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式自行反坦克炮列传12:咱这火控打野战没问题,打夜战有点够呛!

六猫战车 2024-12-14 18:56:49

2012年,奎达机场,阿巴德的自行坦克炮上还剩下19枚炮弹,全部是穿甲弹,对他来说已经足够了。敌人调转炮口向南是他想要的。89式上的早期夜视设备可以借助机场探照灯和照明弹的光亮发现敌人,而他听说T90的炮长和车长共用热像仪通道,如果炮手专注于南方,那么车长的周视镜就很难发现躲藏在黑暗中的自己,这个传言是不是属实,需要他用他的命来验证一下。

驾驶员巧妙地找到了厚实机堡的豁口,使得炮管正好可以伸过去。炮手细心瞄准从前面急速驶过的大群敌人坦克,印度人深入敌后,使得他们不敢分散兵力,他们没有排派出哪怕一个排向这片黑暗建筑冲过来,径直突破到仍然在使用中的旧机场,而是将薄弱的一面暴露出来,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

一如以往,激光测距没有引起任何传说中的光电压制,瞄准光点稳稳地跟随者一辆印度坦克的炮塔,89式的炮塔缓缓转动,这是测量角速度所需要的,最稳定的平缓移动。震天的巨响过后,那辆完全没有防备的坦克在一个急停中发生了爆炸,车身尚未停下,炮塔已经炸上了天。89式的车体尚未巨大后坐力中停稳,车上全体人员都已经开始飞速的运转起来,装填手开始将沉重的炮弹和发射药装填到位,而阿巴德则忙着为搜索下一个目标。

以上来自《国家意志》中奎达机场保卫战,老钳工车组靠着主动的战斗热情和风骚灵活的走位,将来袭的T90S部队打的丢盔卸甲。但是小说毕竟是小说,这段故事里的一些对89的描述和实际不符。如果说89有什么致命缺陷,那就是基本不具备夜战能力。

89式装备了车长观察镜和炮长瞄准镜,这两套设备各自有一套微光夜视仪。一般来说国产的微光夜视仪的作用距离也就是几百米。但是在不同的光照环境以及不同的对比物上,距离会有区别。

为了保证炮手在夜间能够进行搜索、捕获、跟踪和瞄准目标,微光瞄准镜既要具备一定的视场(b°)和放大倍率(7"),还必须具有足够远的夜视距离。根据目前的要求,在无月星光(照度为1x10-Ix)条件下,能识别900m处的坦克目标。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应尽量增大夜视距离,以便充分发挥火炮的威力。分辨率是反映微光瞄准对目标分辨能力大小的主要标志。为了保证炮手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分清各种不同的目标,以便作出相应的反应,应当保证微光瞄准镜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对比一下毛子装备了快十年的TPN-3-49具有更灵敏的红外接收模块,使其能够使用与其前辈相同的L-4A“Luna”红外聚光灯的情况下拥有更远的观测距离。在微光观察通道中,坦克型目标的最大识别距离为1300米,在主动红外模式下距离可以达到一千米。

新的西方热成像夜视技术正在快速超越苏联微光增强夜视技术。苏联热成像技术在七十年代就已经起步,在80年代早期苏联开发出用于坦克的原型热成像系统。 虽然原型机早在80年代初就已经开发出来了,只有T-80U的指挥型号T-80UK安装了Agava-2,因为它的成本过高。在最高放大倍率设置下,瞄准器在晴朗天气条件下可以识别距离约2500米的坦克型目标。

如果说微光夜视仪的精度和作用距离在世界上还是落后的,那这瞄准最大的问题是火控了。微光夜视仪和火控系统并不是集成在一起,而是分开工作的。炮手在夜间作战时完全依靠微光瞄准镜进行瞄准和射击,激光测距和火控计算机都用不了。

△就这么个分化,测距靠经验,打移动目标靠心算。到了晚上火控计算机就可以关机了。

微光夜视仪通过四连杆与火炮炮管联动,应尽可能提高微光瞄准镜的制造和四联杆机构的传递精度。在使用中微光瞄准镜需要与火炮随动,以便在不影响炮手对目标实施观察、跟踪和瞄准的同时,赋予火炮一定的射角。按照120mm自行反坦克炮的指标要求,微光瞄准镜随动于火炮的俯仰范围为-6°~+19°。为此,可通过潜望系统中上反射镜作高低俯仰来完成上述随动。即通过一套四连杆机构实现上反射镜与火炮耳轴之间的1/2传动比,从而保证微光瞄准镜轴线与火炮射线同步俯仰。

因为没有火控,夜间作战测距只能通过微光夜视仪的分化,而打移动目标只能靠心算了。而这里就有一对矛盾了,因为89的防护不行,只能在远距离射击,而因为火控不行,夜战里只能放近了打。假如老钳工和白虎师夜战的话,白虎师可以在1000米外,用高射机枪对89式进行点名!89的炮塔虽然能扛得住,但是车体是肯定扛不住的。

△T90S的热成像仪是法国货,这个性能真不是我们当年能想象的。

国产的火控设备在90年代的时候还是一个相对比较落后的状态,尤其是夜视设备,这个和西方那真是代差了。就算和毛子货比,也不能说有啥优势。

这里再次表扬一下79式坦克。虽然都是锅盖头,但是火控设备是三合一瞄准镜,夜间能使用激光测距仪和火控计算机。这个直到88式才解决这个问题。以前有人吹说59换了简易热成像仪,夜间狂虐88.这个其实就是纯粹胡说。88夜间只要炮起来,59就算换了M1的热成像仪,也打不准。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