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考人数突破340万,考研报名人数却骤减50万,这是为何?

从菡爱八卦 2024-11-25 02:54:28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慧心引力佳

编辑/慧心引力佳

2025,一个充满希望却又让人焦虑的年份,考研大军骤减50万,仅剩388万人,曾经的“全民考研”盛况不再。

国考报名人数意外地超过了341万,竞争比例达到惊人的86比1,仿佛所有人都挤在一座独木桥上争相过桥。

一边是考研降温,一边是国考升温,这冰火两重天的景象,究竟透露着怎样的时代信号?年轻人,你们到底在焦虑什么,追逐什么?

考研遇冷,国考狂飙,时代的双重奏

最近几年,全国的高校里考研热潮不断,考研人数逐年增长,这已经变成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

而如今,2025年的考研报名人数却遭遇“滑铁卢”,断崖式下跌50万,与国考报名人数的持续高涨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此消彼长”的局面并非偶然,其背后是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教育政策调整以及个人职业规划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不仅仅是两个数字的简单变化,更是一场关于未来、关于选择、关于焦虑的时代大考。

以前啊,很多人觉得研究生学历挺牛的,就像一块能帮你找到好工作的金砖似的,然而,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尤其是“双非”院校的扩招,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似乎正在下降。

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发现,研究生学历并没有带来预期的职业回报,曾经的“黄金时代”正在逐渐褪色。

对于不少普通高校的学生而言,考研往往被视为提高学历、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关键途径,然而,“双非”院校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却令人担忧。

他们发现,与本科生相比,自己在职场中并没有获得明显的薪资和岗位优势,曾经的“学历溢价”正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

江西师范大学,这所江西省内挺有名气的非985、非211高校,今年考研报名的人数比去年少了一千三百多人,这并非个例,许多双非院校都面临着类似的困境。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地域限制,许多双非院校毕业生只能在本地就业,而本地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巨大。

另一方面,双非院校的学科建设和师资力量与985、211院校相比存在差距,毕业生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此外,双非硕士在考公务员方面也未能获得显著优势,不少职位只要求本科或更高学历,研究生和本科生在求职时是同等竞争地位。

这使得许多原本希望通过考研提升考公竞争力的学生开始重新思考:读研的性价比究竟有多高?

即使是985/211院校的研究生,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很多学生为了热门专业,得反复参加考试,甚至有的人考了三次、四次。

为了上岸,考生们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放弃工作机会,全身心投入备考,这事儿不仅费时间,还让人钱包受罪。

即使成功考入985/211院校,也并非一劳永逸,冷门专业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often面临着“专业不对口”、“岗位少”等困境。

定向选调也并非易事,许多冷门专业的毕业生只能选择报考“三不限”岗位,与来自各专业的考生同台竞技。

考研,曾经的“镀金之路”,如今却充满了不确定性,高昂的成本、激烈的竞争、有限的回报,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重新审视考研的意义。

研究生招生门槛升高,竞争压力变大

近年来,研究生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严进严出”成为新的关键词,学制延长、学位论文审查更加严格,这些政策无疑增加了研究生的学习压力和时间成本。

有些大学干脆停止招收学术型硕士,转而主要培养应用型专业硕士,这也让不少学生考研的抉择受到了影响。

尽管专业硕士招生逐年增加,但它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和就业优势还不是很明显,不少学生经过一番考虑,决定直接找工作或者考公务员,而不是再继续读书深造。

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初衷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这也在无形中提高了考研的门槛,让一些学生望而却步。

国考越来越热门,而考研却似乎不那么火了,是什么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这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道路?

稳定、机遇、社会认同感……这些都是吸引年轻人的重要因素,公务员这行,最吸引人的就是工作稳定,这一点特别让人放心。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稳定性成为许多人追求的目标,公务员职业的稳定性、福利待遇和社会认可度,使其成为众多毕业生的理想选择。

尤其对于来自普通家庭的学生来说,公务员职业更具吸引力,它代表着一种稳定的生活保障和向上流动的机会。

这句流行的“宇宙的尽头是编制”,其实说的是现在很多年轻人对稳定工作的向往。

公务员职业的稳定性,不仅体现在工作本身的稳定,更体现在其带来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这无疑给在激烈竞争中感到疲累的年轻人带来了颗“定心丸”。

相比考研,考公务员花的功夫要少些,本科毕业生可以直接备考公务员,无需花费两到三年的时间攻读研究生学位。

这既省时又减轻了经济负担,对于许多希望早日进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考公务员是一个更具性价比的选择,他们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备考中,提高上岸的几率。

近年来,国考辅导机构和网络资源日益丰富,为考生提供了更便捷的备考途径,考生可以根据个人需求,挑选适合的辅导班和资料,这样能更好地提升复习效果。

此外,社会对公务员职业的普遍认同,也增强了国考的吸引力,当公务员挺有面子的,不少年轻人把它当成好工作首选。

结语

未来,考研和国考的竞争都将更加激烈,对于年轻人来说,更重要的是要做好个人职业规划,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理性选择。

考研不再是“万能钥匙”,国考也并非“铁饭碗”,持续学习,提升自身能力,才是应对未来挑战的关键。

无论选择哪条道路,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站出来,就得这样去做,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宇宙尽头就是找个铁饭碗”,这话说得挺到位,现在的年轻人啊,都挺想找个稳定的工作。

公务员职业的稳定性,不仅体现在工作本身的稳定,更体现在其带来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例如稳定的收入、医疗保险、养老金等。

这对于在激烈竞争中感到身心俱疲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剂“定心丸”,能够有效缓解焦虑情绪,提供一种安全感。

参考资料

高校研究生【2024年11月21日】《2025考研报名人数暴降50万仅388万,国考人数超过340万,为什么》

澎湃新闻【2024年11月21日】《388万人报考,2025年考研报名人数较上年减少约50万》

界面新闻【2024年10月25日】《2025国考报名人数或近340万人,最热岗竞争比高达16702:1》

0 阅读:31
从菡爱八卦

从菡爱八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