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法、德、西班牙、意大利和波兰这6个欧洲大国与欧盟携手发声明,坚定支持乌克兰,强调涉及乌克兰的和平谈判必须有欧洲参与。这一表态,看似给乌克兰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可实际情况真有这么乐观吗?他们真的能抗打吗?他们愿意为乌克兰白白当牺牲品吗?
其一:从军事层面看,欧洲各国虽有一定军事力量,但早已不是冷战时期的军备状态,是不是有点拉大皮硬鼓劲,实则心与腿都在发抖。
就拿英国来说,曾经强大的陆军如今连一个完整带重装备的装甲掷弹兵旅都难以拉出,主战坦克数量锐减,训练协同作战能力更是熊的够呛。
法国呢,法军全员快速皮卡化,老百姓根本不想与俄罗斯开战,总统马克龙派兵的计划大多数法国人都反对。
再加上欧洲整体国防产业萎缩,若供武器开战那相当于老美大头兵。由于大量武器依赖美国进口,这意味着一旦战事升级,武器供应不仅成本高昂,还不仅受美国掣肘,还需自掏腰包为老美军军火商服务。
其二:经济上,欧洲制裁俄罗斯导致自身能源价格飙升,反而坑的是自己付出了巨大的生活成本与经济增长倒退的恶果。由于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许多巨头企业产能转移,经济失血严重。反过来,即便有心援助乌克兰,但持续的资金投入也会让各国自身财政捉襟见肘。之前欧盟宣称7千亿欧巨额援乌计划,其真实性不仅存疑,即便有,以欧盟效率和财政状况,落实起来那也是困难重重。
其三:各怀鬼胎的欧洲,其政治上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比如,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提出圣诞节停火和俘虏交换的建议,就被泽连斯基拒绝,反映的是欧洲各国间对乌政策上存在明显分歧。更重要的是,美国背后的态度和影响力更为至关重要,欧洲既要摆脱美国控制,又难以完全脱离老美的安全保护和军事支持,这种无奈的矛盾制约了欧洲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想法与做法。
其四:欧洲六国和欧盟对乌克兰的支持的背后,更多是政治姿态表达码,实则为在乌捞取更多利益上的谈判畴码。若想要在实际的军事、经济和政治考验下,真正“抗打”,面临困难重重,真可谓是心有余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