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伪国货爆赚50亿!“心机满满”的外国巨头,在中国闷声发大财

碎舟趣事 2024-06-05 13:12:56
阅读开始前,烦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能讨论分享,又能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感谢谢您的支持!

文|碎舟寒

编辑|碎舟寒

前言

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以及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最近几年时间掀起了支持国货的浪潮。

例如人们对蜂花和鸿星尔克的野性消费,使这些国货品牌在短时间内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在我国的消费市场上,有一些看似“国里国气”的品牌,比如清扬、奥妙,甚至是中华牙膏,其实都是“伪国货”。

然而却有这样一家外国公司,靠着伪装成国货的手段,在我国大发横财,可谓是“心机重重”,然而就是这个满是心机的跨国巨头,如今却到了不得不贱卖家产的地步,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联合利华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联合利华的前身利华兄弟,就已经踏入了中国的消费市场。

当时它在上海开设了公司,经营着“力士”香皂和“伞”牌肥皂两款产品,利华兄弟凭借着优良的品质获得了人们的青睐,其产品在当时国内非常畅销。

但后来因为国内时局动荡,利华兄弟只得暂时退出中国市场,保持观望态度。

直到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后,为了吸引外国资本,制定了很多有利于外资的优惠政策。

这时利华兄弟已经和荷兰一家人造奶油公司合并,更名为联合利华了。

联合利华作为一个跨国企业的巨头,它深知中国市场的潜力有多么巨大,自然不会让这个难得的机会从手中溜走。

公司立即派人对中国进行考察,上海作为改革开放中的一个重要城市,并且民国时期就曾在这里创办过企业,因此上海也就成了它的首选地。

1986年,联合利华在上海成立了第一家合资企业——上海利华有限公司,经营的产品依然是力士牌香皂。

力士香皂非常受年轻人的喜欢,一度被视为“开放”和“时尚”的代名词,一举打开了中国消费市场的大门,时至今日力士香皂在国内的销量仍是名列前茅。

联合利华在中国站稳了脚跟以后,又凭借着自身雄厚的资金实力,在中国走出了一条用资本换市场的道路,开始了疯狂收购扩张的征途。

1994年,联合利华斥1800万美元的巨资,并保证每年向上海牙膏厂缴纳销售额2%品牌使用费,最终取得了中华牙膏的100年经营权。

为了使中华牙膏的品牌更加深入人心,联合利华还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特地邀请羽泉为其创作了一首歌曲,名为《中华力量I Believe》。

羽毛球教练李永波的那句“我相信中华的力量”,瞬间点燃了国人的爱国热情,无不为自己是中华儿女而感到骄傲自豪。

而中华牙膏的“国货”属性,也在此时深深的烙在了国人心中,在挑选牙膏时,也会更加青睐中华牙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市场份额,形成了与高露洁、佳洁士三分天下的局面。

中华牙膏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就为联合利华创造了10亿的销售额,并且让联合利华初次尝到了伪装成国货的甜头,从此以后,联合利华在收购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一时间老蔡酱油、京华茶叶以及蔓登琳冰淇淋等品牌,相继被联合利华盯上并收购,随后对这些产品的价格进行了调整,联合利华称之为亲民路线。

但是它走的这条亲民路线收效甚微,经过它手的这些老字号品牌,最终都走向了销声匿迹。

虽然这些品牌的影响力没有中华牙膏那么响亮,也没有为联合利华带来比较高的销售额,但是却让联合利华认识到了将公司品牌本土化的重要性。

联合利华非常重视人力资源的本土化,在2019年,联合利华的科技人员里面中国人的占比已经超过了75%,这也是它能够将公司伪装成“本土企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联合利华之后又收购了奥妙洗衣粉,梦龙和可爱多雪糕等众多品牌,在中国闷声发着大财,仅2000年一年,联合利华的销售额就达到了50亿。

发展受挫,断臂求生

联合利华在中国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大量收购的基础上的,但是随着旗下品牌的不断增多,公司所面临的问题也在与日俱增。

首先就是在产品的研发方面,联合利华的投入明显不足,在打入中国市场三十多年来,联合利华在日化产品当中,基本上就没有新的产品面世,仍然是清扬和力士在撑场子。

其次公司将产品接入电商平台的时间也比较晚,早在2010年的时候,我国就掀起了电商的热潮,只要能在这里面分一杯羹,联合必定能够赚得盆满钵满。

但是加入电商计划需要公司内部的层层审批,导致其在网上卖货时已经是在几年之后,这使它错过了一波发展的红利。

上述几个因素都是联合利华公司发展战略层面的,然而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公司产品的一丝质量问题,都有可能使其遭遇信任危机。

