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安康|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举足轻重!

道炁玄清 2020-06-25 07:18:17

关注我们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端午知识小测试

(全国卷 端午版)

考试规则:点击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1.下列不属于端午习俗的是?

A. 避五毒

回答错误 ✕

解析:古人认为端午仲夏,俗称“五毒”的蝎子、蛇、蜈蚣、壁虎、蟾蜍大量繁殖,易咬伤人,所以端午节的不少习俗都是和“避五毒”相关。

B. 沐兰汤

回答错误 ✕

解析:民间习俗认为,端午日午时阳气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药。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端午草药的药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C. 耍龙灯

回答正确 √

解析:你认为呢?

D. 吃粽子

回答错误 ✕

解析:大概不需要解析吧。五月端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一起,并称为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

2006年,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由此可见,端午节在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然而,端午文化在世界上也是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今年的端午节,却来的比往年晚了一些。

比如去年,端午节在6月7日就来了,而今年则6月25日才到。

北京古观象台王玉民博士表示,这是因为今年是农历“闰年”,多出了一个“闰月”,“‘闰四月’从阳历5月23日开始至阳历6月20日才结束,所以五月的端午节,今年等了两个‘四月’才到来。”

其实,除了“端午节”这个名字外,它还有许多别的名字。

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本名端五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天长节。

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月初五就叫做端午。

重午节。端午这个词最早出自《风土记》,根据书中记载:“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端五的“五”字与“午”相通,五月正是“午”月。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端阳节。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以“端”来称呼,如称“端五”,也即“初五”。

《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端午节开始气候已进入夏天,这时阳光中午时尤为强烈,又因“午时”为“阳辰”,故端午节又称“端阳节”。

龙节。上古先民在端午进行祭龙,端午节在当时其实是“龙的节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故端午节又称“龙节”。

龙舟节。龙舟竞渡最早是古代南方吴越先民祭龙祖的一种祭祀活动,南方先民使用舟船普遍,往往在舟船画上龙图形作为部族的图腾或保护神。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已流传2000多年,故端午节又称“龙舟节”。

天中节。根据是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记载:“端午为天中节,人家包黍秫以为粽,束五色彩丝。”

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午时尤然,故端午节又称为“天中节”。

女儿节。据清初康熙《大兴县志》记载,五月五日这一天,少女们须佩灵符,头插榴花,已嫁之女,也可各回娘家,故端午节又称为 “女儿节”。

浴兰节。端午时节,正值仲夏,是皮肤病高发的季节,古人们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习俗。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后来一般用煎蒲、艾等香草洗澡。

在端午时节,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沐浴更衣,这个风俗一直延续了下来,故端午节又称为“浴兰节”。

夏节。这种说法源于三千年前夏、商、周时代。当时以“夏至节”为“端午节”。

唐代韩鄂在《岁华纪丽》中说:“日叶正阳,时当中夏。” 故端午节又称为“夏节”。

端礼节。在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

人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驱走疟疾,能够安全地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故端午节又称为“端礼节”。

地腊节。据《赤松子章历》,把全年分为五腊,全称“五腊日”。即正月一日为天腊,五月五日为地腊,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十月一日为民岁腊,十二月八日为王侯腊,故端午节又称为“地腊节”。

躲五节。由于端午节开始,酷暑将临,五毒尽出,人间开始流行瘟疫等疾病,古人们称五月为“恶月”。

所以古代有的地方在端午节当天,父母把未满周岁的儿童,送到外婆的家里去躲藏,以避邪毒,故端午节又称为“躲五节”。

端午节,是从古至今保留下来的一个悠久传统,古人写端午的诗词不胜枚举,端午节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人过端午节有很多讲究,从诗人们留下来的关于端午节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来。

杜甫在《端午日赐衣》中写道:“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谚语说:"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端午节吃了粽子后,穿上画着图案的衣服,这一年冬天就不会再怕受冻。"

在唐朝,端午节这天,就有皇帝给百官赏赐衣服的习俗。

杜甫如今终于当上了一个左拾遗的小官,也能感受到皇帝赏赐衣服的恩宠,衣服的面料又好,夏日穿在身上清凉如水,让杜甫心中既感动又开心。

苏轼的《浣溪沙・端午》中也记载了很多宋代过端午节的民间风俗:“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用芳香的兰草来沐浴,女子还会将五彩花线缠在红玉色的手臂上,在发髻上挂着祛邪驱鬼、保佑平安的符录。

面对如此佳节,词人也情不自禁地许下了和朝云相伴千年、天长地久的愿望。

《红楼梦》里写了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等许多传统节日,端午节也有佩戴香囊的习惯,贾芸攀附上凤姐,就是通过端午节给凤姐送香料。

“我就和我母亲商量,贱卖了可惜,要送人也没有家儿配使这些香料。因想到婶娘往年间还拿大包的银子买这些东西呢,别说今年贵妃宫中,就是这个端阳节所用,也一定比往常要加十几倍:所以拿来孝敬婶娘。”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大习俗,唐代诗人张建封的《竞渡歌》就是专门描写龙舟竞赛的热闹场景:“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随着鼓声响起,龙舟飞渡,就像是真龙跃出了水面,船棹在波浪中穿梭,像飞起来的万千利剑一样迅疾,鼓声阵阵就像是雷鸣一样震耳欲聋。观众在岸上鼓掌喝彩,龙舟在河水中疾驰竞渡,场面热闹得惊天动地。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更多的是表达对屈原的怀念,张耒《和端午》中写道:“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端午节龙舟竞赛是为了悼念屈原的忠魂,如今楚国已亡,屈原也投了汨罗江,只有离骚如日月一般永远照耀着后世,但屈原的精神将永远让后人敬仰和怀念。

温馨提示: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发分享至朋友圈,劝善戒恶,功德无量!

3 阅读:922

评论列表

UC网友13xxxx9390

UC网友13xxxx9390

4
2020-06-26 12:19

春节赶紧申遗,搞不好会被韩国人抢了

奋青

奋青

2
2020-06-25 23:08

别人一抢,就是好的。别人不抢,我们自己都看不上

Bati

Bati

1
2020-06-25 09:10

端午好像事韩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