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许世友回乡,与亲三叔对视一眼就拔刀,老母亲赶忙下跪阻止

霭云深处 2025-01-17 11:41:13

1952年秋,开国上将许世友首次返乡探亲,这时他离乡已经30多年。

消息一传开,村里炸开了锅,乡亲们更是早早聚集在他家门前,想一睹这位传奇将军的风采。

但一众热情期盼的人中,有个人却格外特殊。

他的眼神游离不定,心情更是与众人截然不同,他害怕许世友归乡。

这个人就是许存礼,许世友的亲叔叔。

果然,他的害怕还是成了真,许世友后看见他后就拔枪,最后,还是许世友母亲跪下才阻止了这一切。

那么,许世友为何要对自己的亲叔叔拔枪?一家人背后又有着怎么的恩怨?

将军归乡

1952年秋,河南新县的许家洼,因为一个人的到来,迎来了几十年来最热闹的一天。

这个人就是许世友上将,他已经离家三十多年。

乡亲们得知这一消息后,扶老携幼,都涌向许世友的老宅,希望能见一见他。

许世友将军重返故乡也十分激动,看见迎接他的乡亲们更是感慨万千。

随后,他挨个儿和大家握手寒暄,而不远处的大锅里,有人正在忙碌着准备饭菜。

之后,乡亲们围坐一起,端起酒碗齐声祝贺着:“许司令,欢迎回家!”

许世友也举杯爽朗地回应:“感谢乡亲们,今天咱不醉不归!”

就在这一片热闹喧嚣中,许世友的目光越过了人群,忽然凝固在某个角落。

接着他站起身,直奔那道身影而去,大家看见他的动作也不约而同地静了下来。

“许存礼!”许世友的声音响彻全场,带着一种令人胆寒的威压。

他开口点名的瞬间,门后那个佝偻的男人猛地抖了一下,仿佛被雷劈中一般。

许存礼,这个名字在村里人尽皆知,他作为曾经的保长,早已在大家心中留下了恶名。

此刻,许存礼被点出名字,只觉得一阵眩晕,他努力挤出一丝讨好的笑:“侄子,我……我听说你回来了,特地来看看你”。

话音未落,他的笑容便僵在脸上,因为许世友快步上前,一把揪住了他的衣领,把他从门后拎了出来。

众人看着这一幕,无人敢上前劝阻,甚至连咳嗽一声都觉得不合时宜。

“你认得我是谁吗?”许世友的目光直直地刺向许存礼质问道。

“认得,认得啊……你是我侄儿……”许存礼结结巴巴地答道,语气里带着几分谄媚和试探,。

“既然认得,那你可记得你做过什么?”许世友的手一松,许存礼踉跄了两步,但没有逃脱的机会。

闻言许存礼低下头,双手握紧,嘴唇蠕动着,却发不出声音。

他当然记得,他作为保障的那些年,为了讨好当权者,搜捕红军,甚至残害无辜百姓。

他记得曾命令手下追捕许世友,导致两名红军战士为掩护许世友而惨死。

他更记得对这个侄儿的母亲也不曾伸出援手,反而处处为难。

眼看他都记得,许世友也不再掩饰自己的怒气,他表示血债血还,自己要替死去的战友来清算一下。

说完后许世友伸手去摸腰间的军刀,他的动作果断而坚决,带着一股不可阻挡的气势。

这让许存礼的双腿再也支撑不住身体,“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侄子,侄子啊,我那时候也是被逼的啊!我……我没办法啊……”

围观的人群目睹这一切,则无一人敢发声,毕竟许存礼确实做了很多让人痛恨的事情。

但就在刀锋即将出鞘的瞬间,一声急切的呼喊从屋内传来,打破了这一触即发的紧张局面。

阻止的人正是许世友的母亲。

母亲跪阻

看的母亲出来后,许世友连忙向母亲走去,却被许母拦下。

老太太直直地站在他面前,一只手颤抖着抓住了儿子的手腕,另一只手用力杵着拐杖,他望向自己的儿子,里面有慈爱,有责备,还有无法言说的痛楚。

“世友啊…今天是咱家团圆的日子,是你这么多年第一次回来,我盼这一天盼了多少年,你要杀他……你就先杀了我吧!”

