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战争爆发后,德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可以用一句圣经格言来形容——“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双方先后采取了一系列互相报复式的经济制裁措施,你制裁我一下,我就反过来制裁你一下,互不相让,争先恐后展示“以牙还牙”的决心。
这场制裁大战就像两个小朋友吵架,你打我一拳,我就给你一脚,两边都没完没了地想整死对方。
只不过这次牵扯的是欧洲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手里的“拳头”和“脚”也不止是小打小闹那么简单。
先来看看这场互掐大战的具体时间线。2022年,德国先将俄罗斯天然气公司Gazprom置于信托管理,相当于收归国有。
作为回敬,莫斯科马上将德国能源公司Uniper在俄罗斯的发电厂全部托管,直接转手给俄方国企了。
这就像两个小朋友,你抢了我一个玩具,我就把你的两个玩具都抢过来。
再后来德国直接没收了7.2亿欧元的俄罗斯资产,理由是俄方官员试图违反制裁转账这笔钱。
俄罗斯这下直接动真格了,把德国两大能源企业Wintershall和OMV在俄北极的天然气田股份全部收回。这就好比两个小朋友干架,你给我一拳,我干脆一脚把你踹翻在地。
从这场互相报复的经济制裁中,我们看到德俄关系已经陷入了一种牙尖嘴利的恶性循环之中。
但这场没完没了的互相伤害,又能持续到何时呢?它对双方经济的伤害究竟有多深呢?
德国没收俄资产的法律依据
德国没收俄罗斯在本国银行账户里7.2亿欧元资产的做法,看似正义凛然,实则存有可争议之处。
德国声称其制裁行为完全基于法律,但俄罗斯方面显然不这么认为。
事情要追溯到2022年6月,当时欧盟实施了一项针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这项制裁明确规定,禁止俄罗斯从欧洲金融机构提取资金,所有相关账户资产应“禁止处置”。
2023年12月,一名神秘的俄罗斯官员试图从一家位于法兰克福的银行提走7.2亿欧元。
这家银行立即向德国当局报告了这一违反制裁的行为,联邦总检察院随后迅速采取行动,宣布扣押这笔资产。
检察院的解释是,由于无法起诉特定个人,所以只能扣押资产作为处罚。这么一来,德国的制裁行为似乎完完全全拴着法律这根狗链,严格依据欧盟制裁以及德国《对外贸易法》展开。
但是,俄罗斯方面显然不这么认为。因为那个转账指令并没有真正被执行,资金并未流出德国。
德国仅凭一个未实施的转账行为,就断定俄方存在违反制裁的企图,这未免太过主观武断。
再者,以物罚人的做法也颇具争议。既然属于某个俄罗斯个人的非法行为,为何要扣押国家资产来进行处罚呢?
这就好比一个俄罗斯小偷试图在德国偷东西,德国警察没抓到本人,却把俄罗斯大使馆的财产全扣了,理由是你们国家的人。
无独有偶,又一起类似事件发生在联合国。俄罗斯因乌克兰战争被联合国除名,欠交的会费没人收,于是美国就主动从俄罗斯在美资产中直接扣掉这部分“赔偿”给了联合国。
这种做法同样掀起争议,因为会费本应属于国家义务,不应该以扣押国有资产来偿还。
面对争议,德国的制裁究竟具有多大正当性,抑或流于片面主观?它将如何影响未来德俄关系的发展,我们不得而知。
俄罗斯没收德企股份的手法
如果说德国的制裁手段还算路数正当,那俄罗斯的反制裁手段就比较难说了。
俄罗斯没收德国企业在俄资产的做法颇具迷惑性,其结果不明朗,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
2022年12月,德国没收俄罗斯资产的同一天,普京总统签署法令,宣布收回外资企业在俄罗斯的资产。
这直接影响到德国两大能源企业Wintershall和OMV在俄罗斯的股份。
但令人迷惑的是,俄罗斯没有真正将这些股份直接收归国有,而是将其出售给一家新的俄罗斯国企,然后把出售所得收入存入名为“前外国股东的特别账户”。
这好比你的玩具被朋友抢了,你不光要收回玩具,还要模糊地告诉对方:“我没直接把你的玩具据为己有,而是卖给了别人,但是钱会存在一个专门的账户里保存着,不会擅自花掉。”
这种处理手法让人捉摸不透,其结果变得不可预测。将收益存入“特别账户”,是否说明德国企业仍有权要回这笔资产?都是巨大的未知数。
就像玩具被朋友换成了一张IOU,上面写着“你的玩具被我卖了100元,这100元存在我的‘特别账户’里保存,具体什么时候还你取决于我们关系的发展”。
这显然是尽量让你蒙在鼓里的做法。
俄罗斯选择这种含混不清的手段,充满了故弄玄虚的味道,它让双方都陷入了一个结果不确定的互相消耗之中。
这场制裁游戏,究竟会以何种形态继续,我们拭目以待。
德俄关系恶化的根源
德俄关系的恶化有着非常直接的根源,那就是2022年爆发的乌克兰战争。这场战争彻底改变了德俄过去建立的互信基础,使双方陷入了不信任和对抗的局面。
战前的德俄关系可谓云泥之别。德国曾经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存在着密切的经济合作。
德国依赖俄罗斯的能源供应,而俄罗斯也视德国为欧洲最重要的经济伙伴。两国关系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经济命运缠绕。
但是,乌克兰战争的爆发,彻底改变了这一切。德国选择站在欧美一边,对俄实施严厉的经济制裁。
而俄罗斯则通过能源限供等手段进行反击。一时间,两国间信任的桥梁分崩离析,互动转为疯狂的互相制裁和报复。
从过去的蜜月期到现在你来我往的互掐,德俄关系的变化令人震惊。但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两国之间看似牢固的经济纽带,并不能抵挡地缘政治的风浪。
当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对抗爆发,经济往往成为最脆弱的环节。它首先背道而驰,前所未有的制裁措施成为新常态。
这也给我们上了一课,那就是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并不足以阻止敌对,当政治信任崩塌的时候。
因此,要想重建德俄关系,核心仍在于如何重建两国之间的政治互信。但在当前对抗激化的态势下,这一天似乎还遥不可及。
结语
战争的阴霾遮天蔽日,政治信任一旦被侵蚀,经济利益纽带也难以为继。如今,德俄之间曾经的友好态势已成过眼云烟,取而代之的是你来我往的互相报复。
这不禁让人想到,两国过去建立的政治互信,究竟有多脆弱,它是否仅仅建立在经济利益的基础上,一旦利益受损就难以为继?
如果是这样,那么这种信任恐怕不过是表面文章。
另一方面,两国能否真的永远割断过去交好的根基,完全做彼此的敌人,还是说,有朝一日乌克兰危机解决,他们能重新坐下来,修补破裂的政治信任?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让人捉摸不定。现实是,在可预见的将来,德俄关系的冰释前嫌似乎遥不可及。
但历史总是充满怪异的惊奇,谁知道最后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这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