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黄素云,无锡本地人,今年五十八。按老话说,这个岁数该是含笑带孙享清福的时候,可我这日子过的,比菜市场里抢特价菜还乱套。
故事得从十年前说起。那时候我和老伴还在规划着退休后游山玩水,可谁能想到,女儿刚嫁出去两年,老伴就在上班路上出了车祸,人当场就没了。我捧着那笔微薄的抚恤金,感觉天都塌了半边。
独居的日子不好过。退休金每月两千出头,勉强够买买菜。最要命的是夜里头疼脑热,连个递杯水的人都没有。街坊王婶劝我再找个伴,"老来伴老来伴,有个知冷知热的人总比孤孤单单强"。
就这样,经人介绍认识了老刘。他比我大五岁,做点小生意,老伴前年走的。处了一段时间,我俩就搬到一块住了。说好他每月出三千生活费,我包揽家务。
刚开始倒也和和气气。我每天变着花样做菜,老刘总夸我会持家。可日子久了,矛盾就出来了。老刘看我买菜专挑打折的,脸色就不太好看。有次他儿子送来两只阳澄湖大闸蟹,我悄悄留了一只给女儿寄过去,老刘发现后竟摔筷子走了人。
"你这叫吃里扒外!"他红着脖子吼我。我当场就怼回去:"我闺女嫁到苏州,一年见不了几回,寄一只螃蟹怎么了?再说这菜钱是我省下来的!"
这事像根刺扎在心里。后来老刘又提新要求:"我孙子每周六来补课,你帮忙做顿午饭。"我当场就炸了:"合着我是你家免费保姆?要照顾三代人?"
腊月里女儿生二胎,打电话让我过去搭把手。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上了高铁才给老刘发消息。这下可捅了马蜂窝,电话一个接一个打过来,最后直接发飙:"你这叫逃避责任!"
我在女儿家住了小半月,帮忙带孩子、炖汤。女婿特意买了阳山水蜜桃孝敬我,女儿也张罗着带我去鼋头渚看樱花。老刘天天催命似的让回去,我在视频里和他吵:"你儿子孙子是宝,我外孙女就不是肉长的?"
回家那天,老刘摔门而出,说要散伙。我愣在原地,突然就觉得特别累。这些年省吃俭用,图的不过是个知冷知热的人。可如今这日子,过的是啥?
夜里我翻着老相册,年轻时和老伴在惠山古镇的合影已经泛黄。那时候我们穷得叮当响,可每天下班一起喝豆腐花都觉得甜。现在条件好了,人心却远了。
第二天老刘拎着菜篮子回来,蔫头耷脑地说:"要不……以后各管各的工资?"我看着他花白的头发,突然就没了吵架的劲头。
现在日子不温不火过着。我还是每天抢特价菜,老刘再没提过给儿子家送饭的事。只是夜里听见他翻身叹气,我也会悄悄把被子给他掖好。
有时候想想,我们这代人活得太拧巴。年轻时为子女活,老了又要为面子活。其实到了这个岁数,能有个说话的人,生病时递杯热水,就够了。
前日老张突然说:"等开春了,去鼋头渚看樱花吧?"我愣了半天,鼻子发酸。也许,这就是生活吧,吵吵闹闹里,藏着那么点温存的念想。我的故事讲完了,欢迎大家留言评论,一起探讨晚年生活,谢谢了!
讲述人:黄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