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早已不在江湖,江湖上却依旧流传着他的故事。
在金庸武侠中,就有这样一位“传说中”的人物——
他几乎没有出场,但却常常被人提起——
华山论剑,他力压“四绝”,抢到《九阴真经》;
他创立全真教,扶危济困,成为“道门正宗”;
他带出7位弟子,为他们量身定做了“天罡北斗大阵”;
他就是——
“中神通”王重阳。
年轻时的王重阳曾是义士,他带兵抗金,却屡屡愈挫。
于是,他回到终南山下,隐居不出。
他给自己住的地方起名“活死人墓”。
——意指自己“心已死”,行于天地间不过就像一个“活死人”。
小说中的王重阳在现实中有原型人物,他的行为,更像是辛弃疾和陆游的“合体”。
北宋的辛弃疾,也曾是豪侠义士,也曾带兵护卫家国。
所以他的词中,除了豪放,还有意思沉郁顿挫。
他写《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字字雄浑,最后的结尾却是“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还有后来的词作,出现的场景是——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这次词作背后,隐藏着多少辛酸!
到了南宋时的陆游,这种辛酸和无奈依旧在延续。
说起陆游,我们想起的会是那首很有名的《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就算在临死前还在记挂着“北定中原”,甚至不惜殷殷叮嘱儿孙。
这是多大的遗恨不平在心中啊。
物有不平则鸣。
南宋孝宗乾道三年,陆游“失业”了,赋闲在家。
在之前,陆游担任隆兴府通判,他积极支持抗金将领张浚“北定中原”。
结果,在朝廷中,他受到排挤,最终“失业”。
这一年,陆游42岁。
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岁里,42岁已经算是度过了一半的人生。
青年时代壮怀激烈的陆游,一心想着收复中原。
如今,梦想破灭,一地零碎。
就在这些年里,陆游经历过和王重阳与辛弃疾同样的心境。
彷徨、挣扎、苦闷。
不同的是,陆游在这段“失业”时光里,用安闲抚慰了自己心底的创痕。
在那些日子里,陆游每天游山玩水,探访农家。
而且,他还写下了一首“封神之作”——《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诗写得质朴可爱,就像陆游经过的农家。
大家拿出酒肉,招待好友。
农人不懂太多客套,总之会把最好的拿出来。
诗的最后,陆游还耍了个“小无赖”:
哎呀,以后要是经常有时间,我就在大半夜里,也要来敲门蹭吃喝啊。
这样的结尾,忍不住让人会心一笑。
而在诗中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14个字更是经典。
它流传至今,成为金句。
如今很多人在遭遇层层叠嶂的困扰时,就会想起这句诗,用来安慰、鼓励自己。
眼前的“山重水复”都是暂时的,走过这段艰难险阻,就总能看到前方的“柳暗花明”。
有一种力量,就是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鼓舞着我们。
或许这就是文学的魅力。
看似无用,但在关键时刻,却总能在心上拉人一把。
无用之用,才是大用。
很多时候,有一些细节,就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而那些看不见的,才决定了你能看见的高度。
无用之用,才是用。他们的一生都盼着收复。像我们现在的期待一样
每当看到陆老的示儿,我都很感慨,陆老九州同了,我想问问后来人,国足捧杯了别忘了给我们这一代球迷说一声[流鼻涕]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一村。
独坐窗前懒翻书shu,漫天风雪向白屋wu.浊酒残灯空对月,伤心直教后人读du。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回。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巜江上》王安石。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一村。这是陆游从王安石中的诗悟出的。
北宋辛弃疾,南宋陆游……辛弃疾比陆游小[汗][汗][汗]
位卑未敢忘忧国
总会有大雾散开的时刻,总会不期然在拐角处遇到崭新的风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东方不亮我先唱,多教众生惜时光。身无分文济天下,分秒必争日月长。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千古名句:启迪人们不要被眼前的迷雾与坎坷所困绕,只要鼓起勇气往前行光明就在前方!
王师已定中原日,家祭如何告乃翁[得瑟]
喝酒那幅画是谁画的?
平时只截取柳暗花明那一句,但全诗连起来读,更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