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贫的焦晃:被两任妻子抛弃、得白血病险自杀,却一生不接广告

鱼丫 2024-12-25 09:45:51

焦晃,这个名字在中国影视界就像一颗熠熠生辉的星辰,不管你是戏剧迷,还是电视剧爱好者,总会对他有些许印象,他的一生,好似为表演而生,又被艺术浇灌成了一棵常青树,从话剧舞台到荧屏帝王,他用坚韧与才华写下了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你说,这样的人物,是不是值得我们多聊聊?

要说他的起点,那可不简单,北京辟才胡同,一条光听名字就觉得有文化气息的小巷子,那里就是焦晃的故乡,而他的家庭更是书香门第,一个经济学家父亲,一个教师母亲,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小小年纪的焦晃耳濡目染,自然也沾上了几分文人的风骨,可别以为这是一帆风顺的童年,当时正值战乱时期,他随家人频繁迁徙,北京、重庆、南京,到处都是他们短暂安身之地,但这些经历啊,却让他见识到了不同地域间浓烈又鲜明的人文特色,有时候想想,也许正是这一段辗转漂泊,为日后那个千面演员埋下了伏笔。

小学四年级那会儿,说来也巧,他因为普通话比其他孩子标准,被老师推荐进校话剧社,第一次站上舞台,小小少年却一点都不怯场,那股天赋和热情一下子显露无遗,就这样种下一颗关于表演艺术的梦想种子,其实当时没人想到,这一刻居然决定了他整个人生轨迹,你说命运奇妙不奇妙?反正我是真服气。

等到1955年,高中毕业后的焦晃做出了一个看似冒险但其实深思熟虑的决定——报考上海戏剧学院,要知道,当时父亲可是希望他能按部就班读个“稳妥”的专业,比如工程或者经济,可谁曾想这个刚满十八岁的大男孩偏偏选择了一条完全不同寻常的路,我跟你讲,这事搁现在可能还算平常,但在那个年代,不啻于一次叛逆革命,不过呢,人家最后真考上了,而且成绩优异,把“叛逆”活成一种实力。

进入上戏后,那真叫一个如鱼得水,各位,如果你觉得天赋已经够用了,那真低估他的努力劲头,在苏联专家列普科夫斯卡娅指导下,年轻的焦晃把每一天都过得充实极了,对基本功训练那叫一个认真,还记得吗?他说过一句特别扎心的话,大意就是,“没有技巧只靠灵感,就是耍流氓”,这句话放今天,也是送给那些偷懒应付工作的人的警钟啊!后来,通过朱端钧导演提携,他首次参演《年轻的一代》,虽然只是新人,但表现丝毫没拉胯,可以这么说吧,上戏四年的学习彻底奠定了他日后的事业基础。

不过接下来嘛,可没那么顺利啦,人生总免不了波折,其中最惨痛的一段非1966年至1975年的十载浮沉莫属,说白了,就是赶上特殊历史时期呗,全体知识分子都不能幸免,更别提像焦晃这样顶着“文艺工作者”标签的人,本来嘛,以为自己可以一直钻研角色塑造,却被迫离开喜爱的舞台去干各种杂活儿,不瞒你们,当初很多同行直接改行另谋出路去了,但咱们老爷子硬是不松口,坚持留守单位等待机会,用如今流行的话来说,就叫“不忘初心”。

那阵子的生活苦归苦,却逼出了另外一种智慧,因为无法登台表演,所以空闲时间统统花在阅读和积累素材方面,《资本论》翻完一本再接着抄笔记;莎士比亚全集琢磨透之后,还跑去研究契诃夫,总之,只要能学东西,无论冷门热门全部拿来细嚼慢咽,与其抱怨命运捉弄,不如暗自精进内力,再遇风云变幻的时候才能临危不惧,你是不是也觉得这种豁达简直太难得?

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新旧秩序逐步重建恢复,此前受压抑已久的大批艺术人才终于重新焕发光彩,而此时站出来扛起大旗之一便包括我们的主角——焦晃先生。

0 阅读:3
鱼丫

鱼丫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