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得是鲁豫出手!没有人可以笑着走出贾玲这个采访,句句戳中心窝

古韵今枫 2025-01-21 18:01:22

贾玲站在商场活动现场,一身简约的装扮,几乎素颜示人。

她轻声对粉丝们说:“记得P图哦。”

这句话瞬间引爆了现场,也引发了网上的热议。

人们关注的不是她的幽默,而是她那似乎又圆了一圈的身材。

从年初宣称“暴瘦百斤”,到如今“圆润回归”,短短几个月,贾玲的身材变化让人惊讶不已。

这也让人们开始思考,舞台背后的贾玲,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贾玲从小就怀揣着舞蹈梦,但身材问题却成了她追梦路上的第一道坎。

老师告诉她,以她的体型,无法成为一名专业的舞者。

这对年轻的贾玲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但她并没有因此放弃,反而转战表演领域,希望借此绽放自己的才华。

中戏与北电的接连碰壁,并未将她击倒,反而让她变得更加坚韧。

命运总是充满意外,一次阴差阳错的电话,让贾玲意外地踏上了喜剧的道路。

在冯巩的指引下,贾玲正式进入了喜剧圈。

初入行时,她面临着重重挑战。

为了博观众一笑,她甘愿放下身段,扮演各种角色。

随着演艺事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她的体重也逐渐增加。

渐渐地,“胖妞”、“笑点担当”等标签贴在了她身上。

这些标签既是对她喜剧天赋的认可,也是对她的一种束缚。

徐峥曾说过,喜剧演员最容易被“定型”,这既是光环,也是羁绊。

但贾玲明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作品的积累,这些标签终会随风而去。

她一直在用自己的作品和行动,努力撕掉这些标签,展现自己更加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多面的艺术潜能。

2021年春节档,电影《你好,李焕英》横空出世,直接把贾玲捧上了中国电影史票房最高女导演的宝座。

这部电影充满了她对母亲的深情回忆,上映后直击观众的心窝,票房和口碑一路飙升。

然而,就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贾玲却感到迷茫。

在鲁豫的访谈中,她坦诚地说:“《你好,李焕英》之后,我感觉像做了一场梦,所有的梦想都实现了,结果现在不知道该往哪儿走了。”

这段话道出了她内心的困惑。

梦想实现了,接下来该怎么做?

人生的方向在哪里?

这些问题一度让她头疼不已。

好在,观众的力量是巨大的。

因为这部电影,有人改变了回家的路,有人与母亲和解了。

贾玲感受到了电影的巨大能量和温暖,也找到了新的方向。

她明白了,自己还能给观众带来更多,用作品传递爱、温暖和希望。

于是,《热辣滚烫》应运而生。

这部电影是贾玲从生活中悟出来的。

音乐人赵英俊的离世,让她深刻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

她想告诉所有人:活着,就是赢了;活着,就是走运!

拍《热辣滚烫》时,贾玲拼尽全力减重,时间紧任务重,个中滋味只有她自己最清楚。

网上那些关于她外貌的评论,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但她没有放弃,心里有一股劲儿,知道自己正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要用作品给那些在生活中拼搏的人打气。

在鲁豫的访谈中,贾玲坦言,《热辣滚烫》并不是教人怎么减肥的。

她承认,为了电影,自己胖得没边儿了,但那时候大家心疼她的身体,没有人过多指责她。

这让贾玲明白了,观众的善心和理解,才是她创作的最大动力。

从《你好,李焕英》到《热辣滚烫》,贾玲从喜剧演员变成了电影导演,不仅逗乐了观众,还能演绎复杂的角色,拍摄有深度的作品。

然而,《热辣滚烫》的成功也让贾玲陷入了新的思考。

她意识到,光顾着观众,也要考虑自己的感受。

她说,以后创作时,得多想想“贾玲”自己,好好活着,这或许就是她创作的新方向。

重视个人感受后,贾玲在构思未来作品时有了新想法。

她思考着,《转念花开》这部剧是否可以尝试制作一个不亲自上阵的版本。

这是她想要打破常规,挖掘更多创作潜能的举措。

同时,她也打算从演员身份中抽身,更专心地当导演和编剧,用更客观的眼光去把控作品。

说到“终极梦想”,贾玲想拍一部情景喜剧,贴近民生,聊聊健康、养老、创业这些老百姓关心的事。

她想用“单元剧”的形式,从体检到女性健康,从老人生活到创业指南,涵盖方方面面,看得出她对现实社会的关注和对大众的关心。

她还打算请一些国民度高、有影响力的演员来演,这肯定能让作品的影响力更上一层楼,把社会议题传递给更多人。

贾玲的创作动力,归根结底还是来自观众。

她对“情”的执着,全写在了作品里,让她能与观众产生共鸣,摸到他们心里的需求。

就像她说的:“我为啥创作?

还不是因为观众,我就能看见他们。”

这种与观众的共鸣,是她创作的灵魂,也是作品打动人的关键。

通过鲁豫的对话,我们看到了贾玲心底的真实情感。

拍《你好,李焕英》那会儿,她经常感到孤单。

她有很多话想说,却没有人能够理解,这让她感到迷茫和无助。

她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因为知识储备不够,于是开始了大量的学习,阅读专业书籍,观看经典电影,甚至研读好莱坞编剧手册。

然而,她最终发现,这些都不是她真正想要的。

训练结束后,她孤零零地坐着,目光空洞,仿佛心中所想无人能解,也无人能与之共谈。

这份孤寂并非源于外界的疏远,而是来自她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及内心深处想要表达自我的渴望。

她热切希望通过作品传达自己的情感与见解,但遗憾的是,至今尚未寻得恰当的语言和途径。

然而,贾玲并未被这份孤独所击垮。

经过持续不断的学习与自我审视,她逐渐明晰了自己的创作道路。

大冰讲述的一位医生的事迹深深打动了她,这位医生即便身患绝症,依旧心系病患,其无私奉献的精神让贾玲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她心中萌生了一个念头,将来定要拍摄一部关于这位医生的影片,即便不全面展现他的生平,也要把他的精神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

这或许也预示着贾玲未来的创作将更加关注人性、关注社会现实,并尝试用更深刻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贾玲的事业和个人成长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无名喜剧人到票房女王,她的成功绝非偶然。

她一往无前,面对种种困难和指责,从未有过退缩。

体重减轻百斤,这不仅是外在容貌的革新,更是内心世界的升华。

尽管面对外貌上的质疑,她依然毫不动摇,用实际表现来证实:身材绝不是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

她从“女汉子”的形象转变为“女神”,展现了女性多样化的魅力。

台上她风趣幽默,电影里她情感深沉,生活中她保持真我,这样的贾玲更显内涵,更贴近人心。

《你好,李焕英》的辉煌曾让她陷入困惑,但观众的支持让她重寻方向,她誓要用作品传递温暖与希望。

如今的她,更加注重个人感受,珍视眼前每一刻,领悟了生命的真谛。

至于综艺节目,她直言“未曾考虑”,这或许意味着她将全力以赴于电影事业,精心打造更多精品。

贾玲火了,不光因为票房炸裂,更因她对喜剧的痴情、懂观众的心,还有那股子不断挑战自我的劲儿。

胖瘦不论,她的真本事和好性格才是圈粉的王牌。

乐观、善良的她,作品里满满都是爱,激人追梦。

盼着贾玲以后佳作连连,啥领域都玩得转!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1
古韵今枫

古韵今枫

吴梦洁说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