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到底讲什么一文说透人人都该懂点它藏着生活的底层逻辑

张总文化 2025-02-09 09:34:53

《易经》宛如一座神秘而巍峨的高山,从古至今,无数贤哲、学者对它苦苦钻研,然而,“易经到底讲什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始终如一团迷雾,萦绕在人们心头。有人说它是哲学典籍,有人称它为万经之源,可若要具体问起来,却又常常陷入含糊其辞的境地。今天,就让我们踏上这趟探索之旅,从历史文学的角度,以接地气的方式,揭开《易经》神秘的面纱。

“易”字之谜:从蜥蜴到交易

1. 说文解字的启示

《说文解字》中,将“易”解释为“蜥蜴”。清代训诂大师段玉裁更是细致区分,说这“蜥蜴”特指草地里跑的那种,而非家中墙壁上的壁虎。并且,段前辈指出“易经”的“易”是通假字。只是可惜,他并未明确通假哪个字。经过一番研究,有一种观点认为,“易经”或许应写作“㑥经”,“㑥”的本意就是交易。这乍一听,似乎有些匪夷所思,可若深入探究,便会发现其中暗藏玄机。

2. 交易内涵的深度解读

这里所说的交易,并非我们日常狭隘理解的买卖交换,而是一种广义的概念。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的交往、交换、交流。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从有意识的行为到无意识的互动,统统包含在内。比如,我们每天与他人的交谈,这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我们购买生活用品,这是人与物的交换;我们参与社会活动,这是人与社会的交往;而我们感受四季变化,顺应自然规律生活,这便是人与自然宇宙的互动。如此看来,“交易”一词,将《易经》所涉及的广泛范畴巧妙囊括。

《易经》内容与“交易”主题的关联

1. “生生之谓易”的真谛

在《易经》的《系辞》中,有“生生之谓易”的说法。这“生生”二字,看似玄奥,引得如今大陆学院派争论不休。其实,西汉的《易经》大师京房早已给出明确解释:“相荡二气,阳入阴,阴入阳,二气交互不停,故曰‘生生之谓《易》’。”简单来说,就是阴气和阳气相互交融,彼此吸取,永不停息。这阴阳的交互,可不就是一种广义的“交易”嘛!如果觉得“阴阳交互”过于抽象,换个更写实的说法:“个体与外部存在的交往、交换、交流,以及在此过程中,个体根据外部变化,而主动进退、取舍的系列活动。”这样一来,无论是个人在社会中的打拼,还是自然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能与《易经》的主题联系起来。这也正是《易经》被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根本所在。

2. 《易经》中的“交易”印证

《易经》中还有诸多关于“交易”主题的具体陈述。像“刚柔交、天地交、上下交、出门交、交相爱”等。这些词句,无一不蕴含着“交往、交换、交流”的寓意。比如“天地交”,天与地之间的能量交换、物质循环,才有了万物的生长;“交相爱”,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互助,这也是一种情感与行为上的交流。这些内容,都像是一个个拼图碎片,共同拼凑出《易经》“交易”主题的完整画面。

“交易”准则:《易经》中的道德哲学

1. 中外圣人的准则呼应

耶稣在《圣经》中提出黄金法则:“无论何事,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近代哲学家康德在伦理学中提出“道德律令”:“你应当只按照你希望成为普遍法则的准则去行动。”而我们中华民族的圣人孔夫子也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三位圣人,虽身处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却都阐述了人与人“交易”的准则,也就是社会中个体与其他个体交往的规范。

2. 《易经》的高度概括——“德”

《易经》对这些准则做了更为抽象和精确的概括,只用一个字——“德”。“德”的定义是“内得于己,外得于人”。这意味着,在各种交往、交换、交流中,既要让自己有所收获,也要让对方有所得,这是以合作为前提的交易行为。当人与人、人与自然都遵循这个法则时,社会就会变得和谐有序,这也就是西方哲学所说的“契约社会”。从这个角度看,《易经》不仅仅是一本古老的典籍,更是一部讲道德的哲学著作。

以史为鉴:古人与现代人思维下的《易经》

1. 古人的智慧运用

在古代,《易经》的智慧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帝王将相用它来治国理政,通过对阴阳变化、天地交泰的理解,制定政策,调和各方关系。比如,在用人方面,懂得刚柔相济,让不同性格、才能的人相互配合,共同为国家效力。而普通百姓则用它来指导日常生产生活,依据节气变化安排农事,顺应自然规律,以求丰收。像春天播种、秋天收获,这便是人与自然的一种“交易”,遵循自然法则,才能有所收获。

2. 现代社会的《易经》回响

到了现代社会,《易经》的智慧依然熠熠生辉。在商业领域,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何尝不是一种“交易”。企业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客户则给予企业相应的回报,这就是“内得于己,外得于人”的体现。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懂得换位思考,尊重他人,也是遵循《易经》所倡导的“德”的准则。在面对环境问题时,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样是一种广义的“交易”。我们保护自然,自然回馈我们美好的生存环境,这也是《易经》智慧在现代社会的生动实践。

生活中的《易经》:无处不在的“交易”智慧

1. 家庭中的“交易”

在家庭中,夫妻之间的相处就是一种“交易”。夫妻相互关爱、支持,共同为家庭的幸福努力。一方在工作上遇到困难,另一方给予理解和鼓励,这就是情感上的交流与交换。父母与子女之间也是如此,父母养育子女,付出心血,子女长大后孝顺父母,这也是一种“交易”,是亲情的互动与传承。

2. 职场上的“交易”

职场中,员工与公司之间存在着“交易”关系。员工付出时间和精力,为公司创造价值,公司则给予员工相应的报酬和发展机会。同事之间的合作,也是一种“交易”。大家相互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完成项目,实现个人与团队的目标。这种“交易”中,遵循“德”的准则,相互尊重、相互帮助,才能营造良好的职场氛围。

结语:感悟《易经》,收获生活智慧

通过对《易经》从“易”字含义到“交易”主题,再到“交易”准则的探索,我们发现,《易经》并非高高在上、晦涩难懂的天书,而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智慧宝典。它以一种独特的视角,阐述了世间万物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都能从中汲取智慧,指导自己的生活。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更应该静下心来,研读《易经》,感悟其中的精髓,将其智慧运用到日常的人际交往、工作学习、家庭生活中。希望大家在探索《易经》的过程中,能收获快乐,领悟到生活的真谛,让古老的《易经》在现代社会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你对易经理解是什么概念,欢迎大家加入讨论交流。

0 阅读:0
张总文化

张总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