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白居易是一个懂得享受夏天的人。面对酷暑,他有绝招。他在《消暑》中这样写道: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夏天,滚烫而热烈,令人无所适从。如何避免暑气,做到烦热不侵身?
白居易说,只需安然端坐。当然有条件的,最好是坐在庭院里,像他那样。如果浓荫匝地,花香弥漫,那么,不在画中,也宛若画中。
当他抬起眼睛,环顾四周,不由得心旷神怡。目光所至,没有多余的东西,都是实用的必需品。
删除冗繁,保留“简”与“少”,是通往幸福的捷径之一。当室内空旷,整洁清爽,我们置身其间,感觉会很奇妙。
空气更流通,心灵也更加自由了。只有清风徐徐,穿窗而过,也带来了丝丝凉意。
静坐之时,尘虑一点一点地消失。热,也一点一点地散去。那是因为环境空旷,心灵安静。
如此端坐,忘了时间,也忘了苦热,白居易感觉身心舒适,超脱自在。他的这番感受,仿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2】
谁言无处避炎光。山中有草堂。
安然一枕即仙乡。竹风穿户凉。
名不恋,利都忘。心闲日自长。
不须辛苦觅琼浆。华池神水香。
张抡《阮郎归·咏夏》
古人与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动辄忘情于山水之间。
当盛夏来临,李白跑到深山避暑,“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也不用顾虑到形象市容了。人在山中,亦如草木,保持自然本色,舒展自如就可以了。
上面这首诗,文辞清丽,一派悠然。当别人苦于无处避暑时,诗人自豪地说,他“山中有草堂”。那简直是他的秘密庄园,令诗人身心满足,安然度夏。
山上的植被丰富,比起城市,温度相对要低好几度。一处草堂,就是神仙居。
草屋的周围,是亭亭的修竹。午睡醒来,山风习习,从竹林穿过,吹进窗户,感觉清凉惬意。
山中无事,岁月冗长。谁能忍受得了寂寞与冷清?只有做到了“名不恋,利都忘”,才会抵达妙境,正如“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禅意悠然。
岁月本长,一旦忙碌,就显得光阴短促。风月本闲,一旦扰扰攘攘,就会无端烦恼。
只有心闲,日自长,不必觅美酒,茶水亦香甜。
作者张抡,自号“莲社居士”。平时,他一心向佛,虔诚修习净土法门,保持内心波澜不惊。
一念心清净,莲花处处开。拥有淡泊平和的心境,自然是清凉无限,何惧炎夏?
【3】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司马光《大暑》
盛夏里的蝉,在枝头倾情歌唱。时间是多么的宝贵。已到了大暑节气,不那么激情地高唱,就不足以表示它们对夏天的眷恋。
荒芜的庭院里,流萤点点,那些提着小灯笼的精灵们,在尽情飞舞。
古人认为腐草化为萤虫。那一番轮回与转变的神奇,令现代人觉得恍若童话故事。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繁华而盛极的夏天,终究要离去。
当我们还在为炎热而苦恼时,自然物候却在悄然变化,秋天的脚步也正在向我们走来。
文字:绿窗花影
配图:来自网络
赏读诗词,品味人生
做一个内心安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