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黄山市绿茶制作技艺(屯绿)代表性传承人姬厚林的对话

仁道谈小说 2025-01-18 22:40:47

探寻茶的历史与文化之韵与黄山市绿茶制作技艺(屯绿)代表性传承人姬厚林的对话(文/俞旺忠)

新年启新程,共绘新图景。近日,青年作家网副主编俞旺忠走访会员单位黄山百草职业培训学校,深入了解会员企业的需求和发展状况,促进文学平台内部的交流与合作。并与学校联合创始人(黄山市绿茶制作技艺(屯绿)代表性传承人)姬厚林老师进行了一场深入而精彩的对话。姬老师沉浸茶行业数十载,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对茶的深厚理解,成为了徽茶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引领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茶,这一片片翠绿的叶子,不仅滋养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心田,也见证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生活哲学。探寻茶的历史与文化之韵,便如同漫步于一幅幅细腻的水墨画卷之中,每一步都踏着千年的回响,每一息都蕴含着自然的芬芳。

“屯绿”茶始创于明清初,据史料记载:十九世纪中叶,徽州及周边地区生产的炒青绿茶,大多集中屯溪镇进行精制加工并转运出口,遂名“屯绿”茶。“屯绿”茶花色品种颇多,生产工艺繁复且十分严谨,加之一代代制茶人身体力行的技艺传承,使得“屯绿”茶有着“绿色金子”的美誉并获得了众多的国内外奖牌。

问:姬老师,您从事茶业工作这么多年,是什么让您对茶如此着迷?

答:茶,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奇妙礼物。从一片鲜嫩的叶子到一杯香气扑鼻的茶汤,整个过程蕴含着无尽的奥秘和魅力。每一种茶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故事,而我,渴望去探索、去领悟、去传递这份美好。

问:在您的眼中,一杯优质的茶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答:一杯优质的茶,首先要有纯正的原料,这取决于茶叶的生长环境、采摘时机和制作工艺。其次,冲泡的技巧也至关重要,水温、时间、茶具的选择,都会影响茶汤的口感和香气。但最重要的是,一杯好茶能让人在品味的瞬间,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愉悦。

问:您在制茶过程中,最注重的环节是什么?

答:我觉得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但如果非要选一个,那就是对火候的把握。无论是杀青还是烘焙,火候的细微变化都能决定茶叶最终的品质。这需要经验、感觉,更需要对茶的敬畏之心。

问:如今茶文化在不断演变和发展,您认为传统与创新应该如何平衡?

答:传统是根基,是茶文化的灵魂所在。我们必须尊重和传承传统的技艺和理念。但同时,创新也是必要的,它能让茶文化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比如,在包装设计、营销方式上可以创新,但在茶叶品质和制作工艺上,要守正创新。

问:对于想要深入了解茶的爱好者,您有什么建议?

答:多喝、多比较、多学习。不要局限于一种茶,要广泛尝试不同种类、不同产地的茶。参加一些茶艺培训和交流活动,与其他茶友分享经验。最重要的是,用心去感受每一杯茶带给自己的独特体验。

守望传承,对话创新。与姬厚林老师的交流,让我对茶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他对茶的热爱与执着,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道路。相信在像他这样的茶业大师的引领下,茶文化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接续奋斗,精进不辍。姬厚林老师表示,今后将积极探索“屯绿”茶历史遗产资源可孵化非遗项目的建设途径,活态保护与利用传承“屯绿”茶历史遗产资源,开拓文化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服务“屯绿”茶生产、加工、销售区域文旅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业以文彰,文以化人。探寻茶的历史与文化之韵,就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品味到茶的醇厚与甘甜,更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我们都能以一颗平和之心,去品味茶的韵味,去感悟茶文化的精髓,让这份千年的文化瑰宝在我们的手中继续发扬光大。

【黄山百草职业培训学校】黄山百草职业培训学校坐落于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经由黄山市民政局批准,黄山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行政许可的一家公益性职业培训学校,是国家第三方评价体系单位。学校成立于2016年8月,系黄山首家以茶艺、茶道融合中式文化元素的高端教育培训机构,拥有强大而专业的课程研发团队和讲师团队,现有研究员2人,高级农艺师4人,教授2人,副教授3人,国家级茶艺师、评茶员考评员11人,国家一级评茶技师/茶艺技师5人,国家二级评茶技师/茶艺技师8人,高级制茶师3人,高级茶艺师30余人。

姬厚林,男,中共党员,黄山百草职业培训学校联合创办人,黄山市绿茶制作技艺(屯溪绿茶)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茶学系,国家一级评茶员(高级技师),二级茶艺师(技师),高级制茶师,先后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证书、“一种绿茶的杀青装置”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参与制定黄山名茶系列团体标准制定如:《屯溪绿茶》、《黄山毛峰富溪产区茶》、《黄山云雾茶》、《黄山大白茶》、《黄山毛峰杨村产区茶》《祁门红茶年份茶》等。

0 阅读:0
仁道谈小说

仁道谈小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