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一场会战差点“败光”家底,淞沪会战有多惨?

呱呱看国际 2024-02-02 06:20:03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注:现在3000字以上的文章,会有广告。但广告是免费的。

广告解锁的办法:

1、看完广告后,点击右上角的叉号。不点叉号,是没法自动跳到文章的。

2、注意,广告打开后,不要点里面其他的东西,几秒钟之后,广告播放完,你点击右上角的叉号,就可以了。感谢您的理解支持。)

这是抗战期间中日双方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也是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在这场血战中,30万中国军队血染黄浦江,大批高级军官阵亡,老蒋多年攒出来的精锐也是损失惨重。但此战也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给日军造成了巨大伤亡,这就是有着“东方绞肉机”之称的淞沪会战。

但实际上,淞沪会战一开始就不是一场防御战,而是一场进攻战,这给中国军队带来了巨大困难。那么淞沪会战究竟是怎么打起来的呢?为什么中国一开始要打的是进攻战呢?

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侵占东北以后,又在上海挑起事端,对闸北的中国驻军发起猛攻。驻扎上海的十九路军在蒋光鼐、蔡廷锴的指挥下奋起抗敌,这就是“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国军队一度击退了日军,可惜蒋介石最终选择了妥协。

1932年3月双方停战,此后签署的停战协定规定上海为“非军事区”,禁止中国军队驻扎上海,而日军却得以在上海驻扎“海军陆战队”和修筑防御工事。这一结果间接导致了此后淞沪会战的不利局面,为会战失败埋下了祸根。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蒋介石一开始还存有与日本妥协的想法,但在日本暴露出彻底灭亡中国的野心后,蒋介石也不得不准备抵抗了。在华北抗战的同时,上海的形势也一天比一天紧张。尽管国民政府还在谋求与日本谈判,但大多数人都知道战争已不可避免。

8月初,国民党军按照预定的“国防计划甲案”,作出了陆军进攻在上海的三千日本驻军,海军自沉于长江口以全歼日军长江舰队的计划。这样一来,中国军队就能在战争扩大之前将日军推下海,之后以防御姿态抵御日军的登陆,战略态势将大为改善。

可惜这一方案还没来得及执行,就遭到叛徒告密,日军长江舰队仓皇逃出长江口,在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也开始迅速备战。突袭的计划已经失败,要想将日军驱逐出去,就只有依靠强攻了。

8月9日,驻上海日本海军陆战队的两名士兵试图驱车闯入上海虹桥机场,结果被中国保安队击毙。日本立即以此事件为借口要求中国保安队撤出上海,并拆除所有防御工事。这一无理要求自然被拒绝了,此后中日两军之间的冲突不断增加。8月12日,日军已经制定了增兵上海的方案。

而国民党方面的反应就有些迟缓了,直到8月13日,蒋介石才终于下定决心对上海的日本驻军发动进攻,将日军赶下海。蒋介石派出张治中率领的第9集团军进攻日军的防御工事,这个集团军是中央军的“家底”,由国民政府警卫部队组成,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其中还包括第87、88两个德械师。老蒋同时还派出空军支援,可见确实是下了血本了。

但正如之前所说,由于淞沪抗战后签订的停战协议,日军反而得以在上海驻军并修建防御工事。因此要把日军赶下海,就得先突破他们的重重防御才行。这就导致淞沪会战一开始就不是一场防御战,而是一场进攻战。再加上蒋介石之前犹豫不决,给了日军准备的时间,这导致即便派出了精锐,这场战役也注定一开始就困难重重。

1937年8月,淞沪会战打响,中日两军血战上海。中国军队一开始就面临着重重障碍,但还是打出了中国人的骨气。可惜在奋战两个多月后,上海还是沦陷了。那么中国军队在上海表现如何呢?为何上海最后还是沦陷了呢?

8月13日,第9集团军向上海日租界发起进攻,淞沪会战拉开帷幕。但从一开始,这场战役就面临着重重困难。日军对我军的进攻早有准备,在租界内修筑了大量防御工事,还储备了充足的粮食和武器弹药。

经过数天苦战,87师、88师攻克了沪江大学、五洲公墓、宝山桥和八字桥等日军据点。但日军退入了江湾的海军陆战队司令部——这里已经被改造为一座坚固的堡垒,中国军队猛攻数天,伤亡惨重,还是没能拿下这座堡垒。

而在中国军队发起进攻的同时,日本的援军已经从佐世保军港出发,直扑上海而来。8月23日,中国军队轮番进攻后依然未能攻克日军司令部。而日本援军已经在狮子林、川沙口、张华浜等地登陆,蒋介石迅速下令阻击日军登陆,但未能成功。至此,会战初期将日军赶下海的目标已经失败,中国军队不得不结束进攻,转入防御。

日军登陆后迅速与租界驻军会合,进攻宝山、月浦、罗店、蕰藻浜等中方阵地。从8月23日到29日,中日两军围绕着罗店展开激烈争夺,黄维一度率67师攻入罗店,但最终还是被日军击退,29日罗店彻底陷落。

8月31日,日军又在海军舰炮的掩护下于吴淞口登陆,上海保安总团死守吴淞炮台,但在日军的海陆配合打击之下,数日后吴淞炮台还是陷落了。9月5日,日军猛攻宝山,98师第583团3营500余人在营长姚子青率领下坚守宝山,与日军血战两天两夜。9月7日日军在坦克掩护下攻陷宝山,3营除一人向上级报告外全部牺牲。

9月上旬,罗卓英率15集团军试图夺回罗店,但被日军击退。9月中旬,日本援军源源不断地抵达上海,总兵力已达到25万人以上。中国军队也陆续赶到上海,总兵力约为75万人。双方参战总兵力达到百万以上,此战也成为了抗战爆发以来规模最大的会战。

