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武拒统”的盘算.近30年来台湾地区军队实力演变

罗汉松实时军情 2024-05-27 06:44:20

曾几何时,台湾地区军队手里的一些海空军装备方面一度领先,具有一定实力。但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从整体上看已经被解放军远远抛在身后,即便台湾地区军队依靠美军,武器大部分能自给自足,以台湾的体量来说,也不可能在 海峡维持军事平衡。

另外台湾地区军队本身的组织架构是模仿美军建立的,但到现在已经有70多年时间没有经历过战斗了。假如没有与美军的交流,并在训练方面得到美军的支持和帮助,其战斗力很难保持并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不过在一些局部上,特别是具体到台湾本岛防御作战范畴,台湾地区军队仍然有能力从海上、空中和滩头给解放军带来一定的损失和麻烦。

要想搞清楚台湾地区军队的实力变化,首先需要了解陆海空三军在台湾地区军队内部相对重要程度的演变,在“两蒋”时期,台湾地区军队念念不忘的是“反攻大陆”,因此陆军被放在最高优先级来考虑,兵力长期维持在50万人以上的庞大规模。然而大陆自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实力飞速发展,逼得台湾地区军队的战略方针不断发生变化。

从李登辉到马英九时期

上世纪90年代的李登辉时期,由于国际局势的发展以及两岸实力对比上的变化,台湾地区军队已经不太可能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其受形势所迫其策略已经完全转变为以防御为主、“决战滩头,”因此海军变成了最重要的军种。目标是阻断解放军组织的登陆作战。

为了在解放军的第一波攻击中生存下来,台湾地区空军和海军都需要在开战之前就能及时转移到远离大陆的东部地区,然后再执行自己的作战任务。这就是为什么台湾地区军队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在台湾东部的花莲和宜兰修建海空军基地的原因。

在陈水扁时期,台湾地区军队战略一度由“稳固防卫,有效威慑”转变为“有效威慑,稳固防卫”,看似只是次序颠倒了一下,实则反映出台湾地区军队对海峡空间价值的新认识。台湾地区军队还根据这一新的军事战略提出了“决战境外”的新作战理论,试图对解放军的纵深构成威胁,发展对于解放军的源头打击能力。

这一时期,台湾地区军队的军事指导原则以“近海交战”为中心,要求将战事尽可能推离台湾本岛和人口中心,以尽量降低战争对岛内基础设施的破坏,并避免其他伤亡。

同时台湾地区军队逐渐认识到传统军队在台海防御作战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有限,从而更加重视适应新的时代要求的海空军建设。而陆军的地位则继续下降,并在后续的军队现代化进程中被重组为小于海、空军的单位,以满足作为快速部署机动部队的要求。

所谓“决战境外”,毕竟过于超出台湾地区军队的能力范围,台湾根本难以支撑海峡两岸的军备竞赛。在陈水扁之后的马英九和蔡英文时期,台湾地区军队重新收缩回到之前的轨道,将其海空力量定义为集中针对具体的登陆行动,为滩头的决定性战斗提供支持,放弃了主动进攻的选择。尽管如此,台湾地区军队海空军被摆在优先地位,这也是由其实际面临的军力对比、地理环境和作战样式所决定的。

2009年3月,台地区防务部门公布了首部《四年期“国防”总检讨》报告,这是马英九上任以后首次完整对外公开其未来的军事改革与方向。报告回到所谓“防卫固守,有效吓阻”的总体军事战略方针。但是随着大陆在改革开放之后的经济腾飞,解放军的实力突飞猛进,两岸军力对比已经完全偏向于大陆一方。

民进党执政时期

到2022年,大陆国防预算约为台湾地区的17.7倍。解放军正规部队的总兵力是台湾地区军队的12倍。在海军方面,解放军海军拥有两艘航母,第三艘已经下水,另有大中型水面舰艇超过130艘,是台湾地区海军的5倍多。从水下作战力量来说,解放军海军拥有常规动力潜艇56艘,而台湾地区海军仅有4艘,差距最为悬殊。如果仅算东部战区和南部战区的海军力量,解放军海军大中型水面舰艇也是台湾的3.7倍、潜艇数量是台海军的16倍多。

