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4岁的团团(化名)前往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复查,在放射治疗科的病房,内向腼腆的她一直礼貌微笑,并十分感谢前来看望的博爱之家的基金会志愿者。这一幕的背后,展现她与病魔搏斗十多年的顽强生命力,以及社会各界给予的温暖陪伴。
团团原本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家庭生活幸福美满。然而,2013年初的一场疾病改变了一切。当时只有三岁的团团突发呕吐、高烧,辗转镇医院、县医院、市医院却迟迟未见好转。最终,CT检查发现她脑部有一个直径达10厘米的恶性肿瘤,已严重压迫脑神经,手术成为她唯一的生机。
3月27日,团团被推进手术室,主刀医生无奈地对她的父母说:“要做好最坏的心理准备。”六个多小时后,手术成功切除左侧大脑的巨大肿瘤,但团团的抗癌之路才刚刚开始。病理检测结果显示为胶质瘤2级、部分3级,意味着她还需接受长期放化疗治疗。
2013年5月,在博爱之家基金会的帮助下,团团一家来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寻求治疗。放射治疗科副主任医师邓雨霞接诊后,专家团队对其病情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并决定施行放疗。起初,治疗团队充满担忧:幼小的身体能否承受放疗副作用?治疗效果会怎样?
不幸中的万幸,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疗,团团的病情逐步改善。呕吐症状减轻,肢体活动能力恢复,逐渐可以站立行走。对于饱受病痛折磨的孩子和她的家人来说,这一切无异于重生的希望。团团的父母看着孩子重新绽放笑容,仿佛重新找回了曾经的幸福。
邓雨霞介绍, 脑胶质瘤是恶性程度极高的颅内肿瘤,在儿童群体中,仅次于白血病,是排名第二的致死性癌症。目前,手术和放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团团的脑胶质瘤病灶已经侵犯语言、行动、逻辑思维等大脑的重要功能区,肿瘤和脑组织纠缠在一起,没有明显的分界,很难通过外科手术做到彻底根除,还需要及时放化疗辅助治疗和后期针对性定期复查。”
记者了解到,中大医院邓雨霞等医护人员十多年来一直悉心照料这位小患者。从2013年至今,团团的治疗从每月一次、半年一次逐渐延长至一年一次,病情逐步稳定。因为左脑被部分切除,团团的右侧肢体功能受到很大影响,在康复过程中,她从左手写字到慢慢过渡到右手写字,从一瘸一拐到可以维持身体平衡走路。现在,打球、跳舞也成了她的爱好。
困境中的温暖,还有来自博爱之家基金会的关爱。据悉,该基金会成立于2010年,是一个致力于帮助困境儿童的公益组织,由一群富有爱心的妈妈们共同发起,多年来已救助超过200名重病儿童。2013年,当团团准备手术时,博爱之家基金会理事王女士偶然得知她的情况,决定伸出援手。此后十多年,博爱之家组织多场义卖活动,为团团这样的孩子募集治疗费用,并通过节日礼物和生日陪伴为她送上温暖。
如今,14岁的团团已经重返校园,开始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她的“重生”不仅得益于医护团队的帮助,也源于社会各界爱心力量的关爱。
通讯员 朱嘉琪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梦航
王倩/图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