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为国埋名30年,没见父亲最后一面,愿望是:山那边和回故乡

疯说时尚达人 2025-02-12 03:50:32

黄旭华老先生走了,享年99岁了。武汉的鲜花卖光了、街头追悼的人挤满了、大家泪流满面、痛苦万分,真情的跪地悼念……

也许很多人对这个名字不熟悉,但他是中国“核潜艇之父”,让我们国家成为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让我们国家挺直了脊梁。

他,乃是我国当之无愧的共和国勋章以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荣膺者,亦是中国工程院首批备受尊崇的院士,更是被誉为我国核潜艇之父的伟大人物。

黄旭华,这位杰出的科学家,将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祖国的科技事业。在那个科技基础薄弱、资源匮乏的年代,他毅然挺身而出,肩负起了研发核潜艇的艰巨使命。

为了实现我国核潜艇从无到有的突破,黄旭华带领着团队日夜奋战。他们面临着无数的技术难题,却从未有过丝毫退缩。没有国外的技术参考,他们就自己摸索;缺乏先进的实验设备,他们就凭借着智慧和毅力创造条件。就如同在计算核潜艇的各项数据时,他们依靠着算盘和计算尺,硬是完成了复杂而精确的运算。

在漫长的研发过程中,黄旭华长期隐姓埋名,远离家人,默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错过了与家人团聚的温馨时光,却为国家铸就了坚不可摧的海防长城。

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一同来回顾他那满是奉献与拼搏的一生,感受他那无私无畏的爱国情怀和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力量。

为了国家的利益,默默隐姓埋名长大 30 年之久。在这漫长的 30 年里,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核潜艇的研发工作中,将个人的情感和家庭的牵挂深深埋藏在心底。

他甚至没能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这成为了他心中永远的痛和遗憾。在那个关键的时刻,他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重于一切,国家的需要超越了个人的情感诉求。尽管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愧疚,但他依然坚定地选择留在工作岗位上,为了国家的核潜艇事业不懈奋斗。

他的愿望,简单而又深沉,那就是“山那边”和“回故乡”。“山那边”或许代表着他对核潜艇事业成功的不懈追求,象征着翻过重重困难和技术壁垒,到达成功的彼岸。他渴望看到我国的核潜艇技术能够不断突破,能够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而“回故乡”,则饱含着他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和思念。故乡的山水、亲人和儿时的回忆,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那是他心灵的港湾,是他在艰苦工作中温暖的慰藉。然而,为了国家,他只能将这份思念深埋心底,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荣归故里。

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有无数像他这样的英雄,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舍弃了个人的小利,成就了国家的大利。从社会的角度而言,他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拼搏。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他的坚守和付出,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那就是家国情怀,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

黄旭华老先生走了,他穿着衬衫、马甲、外套,还有那条平日里不舍的穿的真丝裤子。身披党旗、鲜花摆成潜水艇的形状,众人深深地鞠躬表示悼念。

黄旭华的女儿说,父亲的寿衣包含了家人的爱和牵挂。因为他怕冷,所以母亲给父亲穿的多了一些。一边穿一边说,他怕冷,多穿点就不那么冷了。

那条真丝裤子,他说他一直不舍的穿。听到黄旭华女儿的话,突然觉得好感动。这么伟大的核潜艇之父,在生活中格外节俭,甚至他和母亲去参观核潜艇,都亲自买票。

我们一定不能忘记他,吊唁厅里低声放着《送别》。送别是黄旭华最喜欢的歌,在他的遗体四周,用鲜花摆成了潜艇和海浪的形状。

很多市民都自然的来参加黄旭华先生的送别仪式了,有市民带着两个孩子在武昌殡仪馆门口、为黄老师送别。

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习黄老先生的精神,将来为国家做出贡献。黄老先生走了,但是精神长存!

0 阅读:0
疯说时尚达人

疯说时尚达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