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是我国著名将军县,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孕育了肖华、陈奇涵等56位共和国开国将军,同时,兴国又是全国著名的苏区模范县、红军县、烈士县,在红军苏区时期,全县23万人口,参军参战的就达8万多人,为国捐躯的达5万多人,全县姓名可考的烈士达23179名,长征路上几乎每一公里就有一名兴国籍将士倒下。被主席称赞创造了“第一等工作”,并亲笔书写“模范兴国”奖旗授予兴国。
同时,兴国也出了一名赫赫有名的江西临时省委书记,他名叫刘启耀,他用青春的热血、生命的伟大、灵魂的崇高,铸就了一个感天动地的真实故事:队伍被打散,他带着大笔公款当乞丐,对革命事业赤胆忠心的刘启耀,宁可自己吃尽艰辛,受尽痛苦,也不肯动用这笔巨款的一丝一毫,他要“完璧归赵”,交还给党!
刘启耀,江西兴国龙口人,幼年当过童工,青年做过长工。1928年入党后任过乡主席,江西省委常委、省职工联合会委员长、省反帝大同盟主任,1933年12月,当选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后来当选江西临时省委书记。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刘启耀奉命留守中央苏区打游击,他率部在于都山区,面对数十倍于己敌人围追堵截,终因寡不敌众,在一次血战突围中,刘启耀负伤,满身是血,不省人事。敌人清理战场时,误以为他是具死尸,恰好又从另一具游击队员遗体中搜到一份党员证,上面分明是刘启耀的名字和职务。于是,敌军营长赶快叫来随军记者当场拍照,借以邀功请赏。不久,敌人在《南昌民国日报》上大肆吹嘘“击毙江西省苏主席刘启耀”。
原来,是刘启耀的同庚战友刘国龙,当时将受伤昏迷的刘启耀推入死人堆中,拿起他的驳壳枪和证件,想把敌人引开,却不幸牺牲,这样反而救了他的一命。
直到那天深夜,刘启耀被寒风冻醒,找到原来藏身的山洞,简单包扎一下身上的伤口,庆幸的不是致命伤,他独自一个取出掩埋在乱石中的褡裢系上腰间,这是一包沉甸甸的金条,是他和曾山分成几路突围分手时,分给他妥为保管的党的经费,是笔公款。
慢慢刘启耀的伤好转,但他与部队断了联系,他陷入了困境,身处他乡,举目无亲;兴国有家不能归,地主返乡团要捉他杀他。他找中央局,却毫无消息。他本想往湖南方向去追赶西移的主力红军。可是,湘赣边境敌人岗哨林立,盘查甚严,怎么办?
在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隐姓埋名,穿着烂棉袄,戴顶破雨笠,肩背讨饭袋,手拿打狗棍,化装成乞丐,在遂川、万安、泰和一带山区漂泊流浪,渴了,就在路边小溪喝口山泉水;饿了,就向附近人家讨点饭吃;入夜了,就躺在茶亭庙角里。
有谁知道,这个脸色憔悴,衣衫褴褛,满脸胡须,披头散发的乞丐,竟会是赫赫有名的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更不会有谁知道,这个挨饥受饿,受尽白眼,遭犬追赶的乞丐,腰间缠绑着大包金条的巨款。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腰缠万贯的乞丐,却宁可讨米讨饭,忍饥挨冻,始终坚持不动用这笔公款的一丝一毫。
刘启耀老家
刘启耀忍受了生理和心理上难于承受的痛苦,天天乞讨,天天都在找党的人,他几乎走遍了赣西南老苏区各个旮旯,他靠着机警与勇敢敏锐的观察力与判断力,秘密联络了老党员、老红军、老苏干数百人,同敌人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他指导这些同志同敌人斗争,保护同志,打击叛徒。
直到一年后,刘启耀用保存的活动经费在泰和马家洲以办旅社为名,筹建了“旅宁同乡会”,接待过往失散红军,开展党的秘密工作,并先后组建了遂川、万安、泰和、吉安等地下县委和中共江西临时省委,建立交通站,接待与安置失散的革命同志和负伤患病的红军指战员。
期间他主持组建过遂(川)、万(安)、泰(和)、吉(安)县委与中共临时赣西南特委机关,他被同志们选为这些机关的书记。敌人先后三次逮捕他入狱,因为没有证据,又无法弄清他的真实身份,又不得不把他释放。
后来“国共合作”,我党在吉安建立了“新四军”办事处,贺怡同志接见了刘启耀,刘启耀就把自己珍藏的“巨款”,清点后如数交给党的上级机关,他自己丝毫也没有留下。
不久后,因赣西南特委机关遭到了破坏,刘启耀最后被捕,在狱中终因尽力交瘁,出狱后再次与组织失去联系,贫病交加,靠典当衣物度日。就在新中国诞生前夕的1946年,这位曾经腰缠万贯的“乞丐”,积劳成疾,一病不起。贫寒与疾病吞噬了他的生命,病逝在泰和的马家洲,下葬时为不被敌人发现他的真实身份,故立了块“无字牌”。
解放后,刘启耀被评为革命烈士,他的传奇故事编入了《中共党史人物传》,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他的形象在人民的心目中树起了永远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