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信即是练笔》:汪曾祺对写作的认真与严谨

李淑媛 2024-04-30 11:23:02

《汪曾祺文库本·写信即是练笔》是金城出版社发行的一套《汪曾祺文库本》中的一本,其中收录了60多封汪曾祺分别写给夫人、友人、师长、亲戚等人的书信。这些书信的字里行间不仅饱含真情实感,而且充分体现出了他对写作认真与严谨的态度,以及他身为作家的社会责任感。

《汪曾祺文库本·写信即是练笔》

据了解,文库本是源自德国、日本的一种图书出版形式,一般为平装64开,以开本小、易于携带、方便阅读、定价低为主要特点。汪曾祺的作品非常适合做成文库本。不仅因为其篇幅短小、读者众多,也因为文库本的形式更契合汪曾祺文字闲适、淡雅的气质。而这本《汪曾祺文库本·写信即是练笔》方便读者随身携带,闲暇时候翻开一篇他的书信,可以从中认识到一个与其小说中表现出来的风格不太一样,更真实、更贴近生活的汪曾祺。且据编者杨早在序言中介绍,汪曾祺自己并不注重信件的留存。如今读者能看到本书中收录的诸多信件,还要感谢其他收信人的妥善保管和提供。

中国当代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汪曾祺

我发觉,汪曾祺对于撰写文字都是很认真的,如他在《汪曾祺文库本·写信即是练笔》中所说,随便写一封信,写一个便条,在文字上都不能马虎,“遇笔研便当起矜庄想”。这要养成习惯。其实,我对于写信还是很怀念的。我不知道现在的学生还写不写信,毕竟如今用微信之类的即时通讯软件,不管距离多远,无论是发文字还是语音,都又快捷又方便。但我上学的时候还没有手机,因此很喜欢和朋友通信。尤其是我的男闺蜜由于考上了外地的学校,只有寒暑假才回北京,平时只能靠书信联系。至今,我还保留着一摞朋友寄来的信件,十几年来多次搬家都不舍得丢弃。我早已不记得当年都在信中写过些什么,想必也是在信中向众人倾诉着心声吧?

在阅读这本《汪曾祺文库本·写信即是练笔》时,我能明显感觉到汪曾祺在写给不同人的信件中,流露出来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他写给夫人施松卿的信中,不仅有工作行程的报备与总结,而且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他明明只是出访美国三个多月,竟然写了那么多信,仿佛去了三年一般。想来如果是生活在如今这般通讯发达的时代,出国时的他恐怕会天天和夫人视频通话吧?

在汪曾祺写给夫人的信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他曾在多封信中提及的那篇演讲稿:《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很庆幸竟然在1987年10月30日他写给夫人的信中看到了全文,在他此前的信件中多次提及这个演讲题目时,我还曾想上网搜一下全文。我如此在意这个话题,是因为在读汪曾祺的《人间至味》时,我就觉得他是一位很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写出来的文章不只是为了赚钱糊口,同时也考虑到了带给读者的影响。

正如汪曾祺在那篇演讲稿中所说,“我认为文学应该对人的情操有所影响,比如关心人,感到希望,发现生活是充满诗意的,等等。但是这种影响是很间接的,潜在的,不可能像阿司匹林治感冒那样有效。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滋润人心。”他的这种思想观念,恐怕是当今很多也被称为“作家”的网络小说作者完全不曾考虑过的。否则网上就不会有那么多无脑、把伪科学当真理、逻辑不通的烂小说了。

和写给夫人的信总是诉说着日常琐事不同,在《汪曾祺文库本·写信即是练笔》中,汪曾祺写给友人的信则显得有点任性,俨然把写信当成了发泄情绪的通道。既有倾诉心中苦闷甚至责怪友人的时候,又有幽默自嘲的瞬间,还有抱怨寂寞的时刻。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他在写给朱奎元的信中提及遇到张静之一事。他把自己跟张静之走在一起的画面比作“一个不加釉的土罐子旁边放一朵大红玫瑰花。”当时,他因为前一天晚上喝醉了,尚处于昏昏沉沉的状态。而张静之穿着华丽的衣服,如夏天上午九点钟的太阳里的瓶供。用汪曾祺的话说,那时叫住他的不是她,而是她的美。虽然只是寥寥数语,却把当时他们二人的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1944年5月9日汪曾祺致朱奎元信件原稿

在写给另一位友人朱德熙的信中,除了经常谈起买菜做饭的事,最重要的还是关于阅读和写作。有一次,汪曾祺称想写关于瓢虫的诗,但忘了几星瓢虫是害虫。他问友人身边有没有昆虫学家,能否找本瓢虫著作来看看?我很钦佩他对于写作如此认真、严谨的态度。如果汪曾祺可以享受到现在这么方便的互联网,不知道他会借助网络查证些什么内容,又会基于查到的内容写出什么样的经典名作呢?

总之,我是在接连看完了《汪曾祺文库本》中的《聊斋新义》和《人间至味》后,再看的这本《写信即是练笔》。感觉如果是先看这本书,然后再读另外两本,或许会对书中收录的那些作品理解得更透彻一点。通过这本书,最关键的是让我更明确地认识到:汪曾祺是一位非常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他对写作认真、严谨的态度,值得后辈们学习并践行!(作者:李淑媛)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