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秘鲁,可能大多数人都不太熟悉,可能首先读音就会先读错——秘,读作bi4,而不是秘密的mi4。
但,其实秘鲁有很多大家都很熟悉的事件,与中国的渊源也很深。大家熟悉的羊驼与马铃薯就来自秘鲁,而大约400多年前当地就有华人的足迹;而今,华人约占秘鲁人口的10%。
1、秘鲁,美洲古文明发源地之一,亚马孙河发源地,羊驼和马铃薯的故乡
南美国家秘鲁,历史悠久,资源丰富。
史上著名的印加帝国便建立于此,是美洲三大古代文明之一,还留下著名的遗址马丘比丘。1533年,印加帝国被西班牙征服,秘鲁也由此成为了西班牙的殖民地,直到1821年。秘鲁物产丰富,是世界12大矿产国之一,矿产总量居世界第七,银储量居世界第一。
但,这些都有些遥远和陌生,秘鲁之于我们日常最为熟悉的还有两样,一样是著名的网络神兽羊驼,另一样则是马铃薯。
400多年前,原产于秘鲁的马铃薯漂洋过海在中国落地生根,而几乎同一时间沿海如广东等地的华人也漂洋过海去到秘鲁。
2、秘鲁的华人怎么来的?
据《利马日记》,远在1648和1656年秘鲁首都利马便有华人活动,大规模的移民则从1849年开始,当时以“契约华工”移民为主。
19世纪中期,军事强人拉蒙·卡斯蒂利亚当选总统后,废除奴隶制度。其所大力推行现代化措施如修建公共设施、公路和铁路等急需劳动力补充。1849 年,秘鲁国会通过被后世称为“中国法”的移民法令,庄园主们籍此由澳门引进华人劳工。仅数年间便有约11万华工到来,他们大部分人被安排从事掏鸟粪、种棉花甘蔗等艰苦工作。
华人到南美最早是秘鲁,其后散落至其他国家。其中最大规模的一次迁徙发生在1879至1883年秘鲁与智利的太平洋战争期间。当时的华人,为了谋求解放协助智利对抗秘鲁,最终智利获胜,华人的处境也由此得到了改善。
3、秘鲁有一股华流
至今,据不完全统计,秘鲁超过300万人拥有华人血统,约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而华人在秘鲁社会中的也颇有建树。秘鲁也是华人华裔参政率最高的拉美国家,出了很多国会议员地方行政长官,还有出任过国会议长、总理、政府部长等高级职位的。
但,其中最为直观的影响莫过于饮食。中餐馆在秘鲁被称为“Chifa”(吃饭),还有Chaufa(炒饭)、Sijaukay(豉油鸡)、Wantan(云吞)、kion(姜)这样源自中文/粤语的菜式食材。
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提升,不少秘鲁当地人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不少兴趣。据香港TVB的一个新闻节目,秘鲁当地一位华文报刊总编辑举例说到,他所主编的西班牙文版《西游记》十分畅销连续再版数次,在每年举办的当地书展上给秘鲁人收费的写中文名字的环节,也很受欢迎。
参考:
新华社,《列国鉴・秘鲁|记者观察:他们,织就中秘友好 “纽带”》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在秘鲁,各行各业都有华裔佼佼者》
中国新闻网,《与中国相隔 1.7 万公里 既远又近!300 万国民有华人血统》
无线新闻,《时事多面睇|冷知识:中国、秘鲁为何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