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短视频,真把我气坏了!一个所谓的西方“学术权威”在国际研讨会上信口雌黄,公然宣称中国易学不过是毫无价值的迷信。然而现实却充满讽刺,在东方,日本的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等高校,对易学的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相关课程吸引着无数学生深入探索;韩国国旗上那简化的四卦,更是无声地诉说着对易学的尊崇。一边诋毁,一边偷师,易学这传承数千年的华夏智慧,何时竟成了他们口中的糟粕?今天,我必须为易学正名,带大家看清它的真正价值!

溯源:上古先哲的智慧传奇
回溯远古,有巢氏受鸟儿筑巢的启发,教会人类搭建房屋,让我们的祖先从此有了遮风挡雨的安身之所;燧人氏偶然发现燧石碰撞生火,便无私地将钻燧取火的方法传授给众人,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而伏羲氏的出现,更是为华夏文明带来了开天辟地般的变革。

伏羲氏每日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他凭借自制的圭表测量太阳光影,运用勾股定律和重差法反复运算,最终精准算出一年有365.25天,这在远古时期堪称一项石破天惊的成就!他还确定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四个关键节气,并将其细化为二十四节气,为农耕文明的有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农民们依据这些节气播种、收获,生活逐渐步入正轨。
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伏羲氏发现万事万物皆有阴阳特性,白天黑夜、太阳月亮、男女皆分阴阳。阴阳相互作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他用横杠标记阴阳,衍生出数,经过反复推演,确定五为变化的中心点,构建起天地运转、时节变化的象数模型,为河图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之后,他又将八个关键节气用阴阳标记表示,得到八卦雏形(☰乾卦、☷坤卦、☳震卦、☴巽卦、☵坎卦、☲离卦、☶艮卦、☱兑卦 )。每个卦由三个爻组成,对应二十四节气,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乾卦代表天,三条阳爻象征着刚健、积极与进取,激励我们在生活中勇往直前;坤卦代表地,三条断开的阴爻寓意柔顺、包容与承载,教导我们要有广阔的胸怀。

传承:千年流转的智慧结晶
自伏羲氏开创易学后,古代贤人们不断对其进行创新演变。历经神农、黄帝、尧、舜等上古圣贤的传承与发展,到了周文王被囚羑里期间,他将八卦两两相重,演绎成六十四卦,并为每一卦撰写了卦辞,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和完善。后来,周公又为爻辞进行了详细的阐释,进一步充实了易学的内涵。直至孔子为易学作传,即《易传》,易学才最终形成了经传合一的完整体系,流传至今。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易学不断与各个领域相互交融。在古代建筑领域,古人建房讲究风水,背后其实是对易学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的实践。比如,房屋选址注重背山面水,背后的山可阻挡北风,前面的水带来生机活力,这与现代生态建筑理念相契合,体现着古人对环境与居住关系的深刻思考。到了唐宋时期,易学与诗词、绘画等艺术形式相互交融。诗人墨客们从易学中汲取灵感,将阴阳变化、天地之道融入诗词创作,赋予作品更深远的意境。画家们则在构图、用色上遵循易学的平衡与和谐原则,使画作富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

科学密码:与现代科学的奇妙呼应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易学的价值愈发凸显,它与现代科学有着诸多相通之处。以量子科学为例,量子科学中的一些前沿理论,如量子纠缠、不确定性原理等,与易学中的某些观点有着奇妙的契合。在量子力学里,粒子的状态在未被观测之前,以概率的方式在多个可能性中跳跃,而无法被准确地刻画,这种不确定性与易学中所强调的世界的变化性和不确定性不谋而合 。易学认为,世间万物皆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就像量子世界里粒子的状态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一样。

再看量子纠缠现象,两个或多个粒子在相互作用后,会形成一种特殊的关联状态,即使它们相隔甚远,对其中一个粒子的操作也会瞬间影响到另一个粒子,这种超距作用仿佛是粒子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的联系。而在易学的观念里,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整个宇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种对世界整体性和相互关联性的认识,与量子纠缠所体现的微观粒子之间的紧密联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从哲学层面来讲,易学中的阴阳学说强调事物的两面性和相互转化,认为世间万物皆可分为阴阳两个方面,阴阳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这种阴阳的平衡与变化构成了宇宙万物运动发展的根本规律。这与现代科学中的辩证思维以及系统论中的整体性、平衡性原理是一致的。例如,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就如同阴阳的相互作用一样,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易学之魂:体用相参,道器交融
《易传》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 ,这深刻揭示了易学的本质与应用。“形而上者谓之道”,易学之道,是宇宙万物运行的根本规律,是对自然、社会、人生的高度抽象与概括。它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现象,是一种高深的哲学思想,体现了易学的“体”,是易学的核心与灵魂。
而“形而下者谓之器”,则是将易学之道落实到具体的事物和实践中,是道的具体呈现。古代的发明创造,从简单的农具到复杂的建筑,都是依据易学的原理和思维,结合实际需求而产生的。这些器具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活生产需要,更蕴含着易学的智慧。比如古代建筑遵循易学中天地和谐、阴阳平衡的理念,通过合理布局房间、选择朝向,实现居住舒适与自然和谐,这就是易学之道在建筑之器上的体现。

