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饮水条件有了显著改善,越来越多的农民喝上了放心水。然而,在饮水安全的道路上,农村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将深入探讨农村饮水安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行的对策,以期为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贡献力量。
农村饮水安全,是指农村居民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足量、洁净、负担得起的生活饮用水。这包括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四项评价指标。新中国成立后至2015年底,我国农村供水先后历经了自然发展、饮水起步、饮水解困、饮水安全四个阶段,自2016年起进入农村饮水巩固提升的新阶段。
尽管近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一些偏远和资源匮乏的地方,安全饮水依然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部分偏远村庄受交通、地形和资金等因素限制,饮用水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供水网络不够完善,水处理设施缺乏,村民们仍需自行取水,甚至直接饮用河水或浅层地下水。
二、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水质超标问题
在一些地区,由于企业生产、农业生产使用农药化肥等原因,水源受到污染,导致饮用水部分指标超标。例如,福州市审计局在审计中发现,农村饮用水主要水源地表水存在菌群、浑浊度超标现象,影响了水质达标率。
供水站管理薄弱
当前,农村饮水供水方式多样,包括乡镇水厂集中供水和村级水厂供水。乡镇水厂设备先进,管理维护正常,而村级水厂则多由村委派人负责,消毒设备落后,日常消毒净化管理薄弱。部分村民安全用水意识淡薄,有的村民甚至要求不要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处理。
工程建设进度慢
在一些地方,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进度缓慢,影响了群众及时安全饮水的需求。例如,在福州市的专项审计中,发现存在多个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项目超合同工期6个月以上。
自然灾害影响
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和地质灾害等都会对农村水源造成威胁。洪水可能导致水源地被泥沙和有机物污染,而干旱会降低水源水量,使水质浓缩变差。
三、农村饮水安全的对策强化源头治理
加强对供水水源的保护,划定水源保护区,严禁设置排污口,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水源受到污染。同时,加大对水源地保护的执法力度,通过法律手段提升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
赤壁市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尝试。他们严格执行水源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水源地周边环境的日常监管和综合整治,严厉打击各类污染水源的违法违规行为。定期开展水源地水质监测和科学评估,及时准确掌握水源水质动态变化情况,采取针对性强的有效措施保障水源安全。
完善供水基础设施
大力推进城乡供水管网延伸工程,优先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逐步减少自建供水。对条件不足区域,县级政府应统筹跨区域集中供水。同时,加强农村自来水管网的维护,减少水源流失和二次污染,确保村民用水安全和便利。
赤壁市通过持续推进农村供水一体化保障工程,对各乡镇管网进行改造、安装智能水表,显著提升了农村供水质量。同时,他们积极筹措资金,保障项目建设,全力争取上级水利资金支持,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积极拓宽融资渠道。
强化水质检测监管
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的日常检测工作,依托当地水质检测中心和疫控中心,针对当地饮用水水质的主要问题,选择关键性指标,按规定开展长期检测和控制。扩大抽查检测面,发现水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赤壁市建立健全了农村饮水安全监督检测网络,实行饮水风险评估和安全预警。他们定期对水源地进行水质监测和科学评估,确保水质安全。同时,他们积极推行农村供水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第三方企业或建设方提供工程建设、运维管理等专业服务,提高监督管理效率。
提升村民饮水安全意识
通过宣传和培训,提升村民的饮水安全意识,普及饮用水相关的健康知识。让村民了解安全饮水的重要性以及饮用生水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同时,推广家庭净水器的使用,尤其是缺乏集中净水设施的村庄,可以借助家庭净水器过滤水源中的有害物质,提高饮水的安全性。
赤壁市全面推行供水服务承诺制,明确公开服务内容、标准和流程,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他们定期组织开展供水管理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水平。同时,他们积极开展饮水安全宣传活动,提高村民的饮水安全意识。
利用科技手段保障水质
借助智能监控系统进行水质实时监测和预警。通过安装水质传感器,实时记录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和水质波动情况,及时发现潜在污染风险,方便管理部门快速采取措施,有效保障水源的稳定和安全。
赤壁市作为第一批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县,接受了并通过了水利部县域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化建设验收。他们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农村供水质量和管理水平,实现了农村集中供水标准化覆盖率100%的目标任务。
四、专家与群众观点专家观点:
某水利专家表示:“农村饮水安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要保障农村饮水安全,需要政府、社会和村民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投入,完善供水基础设施;社会应积极参与,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援助;村民应提高饮水安全意识,配合政府和社会做好饮水安全工作。”
群众观点:
赤壁市某村民说:“以前我们村的水质不好,经常喝到浑浊的水。现在政府给我们修了供水设施,安装了净水器,水质明显改善了。我们喝得放心多了。”
五、横向对比与争议话题与其他地区相比,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一些偏远和资源匮乏的地方,农村饮水安全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如何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可持续运行,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争议话题方面,有人认为农村饮水安全应完全由政府负责,也有人认为应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市场化运作提高供水效率和质量。笔者认为,政府和市场应共同发挥作用,政府负责规划、监管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则负责提供优质服务和技术创新。
六、未来展望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政府应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供水基础设施;加强水质检测和监管力度;提升村民饮水安全意识;利用科技手段保障水质安全。同时,应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化格局。
七、结语农村饮水安全关乎数以万计村民的健康福祉。确保他们喝上放心水不仅是民生需求更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一环。通过加强水源地保护、完善供水基础设施、强化水质检测监管、提升村民饮水安全意识以及利用科技手段保障水质安全等措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将得到显著改善。相信在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村民们一定能够喝上更加安全、放心的饮用水,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