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身体分上中下三盘,膝腿及以下为下盘,腰跨为中盘,胸背及以上为上盘。以一个比喻看,就是人像一部坦克,上盘为炮塔,以打人为目的,中盘和下盘为车体,负责加载弹药并为炮塔攻击提供走位配合。
下盘太极“劲起于脚,发于腿”,膝腿需通过太极步法、腿法的配合,为上盘提供太极劲力的同时,完成自身的攻防目的。太极在步法上一般要求双腿虚实换,处处虚腿转,进退中为本,松沉不上翻。太极有步法诀云:其根在脚不倒翁,迈步猫行足心空,五趾贴地涌泉穴,松膝活踝上下通。
中盘太极“主宰于腰”,腰跨为全身枢纽,进退顾盼之际,必由腰跨扭转完成带动四肢变化,且腰脊构成的十字结构是太极的守中之本,变化之门。中盘功夫是身法的关键,太极有身法诀云:尾闾中正神贯顶,刻刻留心在命门,阴阳中合诸息顺,敛臀秤砣压千金。
上盘太极功夫“形于手”,每一动作要求螺旋缠丝成圆,连绵不断,点有点的转法,线有线的转法,面有面的转法。
太极十三势中的五步,即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讲的是太极中下盘功夫。一般认为,前进、后退为步法,左顾、右盼为腿法,中定是身法,而中定是所有技法之核心,即进退顾盼皆出于中。以上五步在太极的五行说中对应外义,还有与之对应的内义为沾、连、粘、随、不丢顶这五用。五用出自王宗岳的《打手歌》“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黏随不丢顶”句,为太极的手法、腿法、身份、步法提供了活动运用之总纲。
太极中的步法、腿法较多,大致梳理如下:
基本步形基本步形有弓步、虚步、仆步、独立步、开立步、歇步、半马步、丁步、横档步等,总体上,基本步形要求中正安舒,沉静自然,胯要缩、膝要松、臂要敛、足要扣,姿势上尽量松沉下放,有虚有实。
步法运动动作,有上步、退步、撤步、进步、跟步、插步、侧行步、盖步、碾脚等,步法要求变换沉稳,虚实分明。前进时,脚跟先落地;后退时,前脚掌先落地。迈步如猫行,不可平起平落、沉重笨滞。两脚前后和横向距离要适当,脚掌或脚跟碾转要适度,以利重心稳定、姿势合顺,伸直腿要自然,膝部不可挺直。
腿法腿法用以施以腿部攻击,常用动作有蹬脚、分脚、拍脚、摆莲脚,腿法上要求身体要稳,起落有度,收放自如,不可前俯后仰,左右歪斜。
太极宗师陈长兴有言:以心论势,而握要者步也,活于不活在于步,灵不灵亦在于步,步法之用大矣哉!太极活、灵就在于能按势论敌,进退间虚实变化,缓步进退如猫行,日久则肌肉骨骼坚实,关节屈伸持久,自然而然产生弹力。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太极内义五用的大略,太极步法、腿法虽多,但其动作目的,总要服务于这五用:
沾法我劲螺旋转动如球,触及敌人时牵引、带动对方曰沾,即所谓沾即是走,走即是沾。实战中,很多情况下敌人体质坚实庞大,难以撼动,则可以使用沾劲,使其上重下轻,自失重心,仆然而倒。沾和粘为表里,沾有主动意,使敌人走起之用,粘是被动意,使敌人如陷糨糊之用。
连法与对手相连接,即通过与敌方接触后,在动作上与对手保持一致,肢体的接触点不与对手脱离,尽量使自身和对手速度同步。连法和随法互为表里,连有主动意,为找准时机将自身和敌人相连接之用;随是被动意,随敌而动,不离不弃之用。
粘法黏贴之劲,彼进我退,彼退我进,如影随行,使对方甩脱不开,如陷糨糊。貌似被动,但一旦成势,敌方进则引而困之,敌方退则截而击之,于被动中争取主动。
随法舍己从人,进退相依谓之随。比如两辆车,如果都是150码,彼此就没有撞击威胁,是此义也。
不丢顶不丢即紧随,不顶即不抗,权而衡之,不离不弃谓之不丢顶。不丢顶为守中之意,随而成我顺人背之势,权衡敌方劲力,并随时发起攻击。
五用功成,则手、身、腿豁然贯通,进退顾盼,八法如意,因此,演练步法、身法、手法要时刻注意身体力行,五用为本。
太极五行虽有内外义之分,但道理还是一个,阴阳虚实,十三势综合作用,最终制敌取胜。行家看拳,头一眼就会看看底盘扎不扎实,推一下,往往立见分晓,所以,平日练拳,强身健体为要,扎扎实实是做好基本功,日积月累,长久见功。现在时节,也没有必要练出个大侠王者,还是要平常心待之,边学边悟,清净自然,切勿好高骛远,非要拼个输赢,争个名声,有违本心,捡了芝麻,丢了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