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帕米尔就像是一个被刀劈砍过的地方。
山高谷深,高低落差超3000米。
这样的地形,给交通带来了不小挑战。
相比之下,东帕米尔就显得“温和”多了,这里的谷地像敞开的怀抱,宽阔平缓,落差通常只有1000米左右。
正是这种地形特征,造就了所谓的“无法合拢的山”——这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份厚礼。
巨大的十字路口站在一个能俯瞰整个中亚的制高点,眼前就是帕米尔高原——这片神秘的“世界屋脊”。
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十字路口,把四条世界级的大山脉连接在一起:
往东走,可直达新疆塔里木盆地、西藏高原。
往西北去,是广袤的中亚草原,那里有肥美的牧场和繁荣的绿洲城邦。
往西南行,可以到达富庶的中东。
向南则可以绕过兴都库什山,抵达神南亚次大陆。
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古代,一个可以连通四方的自然通道意味着什么?
它,就是古代欧亚大陆的“物流中心”。
商人可以在这里稍作休整,然后选择不同的方向继续他们的贸易。
说到面积,帕米尔高原大约有1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市面积的7倍左右,或者差不多等于整个浙江省的面积。
现在这片高原主要属于三个国家:
中国、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
就拿中国境内的帕米尔高原来说。
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最著名的就是被称为“死亡之路”的红其拉甫口岸,这条公路最高点海拔高达5100米。
这里的自然环境十分独特。
由于海拔极高,终年积雪,空气稀薄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在海拔4000米的地方,氧气含量只有海平面的60%左右。
这里的气温昼夜温差,也特别大。
有时候白天可能有20度,到了晚上就降到零度以下。
英俄“大博弈”英俄“大博弈”,是19世纪最引人注目的地缘较量之一。
首先看英国战略意图。
18世纪中叶开始,英国就像一只伸出触角的章鱼,从缅甸沿海不断向内陆扩张。他们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是要确保对印度的绝对控制。
英国深知,谁控制了帕米尔高原,谁就掌握了一条通往印度的战略要道。
从帕米尔高原南下,经过喀布尔河谷,仅需10-15天就能抵达英属印度的西北边陲。
这个时间跨度,在军事战略上极其关键。
再看俄国的扩张路线。
沙皇俄国采取的是“南下”战略。
从1860年代开始,陆续占领了塔什干(1865年)、布哈拉(1868年)、撒马尔罕(1868年)等中亚重镇。
通过历史档案我们可以看到。
仅1869-1873年,俄国就在中亚地区推进了约1000公里,这个扩张速度是惊人的。
帕米尔高原,在这场博弈中的地位尤为特殊:
天然的军事屏障,海拔高度,让进攻方很难大规模调动军队。
可监控英俄双方军事调动。
掌握了印度次大陆、中亚和新疆的战略要道。
1865年的新疆,就像是一块香馍馍,英国和俄国虎视眈眈地盯着。
这时候,一个叫阿古柏的军阀看准时机,带兵马占了新疆。
就像是有人趁着房主不在家,直接住进了别人的房子。
为啥新疆这么香?主要有三个原因:
地理位置太重要了。
新疆就是亚洲大陆的十字路口,谁控制了这里,就等于控制了连接中亚、南亚和东亚的交通要道。
商业价值很大。
当时的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仅是喀什噶尔一个城市每年的生意就能做到几百万两白银。
军事地位特殊。
对清朝来说,新疆就像是家里的围墙;
对英国来说,是保护印度的防护罩;
对俄国来说,则是向南扩张的跳板。
阿古柏这个人,很会玩弄权术。
他先是在1872年跟俄国签了合同,答应让俄国商人在新疆做生意不用交税,还能设立领事馆。
没过两年,又转头跟英国签了差不多的条约。
但他这么做其实有个致命问题:
眼光太短浅。只顾眼前利益,根本没想过长远发展。
太贪心。
想左右逢源,讨好英国又讨好俄国,结果把新疆的利益全都给卖光了。
看错了形势。他以为清朝已经衰弱到不管新疆了,没想到左宗棠带着军队杀了过来。
1875年,年近六旬的左宗棠力排众议,决定收复新疆。
当时朝廷困难重重,根本拿不出军费,左宗棠还跟商人借了约800万两白银作为军费。
带着湘军出征,一路上过沙漠、翻雪山,路途艰难但军纪严明。
经过三年的艰苦战斗,到1878年,新疆终于重回清朝怀抱。
在这场战役中,清军共歼灭阿古柏军约4万人,收复了包括喀什、叶尔羌等在内的18座重要城市。
阿古柏本人,在战败后服毒自尽。
他之前和英俄签订的那些条约,自然也就成了一堆废纸。
两个强盗分赃1892年,俄国露出了真面目,不再玩什么外交手段,直接用武力抢占了萨雷阔勒岭以西2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这块地方有多大?