话音未落,许母猛地跪了下去,她的动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连许世友都怔住了。

许世友急忙俯身想将母亲扶起,可老太太却倔强地跪在那里,一动不动。

“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娘求你了,你是当官的人,是咱村的骄傲,可我不想你今天在这沾上血,坏了家里的喜事!”

许世友的手僵在半空,他紧咬着牙,目光从母亲的脸上移开,落到身后跪在地上的许存礼身上。

许世友声音依旧充满愤怒,每一个字也都带着他多年的痛苦和压抑。

许母则轻轻地拍了拍儿子的手背,她自然知道儿子的愤怒,但他做的事,会有人算账的,可他自己不能动手,毕竟还有一层血缘关系。

僵持了一小会后,许世友手握军刀的力气渐渐松了下来,他实在不忍心让母亲为难,因此,还是决定先饶许存礼一名,但这并不代表对方能逃过法律的惩罚。

随后,许世友吩咐随行的士兵将许存礼押走,将他交给了有关部门处理。

法治为先

许存礼被押出院子后,许世友的脸色依然很不好看。

他站在原地,注视着逐渐远去的身影,似乎在用目光为那些曾经牺牲的红军战士送上无声的承诺。

与此同时,乡亲们也默不作声地散开了,将团聚留给了母子二人。

几天后,探亲结束的日子到了,乡政府的领导们纷纷前来送行,依依不舍地与许世友告别。

在简短的寒暄之后,一位地方领导小声问道:“许司令,关于许存礼,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话虽轻,但所有在场的人都感到空气中瞬间多了一层压抑。

许世友沉默了片刻后语气坚决的说:“依法处理,不要顾忌我的身份,也不要因为他是我的亲戚而手软,他犯的错,该怎么审就怎么审,该怎么判就怎么判。”

地方领导闻言,则表示自己明白了。

回程的路上,许世友脑海中浮现出家乡的一切:母亲的哀求,乡亲们的笑脸,甚至是许存礼那惊恐的眼神。

他知道,这个地方承载了太多他的过往,但这一次,他必须做一个无情的清算者。

几个月后,地方政府传来了处理结果:许存礼因参与迫害红军、滥杀无辜的罪行,被依法判处无期徒刑。

这个结果迅速在村里传开了,人们或许对这位昔日的保障有同情,但更多的是拍手称快,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一份迟来的正义。

许世友收到消息时正伏案工作,他放下手中的钢笔,沉思了片刻,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一瓶茅台,为自己斟了一杯。

接着他将杯中酒洒在地上,低声说道:“兄弟们,你们看到了吧,仇已经报了。”

从那以后,许世友再没有提起过许存礼,但在每一次回乡时,他都会用自己的行动去弥补过去对家乡的亏欠。

他带来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支持,还有一份对家乡人民的正义承诺:无论是谁,犯了错,就要承担后果。

结语

许世友将军的一生,充满了刀光剑影和鲜血的记忆。

他用铁血手腕捍卫了无数红军战士的生命,用一腔赤诚报效了国家。

但在这冷峻如山的外表下,依然藏着一颗柔软的心,那是他对母亲的孝敬,对故土的牵挂。

这场回乡探亲,看似是一场亲情的重逢,却最终演变为一场正义与亲情的博弈。

面对曾经的伤痛,他没有因为母亲的哀求而放弃原则,而是在情感和法律的天平之间找到了平衡。

最终,许存礼的结局不是一场冲动中的血债偿还,而是法治下的公平裁决。

这段尘封的往事被乡亲们传颂至今,它告诉后人:真正的大义,不仅在于对敌人的无畏,也在于对原则的坚守。

无论亲情多深,血债终须清算;无论正义多迟,它永远不会缺席。

0 阅读:19
霭云深处

霭云深处

霭云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