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秦二世胡亥,到底是不是个昏君?

大城小事 2024-12-13 10:36:14

秦二世胡亥到底是不是个昏君?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历史学家和普通读者。

后世史书中,秦二世被描绘成一个昏庸无道、冷酷无情的人,但历史上真实的胡亥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位亡国之君的真实面貌。

胡亥是秦始皇的第18个儿子,也是最小的一个。

据史书记载,小时候的胡亥天真直率,顽皮可爱,比其他皇子更得始皇帝的喜爱。

成年后的胡亥更是表现出“慈仁笃厚,轻财重士”的品质,可以说是一个优质青年。

因此,始皇帝非常重视胡亥,特意聘请了精通律法的中书令赵高做他的老师。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开始了他一生中的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巡游。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09年,巡游队伍到达沙丘平台(今河北省广宗西北)时,秦始皇突然病倒了。

他连夜给大儿子扶苏写了一封诏书,命令扶苏火速赶回咸阳,准备料理后事和继承皇位。

这封诏书还没发出,就被负责起草的赵高扣压了。

赵高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原因有两点。

赵高有一个大仇人叫蒙毅,他是扶苏信任的大将军蒙恬的弟弟。

如果扶苏即位,赵高势必会受到打击。

其次,作为胡亥最信任的老师,如果胡亥即位,赵高自然可以获取高官厚禄,享受荣华富贵。

于是,赵高开始劝说胡亥参加沙丘政变。

起初,胡亥坚决拒绝了赵高的提议,他说:“废去长兄而立幼弟,是不义的举动;不奉行父亲的诏令,是不孝的行为;才能浅薄,依靠别人来取得成功,是没有才能的表现;你说就我这样的,这天下人能服吗,闹不好还得搭上自己的小命。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当时的胡亥对自己的认识还是非常深刻的。

赵高并没有放弃,他不断唆使和鼓动胡亥,最终胡亥同意了赵高的计划。

沙丘之变的结果是扶苏被逼自杀,胡亥顺利即位,成为秦王朝历史上的第二任皇帝。

即位后的胡亥一开始表现得还不错。

在登基的第一年,也就是公元前209年,他就追随父亲的足迹,马不停蹄地开始视察地方。

这次出行的路线相当远,从今天的陕西咸阳东北出发,一路到达河北昌黎县,接着沿海岸线南下,到达浙江绍兴,然后再次北上至辽东,最后回到咸阳。

总路程接近1万公里,按照日程保守估算,平均每天的行程至少达到90公里。

在当时简陋的交通条件下,秦二世无疑创造了一个连续高速行驶的历史纪录。

除了巡视地方,胡亥在秉承祖训、保障法律和制度的贯彻执行方面也做出了贡献。

他积极解决当时经济和社会领域的问题,尤其是在度量衡制度的贯彻执行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复用他爷爷秦庄襄王时期的法律,进一步巩固了秦朝的统治基础。

秦王朝依靠法家思想兴盛,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不懂得与时俱进,依然推行严刑峻法,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秦朝的速亡。

二世即位后,如果能够及时转变政策,是有可能避免秦朝覆灭的。

可惜的是,胡亥在重蹈秦始皇覆辙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胡亥对崇拜的人极其依赖和盲目跟从的性格特点,也是加速秦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胡亥眼中,父亲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正确的。

始皇帝去世后,胡亥将对父亲的情感转移到了自己的老师赵高身上。

无论是沙丘之谋、残杀兄弟姐妹和大臣,还是久居深宫不见群臣,几乎所有赵高提出的主张,胡亥都一概接受。

他对赵高的信任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甚至在临死前提出的第一个要求也是想见赵高一面。

公元前207年,赵高指使其女婿咸阳令阎乐率领1000多官兵包围了秦二世胡亥所在的望夷宫,逼迫二世自杀。

直到这一刻,胡亥仍然不相信他最信任的老师会加害于他。

最终,仅仅坐了三年皇帝的胡亥命丧黄泉。

从胡亥的一生来看,他并不是一个完全没有能力的昏君。

相反,他在某些方面展现出了不错的治理能力和对国家事务的关注。

由于性格上的缺陷,特别是对赵高的盲目信任,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这也提醒我们,领导者在决策过程中,需要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不能完全依赖他人,否则可能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胡亥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兴衰不仅仅取决于领导者的个人能力,还与其周围的辅佐人员有着密切的关系。

赵高作为胡亥最信任的老师,却成为了推翻秦朝的关键人物。

这不仅是胡亥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秦朝的悲哀。

在评价胡亥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类为昏君或明君。

他的确有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

历史总是复杂的,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和理解。

胡亥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记录,更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教训。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个人生活中,保持独立思考和审慎判断都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0 阅读:200
大城小事

大城小事

大城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