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半个北京市。俄国还振振有词地说要:“驻军到帕米尔问题解决为止”。
这就像强盗进了你家,还说:“我住这儿是为了保护你家的安全。”
为什么俄国敢这么明目张胆?
军事实力悬殊太大。
当时,俄军已经完成了现代化改造,装备了先进的步枪和火炮。
清军还在用老旧装备,结果可想而知。
国际形势对清朝不利。
1890年的清朝,正忙着应付日本的威胁,无暇顾及西北边疆。
正在前院灭火,后院却又遭了贼。
帕米尔高原地形复杂,海拔高,补给难,这对本来就实力薄弱的清军更是雪上加霜。
清军确实也不是没有反抗。
史料记载,清军曾多次与俄军交战,但每次都是损失惨重。
这不是清军不够勇敢,而是装备差距实在太大。
清朝当时顾此失彼,结果处处被动。
俄国用“维持秩序”作为侵占借口,这种手法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冠冕堂皇的理由背后,往往隐藏着赤裸裸的利益争夺。
弱国无外交。
当时的清政府,既无力阻止两强的划分,也无力保护领土完整。
当时的清朝正在跟日本打得不可开交,死伤惨重,国库见底,就像一个人被打得遍体鳞伤,正趴在地上苦苦挣扎。
这时候,英国和俄国这两个“列强”看准了时机。
背着清朝,签订了《关于帕米尔地区势力范围的协议》,大摇大摆地把帕米尔地区瓜分了。
英国把瓦罕走廊划给了自己控制的阿富汗。
这条狭长的山谷就像是一条走廊,成了英俄两国势力范围的分界线。
这么做可不是好心,他们是在玩“隔离带”战略,免得俄国直接威胁到他们在印度的利益。
说起来真是讽刺,这两个国家竟然完全无视清朝的主权,直接在协议里划分势力范围。
就像两个强盗在分赃,连装都不愿意装一下。
为什么敢这么明目张胆?
说白了就是欺负清朝太弱。
当时的清朝就像一头生病的老虎,看起来还是虎,但已经没了力气。
外交上孤立无援,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
整个国家的科技、教育都跟不上时代,就像一辆老旧的马车要跟蒸汽火车比速度。
没有实力,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
没有实力,连谈判的资格都没有。
强国就像是一群饿狼,专门等着猎物最虚弱的时候下手。
清朝之所以落到这个地步,根本原因就是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整个国家从上到下都停留在过去,幻想着靠着祖宗留下的那套规矩还能唬住人。
练出了一身肌肉新中国成立后,这个局面彻底改变了。
瘦弱小子,现在长大了,练出了一身肌肉。
1960年,中国和阿富汗坐下来谈判划定边界。
这场谈判,不再是清朝时期那种“你说啥就是啥”的挨宰局面,而是真正的平等协商。
到了2011年,更厉害了。
中国和塔吉克斯坦通过谈判,收回了1158平方公里土地。
没有动刀动枪,没有大吵大闹,而是大家坐下来,讲道理,摆事实,最后达成了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这才是真正的高明之处。
为什么现在能做到,而清朝时期做不到?
关键在于国力的差异。
拿着猎枪和你谈判,才有人听,赤手空拳没人会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