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一篇旧文承载着往昔的记忆与情怀。那篇《大赛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曾刊登在《中国钢笔书法》杂志2001年第12期的【艺苑茶座】栏目之中。当时,怀着对书法的热爱与分享的热忱,将自己在书法大赛中的所感所悟付诸笔端。如今,时光悠悠流转,再次翻出这篇旧作,并作了多次打磨,决定把它传于此处,与众多朋友一同分享,满心期待大家能够喜欢,在文字间感受我曾经的那段独特经历 。
书法赛事,早已深深融入我的生活,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回首过往,其中的酸甜苦辣,实非三言两语能够道尽。就如同那广为传唱的歌谣所唱:“生活是一团麻,有彷徨、困惑,也有解不开的疙瘩,生活是七彩带,丰富多彩”。在追求书法艺术的道路上,成功的那一刻,心中百感交集,多年的努力与付出在瞬间得到了回报,激动与喜悦难以抑制;而当遭遇失落,满心的期待落空,我便沉默寡言,将自己沉浸在失落的情绪之中,独自舔舐伤口。兴奋时,滚烫的热泪夺眶而出,肆意地流淌在脸颊;气愤时,那些不文明的粗话也会脱口而出,“操他祖宗八代”,只为发泄内心的愤懑。为了参加大赛,我常常通宵达旦地创作,废寝忘食,饿了就用开水勉强充饥。有一次身患重病,身体极度虚弱,连续几天卧床不起,粒米未进,但心中仍挂念着书法创作。陷入沉思时,更是忘却了时间与周围的一切,完全沉浸在书法的世界里,甚至对家庭琐事也无暇顾及。而当创作灵感涌现,兴趣正浓时,我便疯狂至极,一口气写上几幅,甚至几十幅作品,用这些话语来形容我对书法的痴迷程度,丝毫也不为过。在过去的十年间,我怀着对书法的执着与热爱,积极投身于各种大赛,前前后后参加了数十次之多。每一次参赛的经历,无论是作品与书论入选、获奖,还是发表、入典的详细情况,我都认真地记录下来,存入本人档案之中。我想,这些记录不仅仅是我个人书法历程的见证,更是一份特殊的遗产,待我离去之后,留给我的后人去评说,让他们知晓先辈在书法之路上的奋斗与坚持。
犹记得1988年,那时我刚刚踏入书法的世界,对书坛的种种规则与乱象还一无所知。满心期待着通过参加比赛来提升自己、展示自己,却未曾料到,初涉书坛便上当受骗。我将上百元的钞票送出,本以为是参加正规的赛事,能够得到公正的评判与认可,结果却如打水漂一般,一无所获。对于当时每月收入只有近百元的我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那可是我辛苦工作一个月的血汗钱啊,就这么轻易地被骗走了。无奈之下,我只能借酒消愁,试图用酒精来麻痹自己内心的痛苦与愤怒,可没想到却是“举杯消愁愁更愁”。那一刻,我心中充满了对那些书坛痞子的痛恨,很想用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你他妈的,真他妈的,在他妈的,就他妈的。”来狠狠地诅咒他们,以解我心头之恨。

1991年5月,我与兄弟老五一同前往长沙观展领奖,那一次的经历,真可谓是充满了戏剧性,仿佛是命运在故意作弄人生。我们从韶山返回长沙时,已是下午上四点多。当时长途交通车稀少,错过班车只有等到次日,而身上的钱又不够再住一个晚上。正当我们焦急万分之时,天色突然发生了变化,天空瞬间变得一片漆黑,紧接着便下起了黄沙。当地的湘人说,这是沙尘暴,我只听说北方常有沙尘暴,怎么也想不到在南方竟然也能遇到,心中将信将疑。然而,事实摆在眼前,不容置疑。不一会儿,大雨倾盆而下,我们无奈之下,只好爬上一部放空去长沙的解放牌大货车车厢。在风雨中,我们被淋了整整两个小时,那种寒冷与无助至今仍记忆犹新。好不容易到了长沙,雨停了,风也住了,我心中的委屈与愤怒再也压抑不住,放胆骂了一声:“老天爷简直瞎了眼睛,岂能与我们开如此玩笑。”从长沙返回武汉的路上,我们顺道游览岳阳。本想着在旅途中放松一下心情,却没想到遭遇了火车客运高峰季节。一路上,车厢里拥挤不堪,我只能双腿站着,随着火车的颠簸,双腿渐渐发抖、发肿。回到家后,我累得精疲力竭,整整睡了一天一夜。在途中,我还不慎遗失了一件羊毛衣,可带回来的却是一本厚厚的《马年中国硬笔书法艺术家精品集》,看着这本凝聚着众多书法爱好者心血的作品集,再想想自己一路上的遭遇,心中真是哭笑不得。
1992年6月,命运再次与我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我在下班的路上,意外地被火车撞伤腰椎。那一刻,巨大的疼痛瞬间袭来,整个人仿佛坠入了无尽的黑暗深渊。治疗与休息的过程漫长而痛苦,近一年的时间里,我都在与伤痛作斗争,那种滋味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几幅被火车撞破的硬笔书法作品,成为了那段痛苦经历的最好见证。当时,我所写的内容是朱森先生的四时读书乐诗四首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后来其中一幅 “春之乐”诗被本地报刊发表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则在全国赛中评为二等奖,并被入选《中国硬笔书法艺术家精品》一书。这两件作品的意外收获,让我在伤痛中感受到了一丝慰藉。剩下的几件作品,我视若珍宝,再也舍不得往外送了,决定留着它们作为永久的纪念。1995年7月,我的行书作品《黄河颂》在第六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并且入编《钢笔书法获奖作品赏评》,还得到了王正良主编的赏评。这一荣誉让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和格外的欣慰,多年的努力与坚持终于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对书法的热爱丝毫未减,仍然坚持每日临池不辍,积极参加各种赛事。每当我的书作获奖、入书或者见报端时,同仁们都会纷纷为我喝彩。我与他们一同分享这份快乐,在彼此的交流与鼓励中,共同进步。所在单位也非常器重我,不仅给我颁发奖励,还为我提供了更多练笔的机会,让我能够在书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同时,也有许多书法爱好者通过来信来函的方式与我交友、求字。我认为这是一种难得的缘分,是“以书会友”的好机会,对我来说十分有益,所以我都十分珍视,积极与他们交往。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地来函邀请我参加征稿入集、上网联谊的活动也日益增多。对于这些邀请,我秉持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从中也收获了不少乐趣。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身边人不理解的情况。他们言辞抨击,有的话语虽然忠言逆耳,但我能理解他们的出发点;可有的却明显不怀好意。他们常常说,当今世上的人都以金钱利益为驱动,无论是国家书协还是省书协,似乎都是以获取实惠为目的。对于这些言论,我这个已过不惑之年的人来说,都能够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去谅解。我深知,自己追求书法艺术的初心从未改变,无论外界如何评价,我都将坚定地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
2025年4月16日于荟港尊邸
作者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