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娱签儿
编辑| 娱签儿
“文内所有信息皆出权威信源”
2025年一开年,穿梭在北京大街小巷,驾驶着42路公交车的“娇姐”,突然就走了,年仅四十,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
“起早贪黑”这简单的四个字,成了朋友们回忆“娇姐”时最常用的词语。
随着知情者陆续透露更多关于她生前的细节,人们不禁开始追问,这看似普通的猝然离世背后,到底还隐藏着哪些不为所知的真相?
突如其来的噩耗
2025年的初春,网络上却传来一个让人心痛的消息:公交车司机“娇姐”走了,年仅四十岁,正值盛年。
听到这个消息的人们无不愕然惋惜,一句“一路走好”,道尽了无数人的哀思,最早发布这个消息的是一位名叫“光光”的摄影爱好者。
2月17日他在社交平台上写下短短几行字,语气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悲痛,他口中的“娇姐”,是北京42路公交车的驾驶员,真名刘黛娇。
几年前她还曾在短视频平台上直播,积攒了一些粉丝,不少北京本地人,尤其是常坐42路公交车的,都对她有着一份熟悉和亲切。
谁也没想到,几天前还好好的人,突然就传来了去世的噩耗,知情者透露了一些让人唏嘘的细节。
2月11日娇姐感觉身体不舒服请了假,想着可能只是小毛病,13号就去输了液,谁料病情急转直下,15号人就撑不住了,最终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
从身体不适到离世,仅仅五天,一位认识娇姐的朋友说,输液的时候两人还聊了天,娇姐还在朋友圈和亲友互动,完全看不出有什么异样。
几天前还在谈笑风生的人,转眼间就阴阳两隔,生命的无常让人倍感唏嘘,有网友回忆起坐娇姐开的公交车的经历,一件小事让他记忆犹新。
一次出门,他匆忙间忘了带卡和现金,正着急的时候,娇姐爽快地说:“没事儿,下次补上就行。”
就这么一句简单的话,没有丝毫为难,温暖了乘客的心,也让人看到了娇姐的热心肠和责任感。
关于娇姐去世的具体原因,她的亲友并没有对外透露,但从已知的细节来看,可能是基础病导致身体不适没有被重视,等到病情严重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
起早贪黑奔波
娇姐的突然离世,也让人们更加关注到公交车司机这个群体的辛劳不易,“起早贪黑”这四个字,几乎是公交司机日常的真实写照。
每天太阳还没露头,他们就要赶到调度中心,开始一天的准备工作,检查车辆,规划路线,等到夜幕降临,他们才拖着疲惫的身躯结束一天的奔波。
北京42路公交的运营时间是早上五点半到晚上11点,这意味着为了保证首班车的准时发出,司机们必须更早到岗。
而末班车收车后,还有车辆的停放、检查等后续工作,一天下来,工作时间远远超过了普通的八小时。
对于上早班的司机来说,睡眠不足是家常便饭,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更是司空见惯。
为了保障乘客的安全,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应对复杂的路况和突发状况,一位退休的公交老司机也感慨地说,男人开公交车都觉得累,更何况是女同志。
降本重压如山
公交司机这份职业的辛苦,不仅仅体现在工作时间长、强度大,更在于近年来行业面临的困境和压力。
2024年4月江西南昌发生了一起让人痛心的公交车失控事故,一辆232路公交车在行驶途中和多名行人发生碰撞,造成3人当场死亡,7人受伤。
事故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年仅51岁的驾驶员李某,在驾驶过程中突发心脏不适,失去意识,最终酿成悲剧。
这起事故把公交司机群体的健康问题推到了聚光灯下,《三联生活周刊》曾深度报道了南昌公交的困境。
文章直指“降本增效”政策下,公交司机面临地过劳问题,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三年间,南昌公交运营成本逐年下降,平均每年减少5.54%。
线路总数减少了24条,员工总数减少了8.4%,三年累计减少人力成本5400万元。
2023年公交车数量也从2021年底的4298台,减少到2023年8月的3881台,共减少了417台。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公交线路里程的增加,人手的不足,以及公交司机工作量的持续加码。
原本需要两个人分担的工作,现在可能要一个人承担,工作时间和强度自然水涨船高,南昌公交事故不是个例,它反应出的是整个公交行业面临的普遍困境。
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给地面公交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此消彼长之下,公交客流被大量分流,运营收入锐减。
以2023年的南昌公交车为例,每公里收入为2.11元,而每公里成本高达7.83元,每运行一公里就要亏损5.72元。
为了应对经营困境,降低运营成本成为必然选择,“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公交公司不得不通过减少线路、裁减人员、缩减车辆等方式来“节流”。
成本降低的背后,往往是运营压力的层层传导,最终落到每一位公交司机身上。
线路少了但乘客的出行需求并没有减少,这就意味着现有线路的发车频次可能增加,单车运营里程拉长。
人员少了意味着司机的工作强度加大,休息时间被压缩,车辆少了,意味着车辆的维护保养可能受到影响,安全隐患增加。
健康保障何在
2025年2月除了娇姐去世在社交平台上引起热议,深圳发生公交司机突发疾病引发事故也上了微博热搜。
公交驾驶员突发疾病导致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除了心脏问题,公交司机还容易患上颈椎病、腰椎病、胃肠疾病、代谢综合征等多种职业病。
长时间久坐、精神压力大、饮食不规律,都成了威胁他们健康的“隐形杀手”,更令人担忧的是,有些公交公司为了节省成本,甚至不组织司机进行定期体检。
过长的劳动时间、过高的劳动强度、不足的休息时间、缺失的健康关怀,都在不断透支着他们的身体和精力。
娇姐的猝然离世,以及南昌、深圳等地的公交事故都告诉我们,公交司机的健康保障,绝不能再被忽视。
公交行业关乎民生,也关乎城市运行的安全和效率,不能为了追求“效率”和“效益”,而牺牲一线劳动者的健康和权益。
全社会都应该给予公交司机群体更多的关怀和尊重,唯有如此,才能让每一位“娇姐”,每一位公交司机,都能平安驾驶,健康生活。
信源
新京报官微2025-02-10 又见伤亡事故!公交司机的健康保障必须落实了
三联生活周刊2024-04-15公交车失控致3死7伤:降本增效下,过劳的中年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