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大鱼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白露快到了,但白天仍然很热。
动一动就满头大汗。
东北的朋友说,大兴安岭的天气已经上冻,再坚持一下就要开始供暖了。
瞬间就感觉到了南北的差异,不仅是温度,还有生活习惯....
既然供暖都已经提上议事日程,那么,距离围炉煮茶也就不远了。
而南方,虽然不供暖,但接下来的九月清秋,暴热之外,紧接着的估计是一场秋雨一场寒。
偶尔,外出露营时,为了氛围,为了情趣,有些茶友已经翻出了煮茶装备,开始煮秋天的第一壶茶了。
比如,用泡了几冲的荒野冬片金砖,煮一壶茶。
但热腾腾的,满溢粽叶香荷叶香竹叶香的茶汤煮出来后,却让人大失所望,荒野白茶不适合煮吗,怎么这样浑?
《2》
看了图片,感觉是一种油水分离的浑。
茶汤整个是一层油、一层水的分层状态。
结合自己从前煮荒野冬片的经历,再细查了资料,发现,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情况,原因在于:
其一,荒野冬片蜡质层极为粗厚。
其二,煮茶的时间过长了。
基于这两个因素的存在,茶友用泡过好几冲的荒野冬片金砖,煮出了一壶浑浊的茶汤。
先来说一说蜡质层,这是本文的重中之重。
喝过荒野白茶的茶友大都知道,荒野冬片是冬季时从荒野白茶树采下来的,老叶子。
它的采摘季节是冬季,非常规白茶的春与秋。
从外观上来看,荒野冬片叶大(有的大过手掌)、厚实(目测有0.3-0.4毫米厚)、叶张硬挺(轻轻一拗就断裂)、茶梗粗壮(有的茶梗接近小树嫩枝粗)。
另外,荒野白茶还有一个显著的外观特征,那就是,拥有极厚实极硬挺的蜡质层。
这是因为它生于荒野郊外,深山密林,又天生天养,比起其它的荒野白茶(荒野银针、荒野牡丹王、荒野小土茶之类),沐浴了更多的阳光雨露,加上生长期又特别长(从春长到冬),因而蜡质层生得很厚实。
厚厚的蜡质容易反光,即便被压成饼压成砖,叶表蜡质受损率也很低,在整块茶砖上,远远一看,光洁一片的蜡质,堪称“显眼包”。
荒野冬片叶子表面的这层蜡质层,本质上是植物的保护层,能起到防晒、防虫咬的效果。
同时,蜡质层中还含有油腺,油腺分泌出油分,覆盖在叶张表面。
油腺的分泌物以脂肪酸、酯类、醇类为主,有抗菌、抗虫和防御外界环境的功能。
因它们的存在,能让叶表变得光滑,身光劲靓。
同时也因它们的存在,在煮茶时,只要煮茶加热时间一长,藏在荒野冬片厚实蜡质层内的油性物质就会被大量浸出,使茶汤浑浊。
随便换成蜡质层薄一些的白茶,都不会有这种情况。
其它白茶,哪怕遭受暴力煮茶;哪怕壶内的茶叶被煮烂,叶肉组织、叶表蜡质薄膜、叶片纤维被煮烂后以“碎屑”形态均匀遍布茶汤,都不会出现这种“油性”的“浑浊”感。
《4》
之所以煮出油性的荒野冬片茶汤,除了荒野冬片本身的蜡质层较厚之外,另一个原因,便是煮茶的方式出了问题。
才泡3冲,就将5克叶底全部拨入煮茶壶去煮。
凭太姥深山荒野冬片的养分实力,大可不必如此急着煮茶,
要知道,此时的荒野冬片才刚刚热完身,内在的营养物质的释放还不足十分之一。
若是撬冬片干茶出来直接煮,撬个一克两克,便已经足够煮出400毫升左右的一大壶茶水。
而若是煮荒野冬片的叶底,大可等到过半茶味被泡出来,至少超过8冲之后,再去煮它。
这才是煮荒野冬片的正确方式。
而如茶友这般,一泡足量5克的荒野冬片,茶味几乎没怎么被消耗,就全部移入煮茶壶内,热水投茶,沸煮4分钟,不但投茶量太多,煮的时间也太长了些。
依村姑陈的经验,好茶不需久煮,“水沸投茶,再沸关火,离炉凉茶。”
从这十二字煮茶经验出发,茶友在煮那款荒野冬片时,得将煮茶时间缩短一大半,煮出来的茶汤才会更完美。
不仅茶汤不浑,能恢复盖碗冲泡出来的那般透亮。
还能有效利用余茶——喝完第一壶,再往下多煮1-2壶,方才得茶尽其用、以尽释其味。
《5》
荒野冬片的一生,经历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是白茶中生长期最长的叶子。
是以,它拥有粗大的纤维;厚实的蜡质;以及耐泡、稳定、久闷不易苦的底色。
太姥冬日的清寒,寒冷天气的冷凝作用,让荒野冬片积累下了丰沛的胶质。
荒野茶树独特的天生天养式生长,令它野心难驯,养分丰富。
莽莽山间从秋天就日渐柔和下来的阳光,给荒野冬片带来了充足茶氨酸保留,也造就了荒野冬片的特色薄荷感。
这样独特生长起来的荒野冬片,哪怕闷,哪怕煮,茶味也不苦。
甚至,像开篇那位茶那样煮茶,长时间持续闷煮,让内在茶味物质大量集中释放,连蜡质内的油性物质都释放出来,最终得到的也是口感绵柔的,带有浓浓粽叶香与竹叶香的,拥有清晰薄荷感的好茶汤。
一言以蔽之:耐得住折腾,怎么泡都好喝。
但是,暴力煮茶,非我愿也。如此好茶,岂可如做旧老白茶一般沸煮不顾?
水沸即停,留下那一抹清透如许的汤色,方是对稀世奇珍荒野冬片,最好的热爱与赞美。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