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来,朝鲜的军备发展成果可以说是井喷式地一个接一个,在陆续亮出洲际导弹、高超声速导弹和察打一体无人机后,朝鲜又公开了国产导弹护卫舰。
这艘护卫舰最早被证实存在是去年年底,几个月来因为极具现代化特征的外形让不少西方媒体可担心坏了,最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根据最新卫星照片,认为这艘护卫舰长约140米,并且可能配备高超声速导弹,总之就是两个字:威胁。
(麦克萨公司卫星照片,覆盖伪装网也是一种迷惑手段)
4月6日,麦克萨和行星实验室两家商业卫星公司又发现了这艘护卫舰的新动态,是在朝鲜首都平壤西南约60公里的南浦造船厂。从卫星照片来看,护卫舰已经下水,不过看起来在一座浮船坞中,大部分舰体被伪装网覆盖,可能是为了防止被卫星窥探,看起来这种努力的效果有限。可能就是全舰覆盖伪装网这一点,让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分析师伯德慕斯认为该舰正处于舾装阶段,也就是安装舰体内部的武器和设备系统。
大约140米长度也是伯德慕斯提出来的,按照美国使用的英制单位是459英尺,不比美国海军505英尺的阿利·伯克级和496英尺的星座级小太多,预计最大排水量可以达到5000吨,另外从前甲板宽度来看,可能配备了垂直发射系统(VLS)来装载和发射导弹。
(朝鲜官方媒体公布的照片,显示建造接近完工)
至于朝鲜是如何在被联合国严格封锁制裁下取得了如此惊人的成就,CSIS的分析师们认为不仅这艘技术风格至今成谜的护卫舰,包括射程可覆盖美国本土的洲际弹道导弹,都有可能是俄乌冲突爆发后迅速升温的俄朝关系所致。
这个结论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可能,在俄乌冲突以俄罗斯的胜利结束前,俄罗斯在政治、外交和军事部分方面注定处于困境,来自外部的任何支持都弥足珍贵,在朝鲜旗帜鲜明地站在俄罗斯这一边并出兵参战的情况下,莫斯科投桃报李是很正常的情况。
但这种回报的力度显然超过了外界的预料,特别是最近的卫星照片显示开始舾装工作,表明其距离正式交付服役为时不远,这对韩国在内的西方国家来说无论在实际威胁还是心理层面,造成的冲击都不亚于朝鲜试射洲际弹道导弹——毕竟相比起洲际导弹,这种拥有区域防空和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的军舰,实际威胁更严重。
(从参观人员的大小判断,这艘护卫舰的吨位比054A更大)
尽管技术突破令人瞩目,不过还是有不少观点认为朝鲜未必真的可以造出来合格的神盾舰,比如退役美国海军上校舒斯特认为现代军舰是一个整合了通信、航电、武器和光电传感系统的综合体,不是造一个船壳出来就完事了。韩国国会情报委员会委员金炳基也声称,运行这种大型军舰需要一整个团队,设备和燃料也是源源不断的支出,况且军舰总不能单舰出海执行任务,所以朝鲜能不能拿出这些资源有待观察。
说这么多,其实就是认为朝鲜没有使用和维护这种大型水面舰艇的能力。这一点倒不算有错,朝鲜海军长期以来都只有千吨级别的中小型水面舰艇,现代化的设备和武器几乎没有,骤然间就服役这种功能全面的大型军舰,必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形成战斗力。
但例外总归是有的,那就是美媒认为,如果这艘护卫舰配备今年1月试射的高超声速弹道导弹,那么整个东亚的安全局势都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朝鲜试射高超声速中程弹道导弹)
1月6日,在距离特朗普正式就职总统只有半个月时,朝鲜导弹总局成功进行了一次新型高超声速中远程弹道导弹试射,地点在平壤市郊区。
导弹发射后,高超声速滑翔战斗部沿预定轨道以12马赫高速在大气层边缘飞行,并实现了至少两次跳跃,第一次的顶点几乎到达卡门线,为99.8公里高度,第二次顶点在42.5公里高度,随后弹头准确命中1500公里外、位于日本海的靶标。
理论上来说,在有了“弹”以后,又有了新型护卫舰这样的“枪”,确实有可能摆脱陆地发射器的束缚,在战时成为可机动的导弹阵地,对韩国、日本以及第一、第二岛链的美军基地造成致命威胁。
不过朝鲜之前试射的高超音速导弹个头太大,估计很难装进这艘140米的护卫舰。除非平壤能开发一种类似鹰击21大小的型号,否则这艘新舰的最重要武器,短期内估计还会是之前试射的“箭矢”系列巡航导弹。当然,即使是这样,上千公里射程的“箭矢”也能给美韩带来不小麻烦了。
实际上朝鲜新型护卫舰可能都不需要跑到深海大洋才有足够的威力,因为美日韩现在也没有多强的反舰作战手段,如果还是依靠射程一百多公里的亚音速反舰导弹“鱼叉”,即便是朝鲜海军的技术水平,要成功拦截也不算很难。
(朝鲜很有可能将陆基防空系统的雷达搬上护卫舰)
所以这就是CNN等美媒为什么显得这么担心了,护卫舰这个平台本身并不值得惊讶,但如果将朝鲜拥有的导弹技术与其结合起来,既没有高超声速导弹也没有有效反制措施的美国,几乎可以说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落后了。输给中国也就算了,如今又输给朝鲜,对骄横惯了的美军来说,可没有那么容易接受。
用户10xxx65
外形很前卫,装备这方面可以到长白山去捡一点[滑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