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阜南:强烈建议教育上取消家委会,还孩子们一片蓝天白云吧

时代安徽 2025-03-27 11:06:49

运营总监:鲍安常LJ007

2025年3月27日整理

家委会成立之初是好的,学校家委会(家长委员会)作为连接学校与家庭的桥梁,在促进家校合作、支持学生成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在实际运作中,缺乏规范或被不当利用,已经产生很多负面影响。家委会承担学校行政事务,如收缴费用、采购物资等,模糊家校职责边界,间接导致教育管理失序。现在再听到家委会的名字,我只能掩鼻而过,因为感觉跟茅坑里的石头是一模一样的。

家委会就是学校的一个毒瘤,应该早点拔除,除之而后快。每学期开学,学校总会在某个时间段,禁止小学生带资料进学校。还会教孩子们如何应对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美其名曰,善意的谎言。谎言就是谎言,哪里来的善意。如果硬说是善意,那就是多做资料,应试教育那一套,为了提高成绩,仅此而已。上级教育部门也是假模假式的,大家心照不宣地检查,自然就检查不出问题来,走过场一般的检查有个毛用。各个学校买没买资料,教育部门能不知道吗?每次全县小学生质量检测,名次越靠前的学校,小学生刷得题越多,做得资料也越多。那么多的资料哪来的?学校不敢统一收钱买,这个时候就可以让顶缸组织家委会出来收钱了,配合得天衣无缝的。

家委会以“自愿”名义要求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如值班、义卖、捐款),实则形成隐性压力,部分家长因时间或经济原因被迫承担额外负担。一些家长可能因为工作繁忙等原因,难以兼顾这些任务,却又担心不参与会影响孩子在学校的处境,从而产生心理压力。家委会成员利用与学校的密切关系,为自己的孩子争取特殊待遇,如在评选优秀学生、班干部等方面获得额外的优势。现在某些学校的学生组成的班委会就是家委会成员的孩子,这会引发其他家长的不满,破坏家长之间的和谐氛围,也不利于营造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

没有了家委会,孩子们也能少做一些资料,自然而然的早早睡觉了。蚌埠市出台的作业熔断机制,想想就可笑,这可能也是无奈之举吧。为什么要作业熔断?为什么不能给学生减少作业量?出台作业熔断,不如向全市提供举报电话,凡是学校买资料的,查证属实直接撤掉学校的校长和书记及其他相关领导,这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孩子们睡得早了,熔断机制也用不着了。我能想到的方式方法,难道教育部门想不到吗?他们只是不想做罢了,何必呢?何必呢?

列举家委会的几宗罪:

第一宗罪:乱收钱

孩子在学校读书,虽然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明文规定不让收学杂费,然而在实际执行中,以校方名义收费的项目就不少,这已经让家长们承担了很多费用。家委会的存在,又堂而皇之以各种资料费为名收取费用,请问这是谁赋予家委会的权利?这样的权利有没有监督,还是随意而为?

第二宗罪:乱花钱

收了钱就要想着办法花钱,对于家委会掌握的班费,到底该如何花,似乎也没有完善的管理规则。有的家委会趁着教师节给老师送出昂贵的礼物,有的家委会为老师置办一些本应该由学校提供的教学工具,或者为班级置办非必要的装饰品,还有的家委会在班级活动中过度消费,这都是家委会乱花钱的形式,这种没有约束的乱花钱,成了家长们诟病家委会的原因。

第三宗罪:挟持家长意愿

在家委会承办各种事情时,往往是家委会的成员说了算。在家委会议事规则不完善的情况下,很多家长都成了被迫自愿的角色。如果个别家长没有自愿,对一些事情不支持不赞成,往往会担心孩子会不会区别对待,甚至被扣上不合群不团结的帽子。更可恶的是,一些家委会拿着班费给老师送礼,拍老师的马屁,搞得教育生态乌烟瘴气。

第四宗罪:谋取私利

俗话说,无利不起早!一些家委会的成员正是抱着这种目的而来的。家委会的成员往往能够名利双收,名义上是家委会的会长,主任,部长等等头衔,实际的利益则更加直接,比如孩子被选为班干部,评为好少年,得到老师的更多关注,这严重干扰学校班级的正常管理。更严重的是,一些家委会被称为学校和老师的白手套,学校和老师不方便出面做的事情,都可以交给家委会来做,这中间的利益问题可想而知。

家委会已经完全黑化了,演变成了教师学校收取各种资料费,在班级群布置作业的帮凶。如果没有家委会,学校找不到顶缸组织,还敢不敢明目张胆地买各种资料了;如果没有家委会,孩子们作业也能少很多;如果没有家委会,家长们本身就非常团结。说白了就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导致了家委会成为家长们诟病的事物,扰乱了一些学校正常的班级事务管理,造成了学生之间攀比心理,所以有网友就发出家长们苦家委会久矣的感叹,更是呼吁赶快取消家委会。

运营总监:鲍安常LJ008

#阜南鲍安常#

0 阅读:14
时代安徽

时代安徽

教育 师生风貌 校园文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