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有关逆旅的诗词,人生逆旅,且歌且行!

品读好诗词 2024-09-09 17:51:42

人生如一场逆旅,我们皆是匆匆过客。在这漫长而又曲折的旅程中,有风雨交加的艰难时刻,有迷雾笼罩的迷茫瞬间,亦有阳光灿烂的温暖时分。逆旅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与我们携手同行一段路,给予我们温暖和力量;有的人则匆匆擦肩而过,留下一抹模糊的身影。每一次相遇都是一种缘分,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我们人生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人生逆旅,有泪有笑,有苦有甜。让我们在这旅途中,且歌且行,用勇气和智慧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逆旅

宋-释文珦

逆旅夜冥冥,寒灯结烬青。

一声霜雁过,倦客梦初醒。

“逆旅夜冥冥,寒灯结烬青。” 首句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氛围,逆旅之中,夜晚一片昏暗迷茫。寒灯的灯芯结出了青灰色的灰烬,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清冷孤寂。此句通过对逆旅夜晚环境的描写,奠定了全诗孤独、寂静的基调。

“一声霜雁过,倦客梦初醒。” 在寂静的夜里,一声霜雁的鸣叫划过天空,惊醒了疲倦的旅人。霜雁的出现增添了几分凄凉之感,同时也打破了夜的宁静。“倦客梦初醒” 则表现出旅人在旅途中的疲惫和迷茫,被霜雁之声惊醒后,或许会陷入更深的沉思和感慨之中。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逆旅中的一个夜晚场景,表达了旅人在漂泊中的孤独、疲倦和对人生的思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题逆旅壁

宋-释宝黁

满院秋光浓欲滴,老僧倚仗青松侧。

只怪高声问不应,瞋余踏破苍苔色。

“满院秋光浓欲滴,老僧倚仗青松侧。” 首句描绘了一幅浓郁的秋景图,满院的秋色仿佛浓得要滴下来一般,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画面中出现一位老僧,倚着拐杖站在青松之侧。这里的老僧和青松构成了一种宁静、沉稳的意象,暗示着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只怪高声问不应,瞋余踏破苍苔色。” 后两句情节转折,诗人可能高声向老僧询问却未得到回应,于是心中略有嗔怪,而在这个过程中又懊恼自己踏破了苍苔的颜色。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在逆旅中的一种急切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怜惜。苍苔被踏破的细节描写,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感和真实感。

整首诗通过对逆旅秋景和诗人与老僧互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又略带神秘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复杂心境以及对自然与宁静的向往。

逆旅书怀

宋-曾丰

吾生宜客不宜家,今趁轻舟傍浅沙。

天拥云堆浮玉乳,波摇日影弄金花。

诗中已醉那消酒,饭后虽酲可废茶。

安得长闲棹歌里,清风明月任年华。

“吾生宜客不宜家,今趁轻舟傍浅沙。” 开篇诗人直言自己的人生适合作为旅客而不适合安居家中,此刻正趁着轻舟停靠在浅滩之旁。这句话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表现出诗人一种漂泊不定、热爱游历的生活态度。

“天拥云堆浮玉乳,波摇日影弄金花。” 诗人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天空中云朵堆积如同浮动的玉乳,水波摇曳着日影,仿佛在摆弄金花。这两句通过对天空和水面的细腻描写,展现出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也为诗人的逆旅增添了一份诗意和浪漫。

“诗中已醉那消酒,饭后虽酲可废茶。” 在旅途中,诗人沉浸在诗歌的世界里已然沉醉,无需再饮酒;饭后即使有些微醉意,也可以不喝茶。这里体现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陶醉,以及在逆旅中一种随性自在的生活状态。

“安得长闲棹歌里,清风明月任年华。” 最后诗人发出感慨,如何能够长久地在棹歌声中悠闲自在,让清风明月陪伴着自己度过岁月年华。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逆旅中摆脱尘世的束缚,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整首诗以逆旅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和诗人内心感受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自由、诗意生活的追求,以及在漂泊中对宁静与美好的向往。

逆旅行

宋-陆游

古者谓死为归人,此身未死均是客。

家为逆旅身在途,久寓遽归初不择。

逆旅相看随薄厚,非意相干宁足责。

世间何处无溪山,得酒尽醉当堕帻。

傍观嘲诮亦其宜,东海定非蠡可测。

“古者谓死为归人,此身未死均是客。” 开头两句诗人引用古人的说法,将死亡视为归家,而只要此身未死,就都是在世间漂泊的旅客。这一观点深刻地表达了人生在世的短暂和无常,以及一种对生命的豁达认知。

“家为逆旅身在途,久寓遽归初不择。” 诗人认为家也如同逆旅,而自己身在旅途之中,长久寓居在外,突然归家时也不会有过多的选择。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漂泊不定的感慨,以及对家的一种复杂情感。

“逆旅相看随薄厚,非意相干宁足责。” 在逆旅之中,人与人的相处会因各种因素而有亲疏厚薄之分,但如果不是有意冒犯,又何必去责备呢。此句表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洞察和宽容,也反映出他在旅途中的处世态度。

“世间何处无溪山,得酒尽醉当堕帻。” 诗人感慨世间到处都有美丽的山水,只要有酒就尽情沉醉,甚至可以不拘小节地让头巾掉落。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

“傍观嘲诮亦其宜,东海定非蠡可测。” 即使旁人旁观嘲笑也无所谓,因为人的胸怀和志向就如同东海一般,不是用小小的蠡器可以测量的。这里诗人展现了一种坚定的自我信念和对他人评价的超脱,强调了自己的志向远大,不被世俗所左右。

整首诗以逆旅为主题,通过对人生、家庭、人际关系和自然的思考,表达了诗人豁达的人生观、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坚定的自我信念,充满了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荡子

