会。
比如以下3个场景,大概只有内向的人才能看懂。
快看看,你是不是也如此呢?
一:场景一,在热闹中需要找个角落“喘口气”
●内向的人更喜欢独处
外向的人,在聚会时和谁都自来熟,尤其喜欢和大家打成一片。他们可能嗨完这场,还有下一场。
而内向的人,却早早就找了个角落,尽量不让自己“太显眼”。
内向的人,其实并不是讨厌社交,而是他们对人际互动的热情有“限额”。
当这种“限额”用尽后,他们就需要独处来“充电”。
这是因为,内向人的大脑,更容易被外界刺激“点燃”。
特别是在吵闹的环境中,他们的“情绪处理中心”会迅速活跃,导致能量消耗过快。
而能量消耗完了,他们就需要找个安静的地方“喘口气”,为自己“补充能量”。
●同时,内向型人格的人,会更注意到环境中的小细节。
比如,内向的人会说:“上次聚会,谁谁谁穿的鞋子很特别,尤其是那种材质很少见。”
而外向的人则一脸懵:“是吗?我怎么没注意到?”
又或者,内向的人会知道:“那两个人谈到某个话题时,其中一个好尴尬,都不想接话。”
而外向的人却一脸震惊:“我咋觉得他们聊得很开心?”
“高敏感特质”的研究指出,很多内向型的人,对环境和情绪变化有着极高的敏感度。
他们的大脑,对外界刺激的处理,比外向型的人更加深入,这让他们更容易捕捉到他人细微的情绪变化。
这就是为什么,内向的人在热闹中,会更喜欢独处,也更能注意到很多别人不知道的细节。
二:场景二,独处是一种享受而不是孤独
当看到一个人孤零零坐着时,我们会想:“他会不会觉得孤单呢?”
独处,对于外向的人来说,还真是一种折磨。但对内向的人来说,却是一种享受。
比如,放假时,外向的人,会约几个朋友聚餐,或者去参加一个热闹的活动。
而内向的人,更愿意坐在咖啡馆的角落,一杯热咖啡、一台笔记本,外面车水马龙。
这种“闹中取静”的状态,不但不会让他觉得孤单,反而倍感舒适,觉得这是最放松的状态。
同时,静谧的书房、安静的公园,甚至寂静的夜晚,常常会让他们灵感迸发。
比如作家村上春树,在一次采访中提到,他喜欢凌晨4点起床写作,因为那时一切都很安静。
他的写作过程是高度内省的,而这种习惯正是许多内向者的缩影——他们在独处中,与自己的思想深度连接,完成了许多创造性的突破。
虽然大部分内向的人,没有写作的习惯,但在独处的状态时,他们会有更多的思考,也是整理思绪、平衡内心的最佳时刻。
如果你也觉得,独处时特别轻松自在,脑海里思路特别清晰,那说明,你可能也是一位典型的内向型人格。
三:场景三,遇到陌生人会下意识“避开眼神”
想象一下,一位朋友带来他的朋友,并热情介绍:“这是我同学,小陈!”
外向的人,马上就和这位朋友的朋友攀谈起来,似乎两人是相识多年的老友。
而内向的人,则礼貌地寒暄几句,再没有下文。而且,聊天时,他还会有意识地避开对方的眼神。
尤其是下次再见面时,外向的人马上就反应过来:“这不是小陈嘛,这么久没见,你在忙什么呢?”
而内向的人则有些拘谨:“哎呀,对面是个半生不熟的人,我要怎么办?要不装作没看见吧。”
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别,是因为,外向者在处理复杂社交时,他们更擅长“眼神接触”和“语言输出”。
而内向的人,却对情感更敏感,也更重视深度的社交关系,而不是朋友越多越好。
那些只有内向者才能看懂的场景,其实是他们性格魅力的缩影。
不管是内向还是外向,我们都需要学习如何接纳自己的性格特点,并发挥其优势。
内向者的深度与敏感,不仅让他们更懂得人心,也让他们更懂得自己。
正如荣格所说:“内向不是一种逃避,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探索。”
你是外向者还是内向者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作者简介:布谷妈妈,读书、带娃、写作,分享育儿知识,喜欢就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