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圈最近炸开了锅,不是因为哪个新势力又发布了炫酷的概念车,也不是传统巨头推出了什么惊艳的黑科技,而是一款实打实,已经摆在店里可以开走的量产车——零跑B10。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它的价格:11.98万!等等,别急着说“这有什么”,关键是,这个价格,你就能拥有一辆配备激光雷达和高阶智驾的智能汽车。这下,那些动辄二三十万,甚至更贵的“智能”汽车们,脸上挂不住了。
“智能”就一定要贵吗?激光雷达就一定得是高端的象征吗? 零跑B10的出现,就像一颗石子,激起了汽车市场这潭水中的层层涟漪,甚至引发了一场关于“智能汽车成本边界”的大讨论。
长期以来,我们似乎已经默认了一个“潜规则”:想要享受更高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就得付出更高的溢价。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复杂的算法……这些看似高大上的技术名词,都被牢牢地绑在了高昂的价格标签上。消费者想要体验更智驾,就只能捏着鼻子,接受厂商们理所当然的“技术溢价”。零跑B10的出现,打破了这种“皇帝的新衣”,将智能驾驶从“少数人的玩具”,变成了“人人都能享受的科技”。
那么问题来了, 零跑是怎么做到的呢?凭什么它能把激光雷达的价格打下来?又凭什么它能让高阶智驾不再那么遥不可及?
答案可能并不复杂:技术自研和垂直整合。
与其将核心技术拱手让人,任由供应商们肆意抬价,倒不如自己挽起袖子,从底层开始研发。零部件自研,算法自研,甚至是芯片的定制化研发……通过这种高度垂直整合的模式,零跑将成本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避免了被供应商“卡脖子”的风险。这种模式虽然辛苦,但却能带来巨大的成本优势,最终受益的,还是消费者。
仅仅是成本控制,还不足以支撑起零跑B10的颠覆性。更重要的是,它在智能驾驶技术上的突破。
传统的智能驾驶系统,就像一个分工明确的流水线,感知、决策、执行,每个环节都有独立的模块负责处理。这种模式虽然成熟,但也存在着一些固有的弊端:模块之间的信息传递容易产生损耗,系统反应速度也受到限制。而零跑B10,则采用了更加先进的“端到端”智能驾驶架构。
简单来说,就是将所有环节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多模态感知大模型和预测决策规划大模型,直接从原始数据到驾驶决策,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误差,提升了效率。这种架构,就像一个经验老到的司机,能够更加敏锐地感知周围环境,更加迅速地做出判断,更加流畅地执行动作。
更重要的是,这种“端到端”的架构,还具有极强的可扩展性。通过OTA空中升级, 零跑B10的智能驾驶系统可以不断学习,不断进化,适应更加复杂的场景,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安全。这意味着,你今天买到的 零跑B10,可能比明天开的,更加智能。
当然,质疑的声音也从未停歇。
有人说, 零跑B10的激光雷达,是不是“缩水”了?有人说,它的高阶智驾,是不是只是“噱头”?还有人说,低价会不会影响车辆的安全性?
这些质疑,并非毫无道理。在汽车行业, “一分钱一分货”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但如果仅仅因为价格低,就否定 零跑B10的价值,未免有些过于武断。
我们需要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 零跑B10的激光雷达,确实不如某些高端车型那么“豪华”,但它的性能,依然足够满足日常驾驶的需求。它的高阶智驾,也并非完全成熟,但它所展现出来的潜力,却足以让人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更重要的是, 零跑B10的出现,正在倒逼整个行业转型升级。
当越来越多的车企意识到,智能驾驶不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时,它们就会被迫开始压缩成本,提升效率,研发更先进的技术。而最终受益的,还是广大消费者。
这场关于“智能汽车成本边界”的大讨论,最终会走向何方呢?
或许,没有人能够给出确切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智能汽车的价格,将会越来越亲民。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智能驾驶,将会像倒车雷达、导航系统一样,成为每一辆汽车的标配。而像 零跑B10这样的车型,将会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
然而,低价智驾普及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潜在的风险。
首当其冲的,就是安全性。在追求极致性价比的同时,我们不能牺牲车辆的安全性能。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这些传感器,都是车辆安全的“眼睛”和“耳朵”。如果为了降低成本,而降低这些传感器的规格,或者减少传感器的数量,那么车辆的安全性能,将会大打折扣。
就是软件的可靠性。智能驾驶系统,不仅仅是硬件的堆砌,更是软件的深度集成。复杂的算法,需要大量的算力支持,才能保证系统的流畅运行。如果为了降低成本,而采用算力不足的芯片,或者简化算法的设计,那么智能驾驶系统的可靠性,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就是数据的安全性。智能驾驶系统,需要收集大量的用户数据,才能不断学习,不断进化。如果这些数据被泄露,或者被滥用,那么用户的隐私,将会受到威胁。
因此,在追求低价智驾普及的同时,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能为了追求性价比,而牺牲车辆的安全性能,软件的可靠性,以及数据的安全性。
那么,如何才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低价智驾的普及呢?
或许,答案依然是技术创新。
我们需要研发更高效的传感器,更强大的芯片,更智能的算法。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智能驾驶的成本,提升智能驾驶的性能。只有这样,才能让智能驾驶,真正成为“安全、可靠、人人都能享受的科技”。
还需要加强监管。政府部门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行业标准,规范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强对智能驾驶系统的安全测试,确保智能驾驶系统在各种复杂场景下,都能安全可靠地运行。加强对用户数据的保护,防止用户隐私被泄露或者被滥用。
最后,还需要加强消费者的教育。消费者应该了解智能驾驶技术的优缺点,正确使用智能驾驶系统,避免过度依赖智能驾驶系统。提高安全意识,时刻保持警惕,确保行车安全。
零跑B10的出现,不仅仅是一款新车型的发布,更是一场关于“智能汽车成本边界”的大讨论的开始。这场讨论,将会推动整个行业转型升级,让智能驾驶,真正成为“安全、可靠、人人都能享受的科技”。
而 零跑B10,也将会成为这场变革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当然,对于消费者来说,最关心的还是: 零跑B10到底值不值得买?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对智能驾驶有需求,并且对价格比较敏感,那么 零跑B10,绝对值得考虑。但如果你对智能驾驶的要求比较高,或者对品牌有更高的追求,那么或许可以考虑其他车型。
无论你最终选择哪一款车型,都应该记住:智能驾驶,只是一种辅助工具,最终决定行车安全的,还是驾驶员本身。
以下是一些数据,供大家参考: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L2级及以上智能驾驶乘用车渗透率达到42.4%,同比增长15.7个百分点。预计到2025年,我国L2级及以上智能驾驶乘用车渗透率将超过70%。
根据全球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23年,英伟达Orin芯片在高阶智驾芯片市场的份额为45.7%。预计到2025年,国产芯片在高阶智驾芯片市场的份额将超过30%。
根据禾赛科技的数据显示,2022年,128线激光雷达的成本为5000元左右。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规模化生产,预计到2025年,128线激光雷达的成本将降至2000元以内。
根据零跑汽车官方数据显示,零跑B10的预售订单已经超过1万台。
这些数据,都表明智能驾驶正在快速普及,国产芯片正在崛起,激光雷达的成本正在下降, 零跑B10的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零跑B10的出现,打破了智能汽车价格高高在上的局面,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它所引发的关于“智能汽车成本边界”的大讨论,将会推动整个行业转型升级,让智能驾驶,真正成为“安全、可靠、人人都能享受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