我军歼-20战机

两岸空中力量方面的差距也很明显,解放军空军拥有制空战斗机超过1600架,是台湾地区空军的四倍多。仅东部战区和南部战区的制空战斗机数量就达到台湾地区空军的1.7倍多。此外解放军空军还拥有轰炸机和攻击机450余架,东部战区和南部战区就有250余架。而台空军在这方面的数量为零,没有战略空中打击力量。以上对比还不包括战略性武器,如解放军火箭军“东风”系列中近程弹道导弹,以及战略核潜艇与攻击型核潜艇等力量。

我军东风系列导弹

在这种情况下,台湾地区军队不得不仔细考虑如何才能实现国防报告所要求的“防卫固守,有效吓阻”目标。2008年7月,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副教授威廉·莫瑞在《海军战争学院评论》上发表了《台湾防卫战略的再硏讨》一文。认为“台湾地区不能再期望采用对称方式来对抗解放军……必须重新思考和设计其防御战略,强调作为防御一方的不对称优势。”正是在这篇文章中,莫瑞建议台湾当局采取“豪猪战略”,认为在两岸军力已经不可能平衡的情况下,台湾地区军队应有效配置其有限的资源,突出不对称能力。

2013年,台防务部门公布了第二部《四年期“国防”总检讨》报告,首次提出要积极推动防务转型,建立“创新/不对称”战力,强化战力保存与基础设施防护能力。时任台湾地区军队“参谋总长”的李喜明于2017年提出发展“不对称”战力,也被称为以小搏大的“不对称豪猪防御”整体防御概念。其中包含三大要素,分别是“战力保存”,“濒海决胜”和“滩岸歼敌”。

2021年,蔡英文当局防务部门发布了其内内第二份,也是第四部《四年期“国防”总检讨》报告, 提出联合战力的发展要根据“防卫固守,重层吓阻”的指导方针,以构建基本战力和发展不对称战力为首要目标。在这一时期,台湾地区军队纳入了主动防御的概念,放宽对于先发制人攻击手段的使用限制,并力图将防御圈扩大至1000km.在这个范围内利用各种作战手段,渐次削弱对手力量。这也就是所谓 “重层吓阻”的含义。

台湾地区军队组织结构

当前,由中国台湾当局领导人担任台湾地区军队的最高统帅,通过台湾地区安全会议统筹和决定安全与防卫相关的施政方针与策略,安全会议附设“安全局”作为直属相关机构,最高统帅通过“行政院”下属的防务部门来管理台湾地区军队。台湾地区军队的最高军事指挥机构为“参谋本部”,对台湾地区军队进行实际部署,以及对具体的军事行动进行指挥。

台防务部门下辖陆军、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宪兵及“全民防卫动员署”等力量。现任负责人为1953年出生的邱国正。其设“参谋本部”作为军事规划及联合作战指挥机构。“ 参谋总长”为1963年出生的梅家树,“宪兵”指挥官为郑祯祥,“军事情报局”局长为杨静瑟,公立防务科研机构主要是“中山科学研究院”和“国防安全研究”院这两家。

据统计,截至2023年末,台湾地区军队共有常备部署部队约19万人,加上学生等非常备及文职聘任人员等,员额合计为21.5万人。另外每年还有约8万人的义务兵役人员。列入管理的退伍8年内后备役人员共有约38.4万人,其中31.7万人为义务兵役人员,6.7万人为志愿兵役人员。截至目前列入管理的后备人员总数约为231万人。台湾地区的服役年龄段为18岁~64岁,可用人力规模约为1200万人,适合服役的男性人员规模约为107万人。

了解了以上这些背景知识之后,我们再来具体探究台湾地区海军、空军和陆军近30年来所发生的实力变化。

未完待续

本文系转载兵器杂志2024年第6期刊登的文章,谢过兵器杂志编辑部。若有异议,在下即予删除。

0 阅读:1

罗汉松实时军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