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目标靶落下,他200多个日夜的付出迎来了收获

中国军网 2024-12-24 19:41:09

准星内外

■田佳玉 焦晓萌

几年前的一个秋天,鲜艳的大红花戴在李德洲的胸前。从此,这个新兵从湖北宜昌走出来,走向远离故乡的绿色军营。

他本以为自己的身体素质良好,适应训练不在话下,可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让他有些沮丧。第一天训练,排好队形后,李德洲看着身边那位高大的山东战友,还有那位精壮的四川战友,瘦小的他好像只有站在队尾的份儿。休息时,他听到老兵说,只有综合素质拔尖的战士,才会被分到步兵连,才有更多机会在比武赛场上摘金夺银。

哪个战士不想在赛场上摘金夺银呢?李德洲想证明,自己的身体虽瘦小,但力量并不小。

训练时,他开始上强度。

跑步耐力差,他利用休息时间到操场练跑步。俯卧撑起不来,他就在熄灯后蒙着被子苦练平板支撑。班长一来查寝,他赶紧悄悄趴下装睡,其实这一幕早就被班长看在眼里了。

新兵连快结束的时候,李德洲虽然还站在队尾,但他的训练成绩却一路提高,名列前茅。考核时,他的综合成绩在新兵团排第一。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下连之后的李德洲,依然不敢放松。很快,陆军组织的比武竞赛打响。凭借着优秀训练成绩,他被推荐成为全旅十几名参赛候选人之一。

恒心和拼劲,李德洲都有,但此次比武要求使用新下发的高精度狙击步枪。看着手里这个“新伙计”,李德洲压力倍增。幸运的是,旅里几位具备相关经验的老兵向他伸出了援手。

在老兵的帮助下,李德洲开始一步步摸索。狙击手射击需要参考一份由距离、风速、温度等关键数据组成的射表,可新装备刚刚配发,还没有可参考的数据。眼看比武集训队选拔在即,李德洲和战友决定自己总结数据。从100米开始,在不同风速、不同俯仰角、不同温度下进行射击,把获得的数据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增加10米再重复一遍……就这样一点一点推进,他们终于靠自己总结出了新装备的第一张射表。

训练中,李德洲和战友轮流躺在靶壕里,给对方报弹着点,再根据弹孔的排布情况告诉对方如何修正。就这样摸索了几个月,他终于拿到了比武集训队的“入场券”。

信心满满地来到集训队,李德洲才发现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使用新式狙击步枪射击时,狙击手需综合考虑赛场的地理因素,还要处理突发情况。这是对狙击手心理素质的巨大考验,要求他既要“瞄得准、打得稳”,更要“算得快又精确”。这样的高要求,常常令他难以应对。

每天训练结束后,李德洲都会写一份训练总结。每次的弹道、俯仰角、弹着点,甚至每一次射击完毕的感受都在本子上写得清清楚楚。他相信温故而知新,通过这些总结,一遍遍琢磨如何调整射击状态,进而预判自己的弹着点和环数。靶纸、弹孔、枪声、弹壳,挤满了李德洲的生活。

进入状态的他终于站在了比武的赛场上,而他要面对的,是各单位优中选优的高手。对手们摩拳擦掌,个个蓄势待发。李德洲把自己的枪摸了又摸,在心里和它相互鼓劲。

比武开始,目标靶间断出现,李德洲的目光紧紧盯住瞄准镜。他像座雕塑般一动不动,只有食指轻轻按住扳机。

突然,枪声响起,后坐力带动枪身运动,结结实实地抵在他的肩窝上。

“果断击发”,这是狙击手追求的状态。看到远方的目标靶被子弹击中,他终于满意地起立收枪。

课目一项接一项进行,李德洲并没有关注成绩,他只想一个接一个命中目标。

随着最后一声枪响,最后一个目标靶落下。200多个日日夜夜的付出,终于迎来了收获。

集合的哨音又响起,李德洲和战友像往常一样来到训练场。卧倒、据枪、瞄准、击发,他的动作一气呵成。准星之内,他是目光坚毅的狙击手,只待一声令下,便向目标发出致命一击。准星之外,他还是那个戴着大红花告别故乡的青年,有梦想、有拼劲,用心走好自己每一步军旅路。

(本文选自2024年12月20日《解放军报》“长征副刊”版,内容有删减)

解放军报微信发布

编辑:王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