不久后,中国军队收复罗店,但日军随即向罗店发起猛攻,两军在罗店反复“绞肉”,中国军队一天伤亡超过3000人。9月24日夜,罗店最终陷落,第159师、第160师全体阵亡。

10月1日,日军又将进攻重点转向蕰藻浜阵地,经过半个月激战,蕴藻浜陷落。日军随即攻向大场,10月下旬大场陷落,中国军队不得不放弃北站——江湾一线阵地。

经过两个多月的激战,蒋介石苦心经营出来的德械师付出了巨大伤亡,坦克、装甲车几乎损失殆尽,海军更是全军覆没,可以说确实是差点把家底“败光”了。

在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代价,总伤亡达到30万人,但也造成了日军4万多人的伤亡。更关键的是,这场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幻想,中国也通过这场会战向全世界表明了自身的决心:那就是绝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屈服,将土地拱手让给侵略者。中国人民以血肉筑起了新的长城,也捍卫了自身的尊严。

1937年8月到11月,中日两军围绕着上海展开了激烈争夺。中国军队死守上海,给予了日军重大杀伤,自身也付出了巨大代价。

但淞沪会战中最惨烈的其实并不是防御作战本身,而是上海沦陷之后的撤退阶段。蒋介石在这一阶段的一系列错误决策可以说葬送了中国军队奋战的成果,让撤退变成了一场灾难。那么为什么中国军队的撤退会变成灾难呢?蒋介石又是如何葬送奋战成果的呢?

10月下旬,中方已经得知日军有登陆上海后方的计划,只是不知道具体会在哪里登陆。此时前线形势紧张,中国已经抽不出更多兵力防御海岸线,只能指望沿海的少量驻军能牵制日军一段时间。

10月28日,中国军队已经撤到了浏河、沈家桥、北新泾至梵王渡一线的二期防线。但众人都知道中日军队实力的巨大差距,在错过最初的战机后,上海其实已经无法坚守下去。唯一的希望就是撤出上海,让部队得以喘息后依托南京至苏州一线的国防工事节节抵抗,延缓日军的进军速度,从而为后方民众及物资转移争取时间。

因此,从10月下旬开始,南京统帅部内多名将领反复劝说蒋介石撤退,蒋介石也一度听从,在10月底下令军队撤出阵地,交替掩护,有序向苏州、嘉兴一带的国防工事撤退。

然而在撤退命令已经下达并散发给各部队的时候,蒋介石突然又收到了英美法苏等19个国家即将在布鲁塞尔召开会议讨论“中国危机”的消息。于是他又认为应该再坚守上海一段时间,最好能撑到会议结束,以利于“国际观瞻”。

这就导致淞沪会战偏离了原本的轨道,由军事战役演变为一场政治战役。前线部队本来已经接到命令,收拾好行李准备撤退了,突然又接到命令要求他们回到阵地,顿时陷入混乱,士气大大下降。

祸不单行,就在中国军队陷入“去而复返”的混乱中时,11月5日,日本第10军突然在杭州金山卫登陆,当地仅有三个连及少数地方武装防守,根本无力抵御,当天就被日军击溃。日军迅速包抄到了我军防线的侧后,对中国军队构成南北夹击之势。

但到了这个时候,蒋介石考虑到布鲁塞尔会议仍在进行中,依然不愿撤退,强行命令本已准备西撤的吴克仁第67军前往支援松江,阻止日军挺进,结果67军在松江被日军包围。11月8日夜松江沦陷,67军全军覆没,吴克仁也在指挥突围时壮烈牺牲,成为了淞沪会战中中方牺牲的级别最高的将领。

得知松江沦陷后,蒋介石才意识到大事不妙,匆忙命令军队全面撤退。然而前线部队本来已经准备撤退,又接到命令要求坚守,此时又被要求撤退,短短几天内经历了两次命令的变更,陷入了巨大的混乱。再加上撤退令又是在深夜下达的,许多部队根本来不及准备,只得在一片混乱中西撤,将大批辎重补给留给了日军。

而日军早已注意到我军的混乱,也趁机西进追击中国军队。如果是打防御战,中国军队完全可以依托工事坚守,阻遏日军的攻势。然而在匆忙的撤退中,中国军队根本无力还击,大撤退变成了一场大溃败。在撤退阶段,中国军队又付出了巨大伤亡。11月11日,日军进抵苏州河岸,中国军队完全撤出上海。至此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

而蒋介石寄予厚望的布鲁塞尔会议,也没能对形势造成任何影响。各国都希望别国带头出面干涉,而不愿自己出面制裁日本。结果这场本来讨论对日制裁的大会变成了一场扯皮大会,除了对日本发出一些空洞的谴责之词外,没能产生任何有效共识。

因此,蒋介石后期的错误决策实际上葬送了中国军队两个多月奋战的成果——既没有达成政治目的,也没有达成军事目的。

淞沪会战本身初期的目的是为了将日军赶下海,从而坚守上海。但在这一目标失败后,上海实际上已经注定陷落,此后的坚守是为节节抵抗,为民众和物资转移争取时间的,也是为了给日军造成更大的杀伤。但蒋介石却因为一时冲动朝令夕改,导致部队在撤退中陷入混乱,伤亡大增,也没能坚守住后方防线,间接导致了南京保卫战的失败。

因此,可以说蒋介石的错误决策让中国军队前期的奋战成果付诸东流。但这并不意味着淞沪会战是没有意义的,经此一战,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捍卫国土的坚定信念。正如《歌八百壮士》所传唱的那样:“中国不会亡!”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文章由“馆长微鉴”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转载、搬运,侵权必究!

0 阅读:428

呱呱看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