2015年,联合利华就险些因为缺斤少两的问题跌落神坛。

在一项对其旗下沐浴露的抽检报告中显示,多芬沐浴露、多芬洗发乳、清扬洗发露和力士洗发乳产品存在净含量不足的情况。

问题产品大多出现在700毫升以上的款式内,每款产品都有一定的不足,清扬系列产品平均少5毫升,多芬系列平均少10毫升,最多的少了有20毫升。

出现这种缺斤少两的情况,说明联合利华对产品质量的把控方面出了问题,可以认定为是在欺骗消费者。

联合利华在得到这一通报以后,立即做出了整改措施,并且官方还及时向社会公众道歉,才最终使这一风波没有持续发酵,没有对其口碑产生太大的影响。

可缺斤短两的余波还没有散尽,另外一起危机又把联合利华送上了风口浪尖。

随着联合利华的品牌影响力水涨船高,公司旗下梦龙冰淇淋的销量也在不断增长,甚至在国内达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

有细心的消费者在对比了国内外梦龙雪糕的包装以后,发现两者在植物油和奶的排序上存在差异,不禁就产生了一个疑问,难道它们的配料还有差异不成吗?

这一疑问一经提出,立即就成为了网友们热议的话题,甚至都登上了社交媒体的热搜。

联合利华针对这一疑问也做出了答复:由于欧洲的鲜牛奶不便于长途运输至中国,而公司又要实现雪糕的大规模生产,所以就不得不对产品的配料做出更改。

中国市场上的梦龙雪糕采用的是复原奶,欧洲市场上的产品使用的是浓缩奶,每吨的成本仅差5000元左右。

得知这一答复以后,人们对联合利华的品牌信任度有所下降,觉得梦龙雪糕的价格只是虚高,其实质量真就不怎么样。

如果说这两起事件没有给联合利华造成严重的打击的话,那么贱卖立顿就可以说是让它断了一条臂膀了。

联合利华是在1992年将立顿推向中国消费者的,短短五年时间,立顿就稳居国内茶包销量和市场占有率的首位,可谓是风光一时。

可随后立顿的销售额增长就陷入了停缓,尽管联合利华又做出了很多调整措施,但最终都没有什么起色。

近几年时间,联合利华将立顿以45亿欧元的价格,贱卖给了英国一家私募股权公司。

公司收购的其他品牌名气也已经大不如前,比如中华牙膏,它曾经与佳洁士和高露洁三分天下,但现在的排名却掉到了第七。

联合利华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其盲目收购其他品牌,而不够重视发展自身的业务和提高产品的质量。

联合利华的老冤家宝洁

提起联合利华,就不得不再说说日用行业另外一个巨头,那就是它的老冤家美国宝洁公司,它们俩明争暗斗了几十年,所做的产品也非常相似。

在2010年前后,宝洁公司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策,它将上百个核心经销商提出了要求,那就是在1年内覆盖到中国的3万多个乡镇。

因此宝洁在产品布局以及品牌缩减计划等方面,都领先了联合利华一步。

2021年10月,许敏成为了宝洁成立184年以来,第一位中国本土的,也是宝洁历史上最年轻的一位CEO,这说明了宝洁也非常重视人才的本土化。

近年来,宝洁对旗下产品价格奉行的都是“涨涨涨”的策略,并将其原因归结为因疫情引起的各种成本的上升,卖更少的产品来赚取更多的钱,这种想法的确很美,但人们真的会接受一言不合就涨价的行为吗?

和野蛮生长的联合利华,以及价格一涨再涨的宝洁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我国地道的国货蜂花。

蜂花甚至觉得做营销太过于烧钱,30年来从不打广告,并且这么多年来只涨了3块钱,这在很多人看来都很不可思议。

还有更不可思议的,那就是自从公司成立之日起,就没有遭受过一条行政处罚的记录。

蜂花更是对产品的质量严格把关,在国家还没有出台相关标准之前,它的产品就已经达到了国内甚至国际的标准。

总结

目前我国市场上有很多看起来“国里国气”的商品,其实背地里都是一些外国货,所以我们理应仔细地分辨国货和“伪国货”,让真正的本土企业得到支持和发展。

同时也希望我们的祖国能够越来越富强,人们的生活水平能够越来越好。

参考资料

2023年11月3日在新华网《外企在中国|深耕中国市场100年 联合利华持续看好在华发展前景》

2021年8月21日在光明网《梦龙冰淇淋承认中外用料“双标”:在中国用的是奶粉》

2021年3月12日在新浪财经《联合利华CEO预测疫情走势,立顿所在茶业务或年底就能“单飞”》



0 阅读:1
碎舟趣事

碎舟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