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家庭观念中,母亲被视为孩子成长的核心。
凭借自身细腻与关怀,从襁褓中呵护,到学业上指导,几乎每一步都与之相连。
每个人都在按部就班,但总有“另类者”出现,因有的家庭相对特殊,相关话题随即提上日程。
尤其“谁带大的娃更聪明”,在整个业界引起了热议,毕竟谁都希望孩子向好。
这种背景下,一项发表在《PNAS》杂志上的研究指明方向,认为父亲对孩子有着重要影响。
包括智力发展、社交能力、情感稳定性等等,全部都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不过当下世界母爱渲染,想要打破认知还得有依据,接下来咱们就好好聊一聊。
各位在重新审视父亲角色之余,同样激发对家庭教育的深刻思考。
01 性格凸显不知各位有没有注意,父亲教育直率、务实,从来没有“绕弯子”之意。
男孩子该做什么事情,女孩子该做什么事情,喜欢直接面对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正是这种态度与挑战,促使孩子早早学会思考,性格方面相对比较独立。
母亲则大有不同,整体形象温柔细腻,何时都将其护在手心。
比如过去争议很大的事情,即“妈妈带男宝宝到女厕”。
你说这有错吗?毕竟招呼起来方便,但你说这没错吗?毕竟这是女生厕所,男生怎么能前往?
反正各说各有理,但各位细细想一想,为什么就没有“爸爸带女宝宝到男厕”?
从骨子上去讲,父亲性别意识强于女性,从一开始之时就给出答案。
两性有别各谋其事,男生应该担负起什么责任?未来需要承担什么使命?
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学会如何保护自己?什么问题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
各位,别总觉得这是大男子主义,比起孩子教育失败,到时候你后悔都可能来不及。
再者,别总用一句话去搪塞自己,孩子长大了就懂了,殊不知这是白纸需言传身教。
等有一天,性别意识不强的男生长大了,甚至觉得去女卫生间上厕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之事。
年纪尚小有母亲保护,但真发生了上述场景,你来替他买单吗?社会还会包容吗?
至此答案不言而喻,父亲带出来的孩子,性别意识必然会更强。
02 身份认同这个涵盖面很广,尤其在青春期,孩子开始探索价值观、性别角色和社会身份。
母亲提供了安全感,但父亲塑造了认知,各方面表现更为出色。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是怎样一个人?我如何融入这个社会?
答案有无数种,不过父亲是直接榜样,提供了可模仿的性别角色、行为典范。
比如男孩子,在互动过程中,将学习如何成为一个男人,如何在家庭、朋友之间承担责任。
对于女孩子,父亲同样给予了情感支持、自我认知,包括如何理解异性、如何树立自我价值感。
根据研究数据表明,那些与爸爸关系良好的女孩,在未来感情生活中更加自信从容。
很多人无法感同身受,如果作为一个女生,在父亲身上看到了男性榜样,自然会懂得如何挑选。
什么是真正的关怀?什么是真正的尊重?什么事真正的用心?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份认同。
尤其是处理人际关系上,父亲的影响也至关重要,这包括职场合作竞争、朋友亲戚相处……
不同场合有不同礼仪,这种社交上的身份感,帮助孩子更好融入社会,从而表现地更加成熟。
以自身为例,过年期间我和妹妹都跟随父亲,在参加家庭聚会时,总会看到各种角色的转变。
比如身为长辈,如何与之交流?比如身为晚辈,如何与之谈论?比如身为平辈,如何与之来回?
毫无疑问,这是最直接的模仿对象,而妈妈角色似乎更为保守,但绝不是否认母亲的伟大。
只是综合而言,在身份认同方面,父亲是无法忽视的一环,帮助孩子们更好书写人生故事。
03 实践引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放在何时都不为过。
相比母亲在细腻情感上的专长,父亲通常更倾向于通过实景与孩子互动,比如户外、露营等等。
从动手修理小电器,到看一场体育比赛,整个过程并不止于娱乐,更是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场。
人都是综合影响,还包括创造力、记忆力、专注力等等,全部都在该场景下得到最大限度提升。
问题没解决,持续尝试寻找解决办法;
问题解决了,帮助孩子建立积极心态。
这种行为之举地传教,意义必然大于言语:遇到困难不可怕,关键要勇于尝试、灵活应对。
长此以往,孩子们不再惧怕失败,反而愿意在失败中总结经验,直到问题得到真正解决那一刻。
新时代之下,用人单位需要的都是“复合型人才”,并不是说孩子一定出色,起码具备这种意识。
比如我现在从事会计,如今整个行业面临转型,我在平日早已学会了智能应用,那你就能胜任。
他骨子里带有这种认知,永远都在持续提升自我,未来能取得什么成就,只看机会降临的大小。
可能有人觉得有些远,但一个人聪明与否,不正是靠成就体现吗?
对方每天待在家里,自身就算再聪明又能怎样?没有动手实践能力,一切都将是“纸上谈兵”。
与此同时,一个孩子习惯动手研究,将来必然会更加聪明。
看到这,各位不难理解重要性,但如何提升这些技能,恰恰来自于与父亲的互动。
但在引导过程中,务必要注意方式方法,毕竟孩子只是孩子,有些能力确实略显局限。
说了这么多年,很多人总觉得我戴着“有色眼镜”,实际上并非否认“妈妈”存在的意义。
在传统观念中,母亲在育儿中的重要性常被放大,父亲从根本上得到了弱化、甚至忽视。
如今,最新科学研究清楚表明:
无论是在性格培养、身份认同还是动手能力上,这个人的参与都将注入强大的动力。
借此机会,我也想告诉部分家长:带娃不是母亲一个人的事情,作为父亲同样需要参与其中。
一方面是对家庭平衡的促进,另一方面是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支持,毕竟我们都希望他(她)能向好。
来都来了,点个关注吧。
这篇文章每一个字,都是我用心而作。
如果觉得有共鸣,别忘了点赞、转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