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外界已经认识到无人机开始在战场上大规模应用,但当亲眼见证其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时,仍然有目瞪口呆目瞪口呆的感觉。数日前,俄军一辆基于T-72B3改造,拥有反无人机特性的电子战坦克,赫然出现在乌克兰战场。美国“The Warzone”网站将其称为“沙皇”,舆论则认为其更像是“怪兽”,而不管叫什么,这都只是个开始。
俄罗斯新电子坦克堪称简单粗暴的典型
俄军这辆电子战坦克,是车身覆盖伪装网的情况下,在炮塔反无人机顶棚上,加装一部非常简陋的电子干扰装置。该装置结构非常潦草,是直接与顶棚用木板隔开,然后再用普通绳索固定,看起来就一副乱糟糟的样子。按照“The Warzone”网站消息,这辆电子战坦克与乌克兰第60机械化旅交手,成功干扰并使4架无人机坠毁后,被第5架无人机击伤。后来一侧履带又缠上铁丝网,撞上另一辆废弃的BMP步兵战车,车组不得以弃车脱身。乌克兰花费三天时间,顶着俄军火力才将俄军电子战坦克开回去,目前正研究这款新坦克的改造思路,但收获恐怕不大。
俄军电子战坦克后来撞上步兵战车被抛弃
因为这辆电子战坦克,很明显就是俄罗斯装甲部队自己操刀的产物,基本没有成体系列装的可能。俄军电子战坦克的干扰装置,其实是由三面天线阵列组成,大致以120度间隔,形成基本完整的360度覆盖,这个设计和一些预警机的天线结构一致。同时,干扰装置顶部也设有干扰天线,确保全区域覆盖。不过,这套干扰装置缺乏数据处理元素,实际上只能硬堆功率和频段来提高干扰效果。为此,俄军不仅外接了蓄电池,还特意装备了小型发电机供电。这一堆东西散布在坦克顶部,显得臃肿又滑稽,实际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这个干扰装置结构相当原始
打掉4架无人机听起来是不错的战绩,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乌克兰无人机被造型怪异的坦克吸引,毫无防备所致。最终被无人机击伤,也证明这种简单叠加功率的设计,存在很大缺陷。考虑到第一辆“原型车”已经失败被俘,俄罗斯一线部队大概不会再进行类似简易改造,但面对无人机使用干扰设备覆盖反击,而不是通过火力硬抗,确实是很不错的思路。
现在无人机的作用越来越关键
现阶段单兵无人机使用战术还很简陋,硬件配置也属于初级阶段,对电子干扰防范很少,即使是比较简单的干扰也能起到效果。俄罗斯这辆电子战坦克失手,原因在于满频道干扰的设计过于原始,绝大部分能量都白白浪费,所以体积大且效率低。只要对手无人机稍微谨慎一些,将侦察距离控制在2000米,甚至1500米以外,就基本能保证安全,电子战坦克自然也就起不到掩护装甲突进的作用。事实上,这种干扰装置设计,大概也只有在俄罗斯装甲部队这种,直接面对无人机威胁,病急乱投医的群体中才会出现。
俄军另一种为扫雷坦克改装的“装甲覆盖”式结构
真正有现实意义的反制,是基于ESM侦测和信号分析,精准干扰无人机工作频段。怎么说呢,俄罗斯这次硬改的电子战坦克,类似一套拳法防全身,看起来眼花缭乱,但中看不中用。后者则是以静制动,一旦出手就直奔目标而去。除此之外,乌克兰也开始在其无人机上,搭载一些反干扰措施,比如说加装高频通讯天线、强化火控以延伸攻击距离等。总的来说,在经过两年多鏖战后,双方无人机/反无人机手段,已经在残酷战争的压迫下,出现技术升级的苗头,现在就看谁能真正掌握先机。
可能这种正式电子化改造将成为常态
一战中坦克和战斗机第一次出现,但尚未起到决定战场走向的关键作用。二战早期德军率先更新战术,才有短时间席卷欧洲大陆的闪电战,如今乌克兰战场上的无人机/反无人机演变,也是这个道理。事实上,越是在这种转折阶段,越是有造型奇特,设计怪异的装备出现,最终大浪淘沙自然会剩下最有效的型号。而俄罗斯在电子工业领域,长期止步不前的现实,使得其想凭借自己占据上风,非常不容易。
十又四分之三
这胡乱拼凑绑在一起的装备,估计大鹅也没害怕被偷走
北冥有鱼不是鲲
好像毛子自己说了,就是在炮塔上堆了很多干扰设备。
海之魟
其实俄罗斯的设计还是很多好的东西,特别是对机械的东西设计,如果仔细想想还真的是好东西。虽然没有精确的控制,但用机械是真的可靠[点赞]
鸡头鱼刺蘑菇根
咋一看 好像道尔m1
格瓦拉二世
胡拼乱凑就挨揍[点赞][点赞][点赞]
我的账号
应该开发专门的反无人机战车,雷达加激光组合应该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