“化而裁之谓之变”,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易学强调我们要顺应这种变化,根据具体情况对事物进行调整和变革。在生活中,当我们面临各种变化时,以易学的思维去分析,就能更好地把握时机,做出正确的决策。比如在商业竞争中,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企业家若能运用易学思维,敏锐捕捉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推而行之谓之通”,是将易学的原理和智慧推广应用到各个领域,使其发挥实际作用,实现融会贯通。易学的智慧不仅适用于古代,在现代社会同样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社科,从个人生活到社会发展,易学都能为我们提供独特的视角和方法。
生活智慧:易学在日常中的实用指南
《易传》还提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这高度概括了易学在不同方面的重要作用 。“以言者尚其辞”,意味着易学丰富的卦辞、爻辞等文字内容,是古人智慧的凝练,为我们提供了为人处世、洞察世界的精妙观点。当我们面临复杂的人际关系时,能从这些言辞中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从而化解矛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动者尚其变”,世间万物都在不断运动变化,易学教导我们在行动时要顺应变化、把握时机。比如在创业浪潮中,能够敏锐捕捉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的创业者,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功。

“以制器者尚其象”,古代众多发明创造都源于对易学卦象、自然现象的观察与借鉴。从简单的农具到精巧的建筑,从日常器皿到复杂机械,其背后都有易学思维的影子。例如,古代的房屋建筑遵循着易学中天地和谐、阴阳平衡的理念,讲究坐北朝南,合理布局房间,以达到居住舒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如今,在一些现代建筑设计中,设计师也会从易学的美学观念中汲取灵感,追求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创造出既实用又美观的建筑作品。
而“以卜筮者尚其占”,这是最容易被误解为迷信的部分。人们在面对重大抉择而犹豫不决时,常常会借助卜筮来获取指引。但其实,卜筮并非是毫无根据的盲目猜测,它是一种帮助人们梳理内心想法、洞察事物发展趋势的工具。在进行卜筮时,需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与真诚,因为此时的结果往往反映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潜意识和对事物的本能判断。当然,卜筮的结果不能成为我们做决策的唯一依据,它只是提供一种参考,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我们自己手中。这就要求我们在借助卜筮时,要保持理性和清醒的头脑,不盲目迷信,不被其左右。

同时,我们在借助易学智慧时,也要警惕自身的“贪嗔痴”。就像佛家所讲,过度的贪婪会让我们在解读易学、运用其指导生活时,只看到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而忽视潜在的风险和问题。比如在投资中,若一味追求高额回报,仅凭易学的某种解读就盲目投入,而不考虑市场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很可能会遭受巨大的损失。对事物的过度执着也会影响我们对易学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我们应该学会灵活变通,认识到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没有绝对的定式。当我们依据易学的指引行动却遭遇挫折时,不应固执己见,而要反思自己是否顺应了变化,及时调整策略。

易学,绝非迷信,它是古人运用超凡的科学思维,历经无数次细致入微的观察、条分缕析的归纳、环环相扣的推理,才凝结而成的智慧硕果,是一门融合深厚哲学思想与丰富实践经验的大学问。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在上下五千年的漫长岁月里,无论遭遇多少风雨,中华文化始终坚韧不拔,从未中断,而易学就像一颗耀眼的明珠,贯穿始终,熠熠生辉,默默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可如今,当我们看到西方学者肆意诋毁,易学被误解为迷信,怎能不感到痛心疾首?这不仅是对易学的亵渎,更是对我们整个民族文化的不尊重!我们作为中华儿女,流淌着先辈的热血,站在先辈们用智慧和汗水铺就的文化厚土之上,难道能眼睁睁看着老祖宗留下的瑰宝蒙尘吗?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是我们刻不容缓的神圣使命,是我们对先辈的交代,也是我们对后世子孙的责任!
让我们即刻行动起来,深入探寻易学的奥秘,将这份古老而璀璨的智慧传递给更多人。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心中燃烧着守护文化的热血,认同易学的价值,认可我们守护传统文化的信念,请点赞这篇文章,把它转发给身边的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让易学的光芒穿透误解的阴霾,照亮更多角落,让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隅翁
用现代的事很难去还原极其古老的易八卦,这需要重建象,梳理清八卦作结绳记事,讲好证据链~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
隅翁
需要重建易的象,才能证实以制器者尚其象。伏羲始作八卦作结绳而为网罟,重点在于创造了以八卦作结绳记事,开创了数千年的上古结绳而治。易系统还是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易的核心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