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河城共融,逐浪成势

新黄河 2024-09-19 08:31:43

奔腾不息的黄河,在济南城北穿城而过,流经平阴、长清、槐荫、天桥、起步区、历城、高新、章丘、济阳等7个区县、2个功能区。黄河济南段长183公里,占山东河道长度的近1/3.黄河给济南主城区提供了80%的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灌溉着270多万亩耕地,是济南的母亲河;济南则是黄河流经的最后一个省会城市,是黄河的骄子。

日前,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迎来首个10万平量级展会,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吸引了2000多家企业,大量人流涌入黄河北。如今,黄河两岸融通提速,济南携河入怀的“梦”正变为现实。

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已5年时间。济南市锚定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定位,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擘画着大河奔腾的“济南新篇”。

生态优先,提升环境风貌

近期,黄河支流浪溪河中发现了濒危鱼类——黄河刀鱼。这是首次在黄河流域济南境内发现该物种。这也是济南水生态环境改善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济南市坚持以污染防治为重点,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走在前、作示范。2023年相比2019年,PM2.5浓度改善30.1%、重污染天数减少45.5%;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济南获批国家级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试点,完成两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8个区县(园区、社区)入选省近零碳试点示范创建名单。“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市民生活新常态。

治水控水,打造节水典范

如今,即便汛期,黄河两岸的居民也可安心入眠,这得益于济南市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坚持防洪减灾,济南全面完成黄河滩区迁建工程,33.9万滩区居民圆了安居梦,黄河长平滩区护城堤工程等防洪工程相继完成,“十四五”以来新增海绵城市面积101.7平方公里。

黄河为沿线城市提供着生命之水。在北店子、大王庙两处引黄闸,黄河水通过闸门流入鹊山、玉清湖水库,保障着济南供水。不过济南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7.仍属严重缺水城市。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无序引水黄河频繁断流,1997年黄河下游断流达226天,影响到济南泉群间歇停喷。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黄河水量统一调度,使下游断流的局面得到遏制,如今已经实现25年黄河不断流。根据山东黄河总量控制指标细化方案,济南按引水指标每年从黄河取水5.68亿立方米,人口持续增长,但用水不能突破,节水成了最大的出路。

高标准落实“四水四定”,济南以建设山东省市级现代水网示范区为契机,实施了卧虎山水库与锦绣川水库连通工程,东部水源四库连通工程和太平水库建设等系列水资源调蓄工程;累计封停城区391家单位502眼自备井,年减采地下水2000余万立方米。

2023年度济南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14.07立方米,较2020年降低17.6%,用水节水和水资源管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动能转换,建设现代产业

生态环境“蜕变”的同时,济南高质量发展的步伐铿锵有力。

近日,G104京岚线济南黄河公路大桥主线主体完成工程建设。济南市共规划跨黄桥隧34处,已建成18处,在建7处,规划9处。

交通的便利,带动着北跨的步伐。起步区获批三年来,中科新经济科创园等载体启动运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生产突破24万辆、爱旭太阳能电池项目落地……累计引进产业类项目278个,其中500强企业项目60个。

这是济南市创新引领、动能转换、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济南市以重点项目“强引擎”,提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城市辐射带动力持续增强。1—7月,济南市131个省级重点实施类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8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达到76.4%;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1%。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截至2023年底,济南“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40.5%。“十四五”以来济南市万元GDP能耗累计降低19.7%,居全省前列,获得国家低碳城市试点评估优良等次。

区域协调,构筑开放门户

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济南也在以自身发展带动区域协调发展。

去年通车的济郑高铁让两地通行时间缩短至2小时内,济南每天500多趟高铁直达全国300多个城市,机场扩建,小清河通航……沿黄达海大通道正加速构建。

济南主动加强与郑州、西安等沿黄城市对接合作,设立黄河流域技术转移中心,牵头成立黄河流域信用、审批服务、算网等联盟,举办、承办黄河流域协同科技创新大会、产教联盟高峰论坛、自贸试验区联盟启动暨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大会等,做好与甘肃省临夏州东西部协作,引领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新突破。

来源:大众新闻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