元-耶律铸

行云思故山,游子何时还。

天地如逆旅,光阴不可攀。

“行云思故山,游子何时还。” 开篇以行云思念故山起兴,自然地引出游子不知何时归家的疑问。将行云赋予思念之情,生动地烘托出一种浓浓的思乡氛围。游子在外漂泊,心中对故乡的思念如同行云对故山的眷恋一般强烈而持久。

“天地如逆旅,光阴不可攀。” 诗人将天地比作逆旅,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如同旅客在旅途中短暂停留。“光阴不可攀” 则强调了时间的无情流逝,一去不复返。这两句深刻地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以及在时光流转中游子的无奈与感慨。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人生感悟和思乡之情。通过行云、游子、天地、光阴等意象的交织,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又深沉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人生的思考。

吕德叔小小斋

元-邾经

斋居不自大,容此眇然身。

泛览乾坤内,俱为逆旅人。

“斋居不自大,容此眇然身。” 诗的首句描绘了居于小小斋中的人有着一种谦逊不自大的态度。小小的斋室能够容纳这看似渺小的身躯,体现出一种对自身的清醒认知和对有限空间的安然接纳。

“泛览乾坤内,俱为逆旅人。” 在这小小的斋室中,诗人放眼乾坤天地之间,感慨所有人都不过是逆旅之人。此句将视野从小小的斋室拓展到广阔的天地,表达了一种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把人生比作逆旅,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以及人们在世间的漂泊感。

整首诗通过对小小斋的描写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生的思考,传达出一种谦逊、豁达的人生态度。在有限的空间里,诗人却能感悟到广阔天地中的人生哲理,体现了诗人的深刻洞察力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逆旅逢乡人

明-高启

客中皆念客中身,唯汝相逢意更亲。

不向灯前听吴语,何由知是故乡人。

“客中皆念客中身,唯汝相逢意更亲。” 首句点明了诗人身处客旅之中,所有的旅客都能体会到客居的滋味。而在这样的情境下,唯有遇到同乡之人,那份亲切感才会格外强烈。此句深刻地表达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感以及遇到同乡时的惊喜与温暖。

“不向灯前听吴语,何由知是故乡人。” 如果不是在灯光下听到熟悉的吴地乡音,又怎么能知道对方是故乡之人呢?这句通过对特定场景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乡音在异乡的重要性。乡音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让人在陌生的环境中找到了归属感。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游子在逆旅中遇到同乡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同乡情谊的珍视,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宿太白店中

明-吴与弼

泥途不必叹凄其,顺应当随逆旅时。

但令努力加餐饭,毋惜琴书归去迟。

“泥途不必叹凄其,顺应当随逆旅时。” 首句诗人在泥泞的路途之中,却劝慰自己不必叹息凄凉。“顺应当随逆旅时”,强调在人生的逆旅之中,应当顺应时势,坦然面对各种困境。这句体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但令努力加餐饭,毋惜琴书归去迟。” 诗人接着说只要努力加餐,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不要吝惜对琴书的热爱,即使归家稍迟也无妨。这里 “努力加餐饭” 表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而 “毋惜琴书” 则体现了诗人对精神追求的坚守。

整首诗在宿于太白店这样一个特定的场景下,展现了诗人在逆旅中的乐观、从容与坚守。既表达了对现实困境的超脱,又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精神世界的珍视。

赠逆旅主人

明-李之世

主人忘世味,雅志在林园。

如何市朝隐,不避车马喧。

相逢具鸡黍,佐茗儗清言。

挥手自兹去,前途风雪繁。

“主人忘世味,雅志在林园。” 开篇描绘逆旅主人忘却世间纷扰,有着高雅的志趣在于林园之中。表现出主人不慕繁华、追求宁静自然的品性。

“如何市朝隐,不避车马喧。” 接着诗人发出疑问,主人如何能在市井之中隐居,却又不躲避车马的喧闹呢?这句进一步强调主人虽身处尘世,却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不受外界喧嚣干扰。

“相逢具鸡黍,佐茗儗清言。” 诗人与主人相逢,主人准备了丰盛的饭菜,以茶相伴,仿佛要进行一场清雅的交谈。此句展现了主客之间的情谊以及一种闲适的氛围。

“挥手自兹去,前途风雪繁。” 最后诗人挥手告别,想到前方路途上风雪繁多。既表达了离别的惆怅,又暗示了人生道路的艰难。

整首诗通过对逆旅主人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主人淡泊宁静品性的赞赏,以及在与主人相逢又离别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人生感慨。诗中既有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又有对现实困境的思考。

翟家庄逆旅壁间澉上钓徒八绝绝佳依韵和之 其五

清-夏孙桐

踯躅秋霖历几程,摧轮怪石阻人行。

世间多少崎岖境,漫向穷途感不平。

“踯躅秋霖历几程,摧轮怪石阻人行。” 首句描绘在秋雨连绵中艰难前行的情景,“踯躅” 一词生动地表现出行路的艰难与迟缓。历经秋雨中的漫长路程,路上还有摧毁车轮的怪石阻挡着行人。此句营造出一种艰难困苦的旅途氛围。

“世间多少崎岖境,漫向穷途感不平。” 后句由眼前的艰难旅途联想到世间有多少崎岖的境遇,诗人不禁在这似乎走到穷途末路的时刻感慨命运的不平。这句升华了诗歌的主题,从个人的逆旅困境拓展到对整个世间坎坷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艰难的深刻感悟和对命运的无奈叹息。

整首诗以逆旅途中的艰难景象为切入点,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崎岖道路的感慨,情感深沉,富有感染力。

0 阅读:11

品读好诗词

简介:品读、鉴赏经典诗词歌赋,分享、交流精美原创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