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式自行反坦克列传8:能不能用大威力穿甲弹,复进装置说的算!

六猫战车 2024-12-10 18:12:15

弹丸出炮口之前,后坐运动对火炮的射弹的散布是有影响的。由于每次射击时,火炮的后坐阻力不完全相同,会引起弹丸出炮口之前的后坐运动不完全相同。虽然,此时的后坐阻力相对于膛底合力来说小得很多,但由于驻退机的液压阻力和复进机阻力相对于后坐部分不对称,因而会引起后坐部分产生偏转的趋势。又由于身管导向部与摇架滑轨之间有间隙,摇架齿弧与高低机齿轮之间有间隙,耳轴等处也有间隙,因而亦会使后坐部分产生一定的偏转,120坦克炮身管导向部与摇架的间隙来说,身管位置的变化就能使射角改变0.46~1密位。当然身管位置的变化还受到驻退机、复进机的约束不可能变化这么大。但由于每次射击前身管的起始位置的不同及由后坐阻力而引起的位置变化的偶然性,即会使每发弹产生一定的散布。

毛子的2A46M是一款世界非常先进的坦克炮,因为复进装置设计合理,就算是二步炮也未必比得上,结果一堆人留言骂我

73、二步炮也无法超越2A46M

影响射弹散布的因素很多,仅从反后坐装置的角度来说,为了提高坦克炮的立靶密集度和为首发命中率,在弹丸出炮口之前,应设法让后坐阻力尽可能少一些。由于坦克炮驻退机大都不带液量调节器,而是采用从驻退机中倒出一定驻退液。留出一定的空间作为温升后液体可调节的体积,这对坦克炮首发精度有一定的好处。

在节制杆设计中,可以适当加大后坐运动起始段的漏口面积。在120mm坦克炮驻退机设计时,曾故意选择几个起始漏口增大的方案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起始段漏口面积加大后,对整个后坐运动阻力曲线变化不大。因为起始后坐阻力本来就不大,又加上倒出一定量的驻退液,所以起始后坐阻力的适当减少对整个阻力曲线不会带来很大影响,但是对改善射弹散布还是有一定好处的。从实测的后坐速度与后坐阻力曲线来看,弹丸出炮口之前后坐阻力很小。另外,在火炮总体布置时,应尽可能地让驻退机、复进机靠近后坐部分中心线,这样可减小炮管的振动以提高坦克炮的立靶密集度。

美国的90坦克炮、105坦克炮都采用同心式驻退复进机,豹Ⅱ120坦克炮采用2个驻退机对称分布在摇架两侧,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提高坦克炮的命中率。由于120坦克炮的设计时注意在这些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驻退机构和100炮一样,都是部署在炮管的上方。在设计上还是有些缺陷。89穿甲弹千米立靶密集度方向和高低的公算偏差不超过0.3mx0.3m。而后来的国产125坦克炮的驻退机构和2A46一样,布置在炮管下面,精度反而不如毛子十年前的2A46M。

△很长时间内,国产坦克炮的精度是不如毛子的T72B和T80U的,和我说坦克大赛的先去看看96B用的是什么炮。

作为坦克炮应当在规定的射速下,发射1个弹药基数的炮弹内,反后坐装置能够连续工作,而不致于使驻退液温升超过极限温度。复进机中的驻退液还应能密封住气体。多余的驻退液可以适当减少。另外在驻退机、复进机内不影响强度的地方,可将多余的金属适当切除,这样既能减轻金属重量又能增加驻退液的体积。

关于后座装置,还有一个问题,王辉在98坦克专辑里提到,89式坦克威力巨大,后坐力巨大,所以采取了长后座的设计,因而炮塔体积非常大,不适合上车。但实际上89采用的是短后座设计。

经过实验表面,89式自行反坦克炮的长后坐比短后坐的最大振要大一些,但相差不是很大且车体在第1、6负重轮位置处的最大位移均小于设定值,短后坐的最大角加速度比长后坐要大,但在距重心3m处短后坐的振动加速度也未超过一个重力加速度,因此当时认为选用短后坐要比长后坐要好一些,因为短后坐虽角加速度稍大些,但幅度不是很大。设计时没有搞低后坐力火炮的计划,因而认为采用短后坐可缩短后坐距离,相对扩大了炮塔有效空间,这样为总体布置带来极大方便。

但是,后来的情况看,这个短后座原理啊,也是进一步限制89式发展的重要因素。

4 阅读: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