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广州古墓,挖掘人文故事】

梁氏一品夫人墓
对于古代女子而言,夫荣妻贵或母凭子贵,能够获得朝廷诰封为“诰命夫人”,就称得上尊贵之极了。“一品夫人”是“诰命夫人”中级别最高的封号,称得上位极人妇。她们有自己的品阶,享受朝廷俸禄,死后墓葬的规格更是与普通女子有所区别。

梁氏一品夫人墓
探秘宋“梁氏一品夫人墓”今天作者要写的一位宋代广州梁姓女子,因梁氏夫君是南宋抗元有功的英雄,皇帝嘉奖其夫的同时,也加封她为“一品夫人”。
如今,这位宋“梁氏一品夫人”的大墓就在广州市萝岗东区街火村蟹口山被发现。“宋诰封一品夫人墓”始建于元初,清咸丰九年(1859)重修。2005年9月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梁氏一品夫人墓
墓坐西南朝东北,为宋代传统交椅墓,墓制规模较大,宽12米,深15米,占地面积约180平方米。全墓用花岗岩石块砌筑,由护岭、享堂、挂榜、山手、平台、月池组成,有后土,墓前有华表,墓首墓碑雕工精巧华美,全墓保存完好。

梁氏一品夫人墓碑
墓碑碑文如下:
本山照原向坐丁向癸兼午子之原
宋诰封一品夫人显始祖妣凌母梁夫人墓
大清成丰九年岁次已未孟秋上浣庚午吉旦二十传口孙瀼等重修

梁氏一品夫人墓前望柱
此墓墓主梁氏生于宋,卒于元,是南宋广州抗元名将凌震的原配夫人,原封二品,因其夫抗元有功,晋升广东制置使,授光禄大夫,梁氏加封一品。后抗元失败,隐居天河东圃,为天河宦溪及广东六大房先祖。

粱氏一品夫人墓前石兽
作者实地探访发现,该墓最前方是两根望柱,再往北数十米开外才是墓冢所在,两者之间是一处缓坡,可能是原来放置石仲生的墓道,现已被其它墓穴侵占。

梁氏一品人墓
参观完这处元代古墓后,作者不禁感叹,梁氏贵为“诰封一品夫人”,可今天我们只知道她叫梁氏,而不知其名。历史没有留下她的名字,但留下了她丈夫抗元的英雄故事。

梁氏一品夫人墓前望柱
南宋抗元英雄凌震战广州凌震(1235~1315),字国威,号雷门,番禺县东圃宦溪乡(今天河区前进街宦溪村)人,是南宋末年著名的抗元英雄。原籍福建莆田,南宋淳祐四年(1244),凌震中进士,后任南海道宣慰使,举家迁至广州。
此时,广州已为元兵占领。被罢了官的番禺人张镇孙(原籍顺德,宋代广东第一位状元,官至浙江金华通判)在广州自发组织抗元,被宋端宗任命张为广东制置使兼经略安抚使,统辖广东军政大权,凌震、王道夫为旗下猛将。

广州抗元英雄张镇孙
南宋景炎二年(1277)四月,凌震、王道夫在张镇孙率领下收复广州。十一月,元军反扑广州,张镇孙守城月余,以元军不屠城的条件投降,后在押解北上途中自尽,葬于广州北郊永泰里(今三元里),此墓在清兵围攻广州时被毁。张镇孙殉国后,文天祥曾作诗悼念,广州人为了纪念他,建有状元坊。
广州城被攻陷时,凌震和王道夫突围而出,收拾残兵共数千人,兵分两路,各据东圃和番禺茭塘,互为犄角。次年二月,因元朝中央内乱,驻守广州的元军主力北撤,凌震与王道夫乘虚进攻,再次收复广州。

南宋抗元英雄人物
宋端宗下诏嘉奖,任命凌震为广东制置使、光禄大夫,加封一品,王道夫为兵部侍郎、广东转运使。诏书褒扬两位功臣“敬于事上,忠于谋国,缅惟纯诚,深用咨叹。”凌震原配夫人梁氏,因此被诰封为“一品夫人”。

诰命一品夫人画像
景炎三年(1279)十月,元军主力数路并进,凌震和王道夫迎战失败。十一月,元军攻陷广州城,凌震与王道夫再次突围。之后,两人又多次进攻广州,均告失败。元朝曾以宣慰使官职劝降,凌震誓不投降,最后于元延祐二年(1315)忧愤而死,终年79岁。

梁氏一品夫人墓界碑
夫荣妻贵,青史留名凌震死后葬于东圃古鼎冈,1997年因建天河航天奇观,凌震墓迁至番禺凌边村。梁氏去世后葬在萝岗东区街火村蟹口山。夫妇俩为何没有葬一起,个中原因已难再考(有知情的网友,欢迎留言评论)。

粱氏一品夫人墓前守护的神兽
话说“浪花淘尽英雄”,而每一个英雄的背后都有一个了不起的女人,作为凌震元配的梁氏就不用说了。青山依旧,芳草萋萋,唯留一座有姓无名的“诰封一品夫人墓”于后世,庇荫子孙。
据悉,凌震有妻妾7人,生有13子,其裔甚繁。分支有宦溪一房、 凌边二房、 新会三房 、深井四房 、潭村五房六房。其长子凌方举世居东圃宦溪,2005年宦溪村凌氏后人达1500多人。第十子凌方达于1286年由宦溪迁居广州石井潭村,为潭村开基祖第一世。

梁氏一品夫人墓
作者简介:郑望学,湖北人,中山大学文学硕士,80后文旅作家,笔名慕遇城迹,旅居广州10余年,相遇岭南,一慕倾城,热爱这座城市,热爱文物古迹,热爱文旅写作。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本文为慕遇城迹作者郑望学原创作品,今日头条首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人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