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美国坐不住了?多家科技巨头联手呼吁,直指中国机器人产业

天机调茶局 2025-03-27 23:13:19

香港知名国际媒体《南华早报》报道:最近,一则来自大洋彼岸的消息引发了国内科技圈的广泛关注。包括特斯拉、波士顿动力在内的多家美国顶尖机器人公司,正联手向美国政府施压,呼吁制定一项国家级的机器人发展战略,以应对来自中国日益激烈的竞争。

这不禁让人想起上世纪美苏之间的太空竞赛,如今,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中美之间的科技较量似乎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曾经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占据先发优势的美国,如今为何如此焦虑?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又有哪些值得他们警惕的成就?

“美国制造”的辉煌与隐忧

提到机器人,或许很多人会首先想到科幻电影中的未来场景。但事实上,机器人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工业生产领域。早在1961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就率先在新泽西州的工厂部署了工业机器人,开启了工业自动化的序幕。

然而,正如Apptronik的CEO杰夫·卡德纳斯所言,美国并没有守住这份早期的领先优势。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日本和欧洲在工业机器人领域迅速崛起,占据了主导地位。如今,这两大经济体依然是全球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强大力量。

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新一轮的机器人竞赛已经拉开帷幕。卡德纳斯认为,这场新的竞赛“胜负未定”,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一定的优势,并且正在制造一些“世界上最好的机器人”。但他同时也强调,如果美国想要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就必须制定一项国家战略。

中国力量的崛起,让美国感到“芒刺在背”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曾经的机器人强国美国如此坐立不安,甚至需要动用国家战略来应对呢?答案显而易见——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崛起。

根据德国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数据,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2023年,中国工厂和其他工业环境中的机器人保有量约为180万台。虽然目前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仍由日本和欧洲的制造商主导,但中国本土制造商的市场份额已经增长到大约一半。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正在积极将机器人技术与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相结合。中国已将人形机器人视为未来科技的前沿领域,并批准了一项高达1380亿美元的国家风险投资基金,重点投资于机器人、人工智能和其他尖端创新技术。

今年年初,在中国的农历新年联欢晚会上,中国本土企业宇树科技(Unitree Robotics)展示了其研发的机器人“军团”,它们整齐划一地跳舞、挥手、转动丝巾,这无疑极大地提升了中国民众的民族自豪感,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其目标直指美国的波士顿动力等行业巨头。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优先推动数字技术与制造业和市场优势相结合,包括发展智能机器人和智能网联汽车。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机器人产业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规划。美国科技巨头的集体“焦虑”面对中国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美国的科技巨头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特斯拉的Optimus Engineering部门经理乔纳森·陈就指出,制造能力将是国家竞争的关键。“你创造了机器人,问题是谁能大规模生产它们?”

美国先进自动化协会也明确表示,一项国家战略将有助于美国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并推动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的“物理体现”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该协会强调,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计划。

该协会在一份声明中警告称,如果没有这样的领导,美国不仅会输掉机器人竞赛,还会输掉人工智能竞赛。他们建议通过税收激励来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同时建立联邦资助的培训项目,并为学术研究和商业创新提供资金。他们认为,成立一个新的联邦机器人办公室是必要的,部分原因在于“该领域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以及技术的“日益复杂”。

伊利诺伊州民主党众议员拉贾·克里希纳莫提也认为,美国目前在机器人领域仍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公司“非常优秀”,并且中国正在“非常迅速地投入大量资源”。因此,美国需要保持其创新能力和创业文化。

国家战略能否成为美国的“救命稻草”?

面对中国在机器人领域的快速崛起,美国企业和政界人士的担忧不无道理。历史上,美国曾在多个科技领域引领全球,但近年来,尤其是在新兴技术领域,中国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势头和追赶能力。

美国机器人企业呼吁的国家战略,其核心在于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整合美国在人工智能、制造、科研等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从而在未来的全球机器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Apptronik的CEO卡德纳斯认为,美国的国家战略可以帮助激励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同时促进新一代机器人工程师和科学家的教育。他相信,人形机器人将在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能够激发公众的想象力。

中国应如何应对这场“科技长跑”?

面对美国可能出台的国家级机器人战略,中国无疑需要保持高度警惕和战略定力。我们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应继续坚持以下几个方面:

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尤其是在核心零部件、关键算法等领域,要努力实现自主可控,避免受制于人。

强化产业链协同: 推动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形成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 培养本土优秀的机器人研发和应用人才,同时积极引进国际顶尖人才。

拓展应用场景: 除了工业领域,还要积极探索机器人在医疗、养老、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扩大市场需求。

加强国际合作: 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稍作小结

美国机器人企业集体呼吁国家战略,无疑是对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成就的一种肯定,同时也预示着未来全球机器人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对于中国而言,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这场“科技长跑”中赢得最终的胜利,真正实现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的转变。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不仅能在国内看到更多先进的中国制造机器人,也能在世界的舞台上看到更多中国“智”造的身影!

0 阅读:5
天机调茶局

天机调茶局

南航博士/不一样的国际视角/基于事实的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